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眼君要向大家推薦一部Netflix自制的綜藝——《Dancing Queen》(舞蹈女王),十月初登陸Netflix,目前已經在IMDB上收穫了7.5分的成績,隨著評分人數增多,分數仍然有走高的趨勢。
《Dancing Queen》是一檔以一個名為“Beyond Belief”的舞蹈工作室為單位的真人秀,正值Beyond Belief工作室要選拔巡迴比賽的舞蹈演員,《Dancing Queen》這個真人秀也有了合適的拍攝契機。
弱化賽制,強化劇情感
有關舞蹈的綜藝模式選擇範圍總是很狹窄,傳統的舞蹈綜藝總是由競技、舞臺等元素組成。但《Dancing Queen》很特別,Netflix給出的這檔真人秀的標籤是“舞蹈”以及“Dysfunctional Family”(指父母之間的衝突和不良行為持續性發生,導致其他成員逐漸適應這種行為),舞蹈這個元素成為了這檔真人秀的大背景,然後它更深入的記錄並討論了家長、學生和舞蹈教師的關係,以及更加深入的家庭問題。
首先Beyond Belief舞蹈工作室以及它的創始人Justin是極其風格化的,這為《Dancing Queen》這檔綜藝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氣質。Justin是一個同性戀舞者,在男性學習舞蹈會被歧視的年代他就堅定的選擇了舞蹈這條路。同時Justin還是一個變裝愛好者。
他對這個工作室的定位很明確,這不僅僅是一個舞蹈藝術工作室,這個工作室是生活。
對於舞蹈演員的選拔他也有自己的標準,他認為最成功的舞者不是技術最好的,而是最聰明的。
同時這個舞蹈工作室中有很多的“dance mom”,她們的生活重心就是陪伴自己學習舞蹈的孩子,完全放棄自己的人生。這些“dance mom”在生活方面的完全失衡幾乎成為了這個工作室面臨的最大問題。
《Dancing Queen》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甚至對於這個真人秀來說,真人秀和紀錄片的界限很模糊。這種界限模糊的真人秀我國也有,冷眼君曾經也關注過,那就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在這類節目中,大多都有一個明確的事件,但沒有固定的流程,節目走向相對自由,自由之下可探討的問題範圍更寬,也更深入,同時大量的留白空間也能讓觀眾有不同的思考。像《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有人看到熱血,有人看到自由,有人看到旅行的意義,觀眾在觀看整個綜藝的過程中參與感是極強的。
多條故事線並行,刻畫人物形象更細緻
《Dancing Queen》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故事線,巡迴比賽參賽選手的選拔以及正式參加比賽的過程;Justin本人的變裝生活以及家庭生活;Dance Moms對孩子和舞蹈教室的雙重壓力。
這檔綜藝中發生的選拔是工作室的內部選拔,大多數舞者十四五歲的年紀就已經在這個舞蹈工作室學習十年左右了。人生中幾乎只有舞蹈,一位學員說,我沒有正常的生活。
也有舞者不夠自信,雖然已經在工作室呆了很久,但仍然在盡全力證明自己的能力卻因為壓力太大並沒有得償所願。
由於這些舞者和Justin之間在節目之前就已經建立了長久的關係,彼此也足夠熟悉,這種長久關係在突發的變故(選拔)之下就更容易自然而然的產生衝突。比如一位舞蹈演員雖然入選比賽陣容,但由於屢次發揮不佳甚至被Justin取消了參賽資格,最後爭取到參賽機會一舉奪得第二名才終於放下了心理負擔。
選拔分為青年組和幼兒組,幼兒組的舞蹈演員顯然要比青年演員們壓力小很多,唯一的煩惱可能是要聽大人的話。
但《Dancing Queen》對這條故事線的刻畫是不夠的,整個選拔的過程以及比賽過程中選手身上的壓力應該要承擔起塑造演員們個人形象的任務,但由於《Dancing Queen》將重點放在了Justin以及Dance Moms身上,反而這個舞蹈工作室最重要的一部分——舞蹈演員們的形象稍顯臉譜化。
相比之下Dance Moms的形象就更立體一些。工作室的內部選拔結果公示後,落選小演員傷心的哭了,反而她的媽媽惱羞成怒的說你比她們要好,這個名單就是狗屎!
之前提到的不自信的女孩子,每天被媽媽和阿姨嚴格管理著,雖然媽媽和阿姨說我們想讓你成為你自己,但她們仍然會對這位女孩子不停的提要求,不停的要求她做到更好。
甚至還有一位媽媽認為自己成為生活完全失衡的dance mom是展現自己母愛的方式。
她們一方面對自己的子女嚴格要求,認為第二名是為失敗者準備的。
一方面又對自己的孩子自視過高,並且在這種盲目的“愛”之下總是嘗試干涉教師的教學。
她們會認為負責幼兒組教學的老師不負責任,並且開始產生矛盾。老師也認為這些母親總認為自己很瞭解舞蹈,但其實她們並不。
矛盾越來越激化,甚至女教師也開始感到不快,直言如果可能的話,她的工作室將永遠不允許家長進入。
甚至這些媽媽開始越過Justin對孩子們的排練提出建議,這讓Justin覺得媽媽們越界了。
在這些dance mom上幾乎可以看到超越國籍的對子女的過度管理和過度關心,這種親子關係問題在擁有舞蹈演員的家庭當中就更加的銳利。《Dancing Queen》的拍攝主體選的實在是巧妙,在beyond belief這個舞蹈工作室中幾乎每一種關係都是存在問題的,然後這些問題相互碰撞,在本應該有秩序的教學與被教學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微妙的戲劇化。
而Justin則是這種戲劇化衝突的漩渦中心,如果說“Dancing Queen”一定指代某一個人的話,冷眼君認為Justin當之無愧,因為這檔綜藝似乎並沒有想要講述女王的誕生,女王已經坐在工作室中華麗的靠椅上。
Justin本身是一個相當立體的人物,他張揚,有才華,出門前會精緻的做好護膚步驟,對著鏡子裡的自己說親愛的你真有魅力。但Justin和工作室裡的這些孩子們一樣,一生都在被功能失調家庭所困。他會在搬家前驅車很遠回到小時候住的房子,然後動情流淚。
他對家庭關係也是失望的,搬家當天Justin家裡幾位好友湊在一起吃晚飯,他說很感謝朋友們的到來,他的家人完全不知道他搬家這件事,即使知道,他也不能讓家人幫他搬家。
Justin和姐姐的關係也十分複雜,兩個人從形影不離到互相不理解再到互相道歉哭著坦誠心事,這段親情十分辛苦。
但Justin這條故事線的豐富在於,他有一個成長的動勢,從一開始對家庭關係的迴避,到後來和家人相聚,他在整個真人秀的過程中是在嘗試著向前走的。
同時作為整個工作室的核心人物,他也並沒有把所有精力全都投注於舞蹈,這檔綜藝也並沒有嘗試著塑造這樣一個形象,反而用了很大篇幅去講Justin的變裝生活。
當這個人物形象足夠豐滿的時候,他以變裝愛好者,同性戀者,舞者等張揚的身份出現,同時又表示自己是一個對社交感到尷尬的人,是完全合理的。
《Dancing Queen》的三條故事線很豐富,這讓這檔真人秀的紀錄片感相對更強一些,但某種程度來說,綜藝的發展和升級可能需要打破這種界限和定義,去突破所謂製作的框架,然後新的理念才會真正誕生。
而《Dancing Queen》紀錄片感相對較強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在這檔真人秀中出現了大量的談話和溝通的過程。
比如媽媽們對女教師不滿產生矛盾後,Justin承擔起了一個調停的作用,將雙方聚在一起,詢問有哪些人對女教師有意見。
比賽前Justin也和媽媽們一起野餐,詢問媽媽們的意見,詢問媽媽們為什麼一定要干涉訓練,不信任他。
除了這些Justin為了調和矛盾刻意安排的矛盾,隨機的談話也經常出現,比如家長生氣的找到Justin質疑為什麼自己的女兒不能入選,Justin反問,你覺得你的孩子是特別的,但這個房間裡有多少特別的孩子?
這些對話完完全全自發的發生在所有人物之間,以一種有秩序的方式成為正在發展的劇情,同時又以一種完全真實的方式使每個衝突中的人物形象都更豐滿。但可能也因為這些dance moms與孩子教師之間的衝突都太過激烈,反而讓這些有天賦的舞蹈演員們的天賦被掩蓋,甚至讓Justin這個角色也過多的掙扎於爭吵和調停,有些宣兵奪主。
但無論如何《Dancing Queen》向我們展現出了一種紀錄片式的真人秀製作模式,當你找到一個天然的真人秀環境(Beyond Belief工作室),有天然的複雜人物關係,並且有天然的適合在真人秀中呈現的人物形象,那麼這些對觀眾來說有些抓馬的,所有人物的日常,就成了完美的真人秀內容。雖然《Dancing Queen》仍然存在忽略舞蹈演員們形象和舞蹈實力的刻畫這樣的問題,但這種製作模式是相當值得推薦的。
Netflix的付費會員模式:強調“有價值時間”
目前這檔真人秀已經在Netflix放出全集。說到一次性播出全集,冷眼君倒想多說幾句Netflix的播出形式和付費模式。首先Netflix的用戶付費模式和國內視頻網站完全不一樣,如果想要觀看Netflix的內容,就要成為Netflix的付費會員。付費後所有Netflix的內容都可觀看,沒有額外的會員特權。而國內視頻網站的會員更多的是“跳過廣告”功能,近幾年會員權益更多了,可以觀看許多僅會員可見的內容。
兩種模式都是合理的,但Netflix這種一刀切的付費模式在版權意識和付費意識相對比較成熟的情況下,似乎更能增強用戶的粘性。但目前Netflix也出現了為保證用戶粘性而“拍觀眾想看的”這樣的投機手段。
Netflix的產品官曾經解釋過這種付費模式,他認為針對Netflix這樣的視頻平臺,用戶收看Netflix的“有價值時間”是重要的評判標準。簡單來說,如果用戶同時收看很多節目,那麼這個收看時間是沒有太大價值的,但如果用戶在此平臺上只看某一部劇,每個月還要向Netflix付費,那麼這部電視劇或真人秀對於Netflix來說就很有價值。
在這樣的邏輯下,一次性播出全集的播出模式在Netflix上就是十分合理的,能夠進行觀看行為的用戶已經是付費用戶,能否讓用戶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收看,成為“有價值時間貢獻者”顯然比周播吊觀眾胃口提升粘性要有利的多。所以當國內視頻平臺試圖採用“一次性釋出全集”這樣的播出形式時,應該更多的考慮一下國內視頻網站的平臺屬性。
冷眼君認為《Dancing Queen》在舞蹈真人秀製作模式方面的創新是十分值得關注的,越過舞蹈本身去討論身處在這個行業中的人員之間的社交關係,和前幾天冷眼君提到過的《這就是歌唱·對唱季》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這就是歌唱·對唱季》仍然有一套完善的賽制系統來規劃整季節目,《Dancing Queen》則更注重“真”“人”這兩個因素。
冷眼君曾經多次強調真人秀中,對“人”的刻畫是相當重要的,人物形象立體了,綜藝才會風格化區別化。當越來越多的綜藝將人物刻畫和劇情當作超越流程和模式的存在,這種製作模式之後會不會成為一種趨勢,冷眼君拭目以待。
最後說句題外話,冷眼君在看《Dancing Queen》的過程中一直在想象這檔綜藝在中國本土化的可能性,擁有自己的舞團的金星是這檔節目本土化最合適的人選不過了吧。
閱讀更多 冷眼看電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