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经典之《江山秋色图》鉴赏


北宋后期青绿重彩山水画复兴,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两件,一件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另一件就是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

青绿山水巨作。卷中山重水复, 间以竹林乔木,楼观屋宇, 山庄茅舍,及骡纲行旅等人物活动, 画风精密不苟,设色艳丽和谐,章法严谨,造型准确生动, 更多地体现出宫廷画院艺术特色。

北方山水,群峰绵密,层峦叠嶂,仅在卷之前部有一条长河曲折蜿蜒而远逝,后卷但见崇山峻岭,错落连绵而如龙脉,起伏顾盼,开合揖让,虚实相生,盘桓而上。

中国的书法讲究章法的贯气,那么中国的山水画最讲究山势的脉理。清代王原祁创为“龙脉说”,这里暗藏着华夏民族独特的哲理,也体现出中国画独特的美学。

北宋的全景山水画无不用心于此,而《江山秋色图》可谓典范,崇山峻岭,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而每一座山峰,也自有其曲折盘桓的脉络,因而能错综复杂而不乱。

现代绘画流行局部取景,似乎传统的全景山水已经老朽,但是我们试用框架在全景山水图中取一局部,就能发现即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明代文徵明曾赞云:“艺林中有千里,如山中有昆仑。”董其昌虽将其贬入“北宗”,但也不能不称其“精工之极又有士气”。

勾、皴精细工致,并用墨青色层层烘染,山石土坡普罩赭石色,一幅水墨淡彩山水画已经成形。

仅在山岩之凸处薄罩石青,土坡之表面薄罩石绿,水面则先以较浓的墨青烘染而后薄罩石青,并在人物、房屋、小树的局部点缀白粉或朱砂。

再简单的局部山水图,其实也离不开山石、树木、流水、人物、屋舍之间的组合,也必须有其内在的脉络。宋代的全景山水图依然是极好的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