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在一个山里的院子,静坐着喝茶听戏,离尘不离城

自半年前知晓这块「世外桃源」后,有闲都在这里待上几个小时。

从平日里拒人千里之外的愁苦,到四合院中溢于言表的舒畅,人的转变,只隔着一扇不薄不厚地木门,仿佛演员的幕前与幕后。

在事业成功之后,并没有收获快乐与舒适。终日忙碌的工作,让人疲惫不堪。事业狂奔,缺乏足够人生闲暇。

拥挤的城市森林里,学会了容忍世界的种种,却也失去了和世界推心置腹。愉悦的感觉就像是在拔开塞子的浴缸,呈旋涡状地慢慢流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做不了任何的改变。

就想在一个山里的院子,静坐着喝茶听戏,离尘不离城

院子,虚度光阴的去处

作者野夫曾在《乡关何处》里这样写道:「城市化和移民,剪断了无数人的记忆,他们是没有且不需要寻觅归途的人」。

的确,不论是咖啡馆里让人倦怠的项目谈判,还是酒吧里毫无意义的觥筹交错。渐渐的,「逃离」这样的需求便变得清晰和亲切起来。

「樾舍」隐匿在南岸区六公里旁的半山腰,是一个虚度光阴的好去处。

就想在一个山里的院子,静坐着喝茶听戏,离尘不离城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茂密的树林环绕,让这里成为了一个城市中少有的静谧之域。带上几本书,备上一壶好茶,可以在这里「虚度」整日的光阴。

作为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四合院,是国人最留恋的停留之地。

就想在一个山里的院子,静坐着喝茶听戏,离尘不离城

与南方庭院形制高窄的天井院落不同,北方的四合院内院方阔,光照充足,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一砖一瓦都散发出古朴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重庆这样一个山城之中,能够有这样一座原汁原味的北方四合院着实不易。它能够满足你对生活与居住的所有想象,即便是当下最为时兴的「大平层」,在它的面前也变得黯然失色。

俗话说:「大隐于市,小隐于野」在这里也得以充分的体现。在院里,你完全感受不到世俗的纷杂。关起门来,就是另一个世界,清静,安逸,缓慢。

就想在一个山里的院子,静坐着喝茶听戏,离尘不离城

院子,与人和睦的「第四空间」

「逃离」是一个老生常谈却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它已经成为城市人群的热门词汇,都市人都在选择属于自己的逃离方式。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从傍晚到黎明的夜店狂欢,一场精彩刺激的体育赛事......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远离都市的「第四空间」。

「第四空间」原本是物理学中所指的三维空间+时间的代名词,可在当下的语境里,它更多的被形容为除生活空间、工作学习空间和社交应酬空间之外的休憩之所,也是当下城市精英人群的向往之地。尽管并不具备居住功能,但它依旧承担了人们接近真实自我,暂时逃离世俗的功能。

「第四空间」刚好提供了一个摆脱思维定式的机会,让我们从一个新的高度来省察生活。这高度,是我们在被日常琐事所烦扰时所无法达到的。

就想在一个山里的院子,静坐着喝茶听戏,离尘不离城

一个健康的灵魂应该是健壮而饱满的,焕发着属于自己的勃勃生机。四合院便是这样一个可以保持自己的生命力的「第四空间」。高阔的屋顶、静谧的环境、古朴的风格,以及暂时远离都市社会的享受,都让他觉得松弛与舒适。

古人大概很难想象,当年自己普普通通的宅院,如今却能「拯救」人的精神生命。

院子,分享远比私藏更有价值

对于四合院这样稀缺的物件来说,分享远比私藏更有价值。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四合院绝对是少有的存在。既在城市中,又在森林里,独占2.7亩金贵土地,已成惟一。

这样的全新的立足点并非无中生有,绝大多数商务活动场地偏向于新潮和现代,但与“新”相对应的是缺乏底蕴的虚空。

在被各式的奢华和新潮狂轰滥炸之后,朴素与回归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汹涌而来。尤其对于那些已经见惯新事物的成功精英人士而言,追求本质与内涵,成为他们更为看重的事情。

就想在一个山里的院子,静坐着喝茶听戏,离尘不离城

作为青砖黛瓦的四合院式建筑,依照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为基础建造,又不失现代建筑的气质,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确。这样的四合院,处处弥漫着最原汁原味的“味道”。深处西南腹地,没什么比这一座古朴的四合院更能满足精英人士的怀旧需求了。

在建筑结构方面,四合院一层可作为聚会主场所,三两好友,清茶甜点,谈天说地。二层拥有巨大的游泳池与吧台,与一层形成巨大反差。可用作体验化休闲空间,匹配有消费能力的白领和年轻人。

最有特色的,要数四合院中间的仅百平米的大戏台。戏台的布置,为四合院增添了更多可能性。屏风打开既是一个「观戏听曲」小型舞台,屏风关闭则是一个宽敞静谧的会议空间。

院子,回归心灵之地

墨西哥的建筑大师路易斯巴拉干曾在获奖时坦言:「现代建筑毅然放弃了美丽、灵感、平和、宁静、私密、惊异等主要来自情感的语汇」。

为什么怀念四合院?

就想在一个山里的院子,静坐着喝茶听戏,离尘不离城

怀念其中独特的氛围和淡泊如水的朴素情感。四合院远不只是一个建筑,它可能是一个供他人停泊的港湾,一个躲避喧闹的避难所,一个精英们回归心灵的修禅之地。也可能是对于美好的追求,对于生活的守望。再住3000年又何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