好聲音2018:選秀新常態,萌發於圈層之間?

好聲音2018:選秀新常態,萌發於圈層之間?

文 | 更深的粽

作為一檔看了七年的綜藝,不管它現在如何,不管是叫好聲音還是新歌聲還是又叫回好聲音,終歸於我是很有感情的。

今天花了兩小時觀看了中國好聲音的最新一季首播集。整體感受,並不像有些評論說的那樣糟糕,還是有一些讓人感到驚喜和意外的地方。

圈層化

新一季好聲音的“圈層化”趨勢恐怕不可避免。儘管還不知道最新一期的收視率,但不斷下滑已是定數。

之前的幾季好聲音/新歌聲,在推出新人選手的力度上,呈“螺旋下降”趨勢,整體是雙數年好,單數年差,而雙數年又整體高於單數年。按照這個趨勢,今年應該在去年基礎上有所回升才是。不過就這第一期的水準而言,整體實力說是歷年墊底有些過分,但也差不太多。

實力的萎縮是一方面。從嘻哈和街舞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

當節目內容不能與社會熱點和觀眾情緒需求取得最大公約數,不能在營造整體的文化情境和理念上推陳出新的話,就只能逐步圈層化。新一季好聲音參賽選手從整體上,都離過去那種“苦大仇深”、“草根勵志”或者“趕英超美”、“更高更強”的進步主義、跨越意識越來越遠,因此也不可能承載起更多的行業和專業價值。

80後退場又進場

這一季的學員中80後的佔比應該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而與學員中80後退場呼應的是第一位華人80後導師入駐。霆鋒老師在華語樂壇也是個不可忽略的存在,雖然他近些年主要進軍影壇和綜藝,但當初出道時他是以唱歌聞名的。而他在舞臺上講述當年不被接納的經歷,更是帶來了香港樂壇少有的歷史感。

不僅如此,霆鋒老師還電光火石一般迅速收齊了一支隊伍,真是後生可畏。而哈林老師的老頑童本性,李健老師自帶段子手屬性,加上杰倫老師的傲嬌小公主人設,將新好聲音完全變成了脫口秀的秀場,現在浙江衛視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咱們播的不是選秀,是正宗的“音樂評論節目”了。

類型化

相比過去各季而言,今年的好聲音選手類型化特點更為突出。以往各季,導師挑人的思路往往是“哇,這個嗓子真不錯。這個人應該能駕馭很多曲風吧!”而今年的選手,幾乎上來都是開宗明義:我是唱搖滾的;我是唱古風的;我是唱西北風的等等。這樣雖然方便了導師挑選自己需要的選手,但也同時容易造成審美疲勞和固定欣賞方向的觀眾流失。由於今年導師的選人名額大大減少,所以出手都非常謹慎。以往佔主力的成人抒情向這次似乎成了小頭。

而類型化的好處是,在音樂選秀整體式微的大趨勢下,深耕各種曲風的愛好者群體和圈層,幾乎是開拓市場的唯一途徑。而利用選秀節目本身來灌輸先入為主的音樂理念或審美取向,越來越難以奏效。如今的觀眾都很堅持自己的判斷力和愛好,輕易不會交出評判權,因此好聲音模式的遴選機制就越發難以奏效。

選秀的陌路還是新常態?

最近這一週,原本因為團體網綜而大爆的選秀市場一時風聲鶴唳。由於之前的種種亂象,廣電又下決心狠手整頓這塊市場,原本前景一片大好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又只能接受冰火兩重天的煎熬了。

儘管在這之前我就做出了“平民選秀即將終結”的判斷,不過我也沒想到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過大家也不用太過揪心,畢竟演藝市場新陳代謝也是客觀規律,整頓和淨化環境是為了更健康的發展,而不是禁絕。因此也不用覺得大難臨頭或前途一片灰暗。畢竟,中國的選秀市場好歹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什麼樣的事情咱沒見過,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