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這一屆年輕人:消費、娛樂、作息、語言和戀愛

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群體,正在影響當下商業形態。

現在,有很多人看不上現在年輕人喜歡的東西。羅輯思維的創始人羅胖評價說:“如果你今天看不上年輕人喜歡的東西,這個一點關係都沒有,為什麼呢?因為你會死的呀。”

每一代人的事業,都會屬於下一代人,這個是規律,任何人都無法抗拒。所以,我們都必須懂得年輕的一代,才能保證自己具有未來。


讀懂這一屆年輕人:消費、娛樂、作息、語言和戀愛


【正文】

本文全文共3500字,點擊“閱讀原文”可暢讀更多青年洞察文章。


關於消費

自認“隱形貧困人口”,自嘲“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這屆年輕人可能是最愛“賣窮”的一屆。

且不說半數以上年輕人沒存款,在借貸市場,有半壁江山被90後霸佔——90後的平均負債,已達月收入的18.5倍。

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一代(35歲以下)56%的人沒有儲蓄,開始儲蓄的人中,每月儲蓄僅1389元。

人們總說,日子會越過越好,但是這幾年畢業的年輕人用實力證明,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不僅如此,還有28.57%的人使用消費貸,就是為了償還其他貸款。

與此同時,在撇開房貸、車貸的情況下,使用消費貸款用於日常生活消費的群體竟佔比50.17%,超過了五成。

讀懂這一屆年輕人:消費、娛樂、作息、語言和戀愛

美林美銀的一份報告顯示,比起買房,這屆年輕人更願意把錢花在喜好上。81%的人願意把錢花在旅行上,65%的人願意出去吃飯,55%的人願意健身。

關於娛樂

當代年輕人時間有多緊張?看個劇都要開二倍速。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倍速”播放變成了很多年輕人追劇的“標配”。

打開視頻軟件,播放電視劇時總能看到“倍速”的功能,從0.5倍速度起,最高可以達到2倍。而一些原來沒法倍速播放的軟件,也可以通過下載各類插件來實現。

讀懂這一屆年輕人:消費、娛樂、作息、語言和戀愛

“倍速”能夠改變播放的速率。如果有一部1小時的劇,在開二倍速的情況下,30分鐘就可以看完,擴展到一部劇,用20集的時長就能看完40集的電視劇,縮短了很多觀劇時間。比起跳著放,倍速播放並不會遺漏重要的情節。

談起倍速播放的原因,很多人說,想看的劇太多,但能用的大段時間太少。快速的生活節奏,趨向移動化和碎片化的信息接受方式,讓人沒有耐心去慢慢追一部劇。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變成了人們的追劇需求。

關於作息

如今的年輕人,多少都有點兒奇怪的病。

不一定是生理上的,也有可能是心理上的。

社交過載、工作壓力、情感空虛,無一不在磨損我們有限的精力,在一次次的磨損中,我們適應了生活的節奏,卻變得不會取悅自己。

很多人自嘲是“肥宅”,這背後其實也隱隱透露著一股無奈。我們不妨來看看年輕人的生活作息吧。

小A:患有間歇性睡眠障礙

小A同學又早早醒了。

如果是平時,他一定會慶幸今天不用遲到。

令人沮喪的是,每次早醒,都發生在週末。

小B:消極惜命

凌晨3點,小B同學還在電腦前看劇。

看到時間,她嚇了一跳,覺得自己會猝死。

小B同學一刻也不敢耽誤,趕緊上床,用手機接著看。

畢竟現代人,躺在床上就算睡覺。

小C:選擇性失聰

凌晨,小C同學的手機響了,來電名稱顯示是客戶。

現在是下班時間,看到不代表聽到。

心裡盤算好第二天的說辭後,小C同學把手機調成靜音。

當晚,他一直忍著沒有發朋友圈。


讀懂這一屆年輕人:消費、娛樂、作息、語言和戀愛


關於語言

話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溝通方式,眼看著90後開始職場打拼、娶妻生子,00後又開始活力四射地登上舞臺,成為牽動社會發展的主角。同時,年輕人們會有自己這個年齡階段專屬的“地下文化”。他們私下交流時,會說一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的詞彙、只有他們會意的典故,他們關注的東西,非這一年齡階段的人根本理解不了。

下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00後青少年的們的獨特語言吧~

讀懂這一屆年輕人:消費、娛樂、作息、語言和戀愛

讀懂這一屆年輕人:消費、娛樂、作息、語言和戀愛

cqy=處Q友,即加QQ好友

cdx=處對象,我擦這個真是老土咧

lwjcf=來我家吃飯

tsg=圖書館!!

Ydk=有點困

Nnsb=那你睡吧

nbcs = nobody cares

ky = 沒眼力見

blx = 玻璃心

bhs = 不嗨森(不開心)

bhys = 不好意思

gnps = 管你屁事

關於談戀愛

近日,有一份《2018中國職場青年感情狀態調查》,據說和13927位80後的年輕人聊了聊感情,結果發現——

這屆年輕人已經娶了(嫁給)工作了。

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如何處理工作與感情二者之間的平衡成為擺在年輕人面前的共同挑戰。有很多情侶,他們雖然在一個城市,但是如果住在大城市,可能見一面要穿越大半個城市,或者由於工作節奏很快,就算是兩個人住在一起都經常見不上面。

因此,平時的交流全靠微信,見一次面要穿越時空,已經進入了“精神異地戀”模式。

讀懂這一屆年輕人:消費、娛樂、作息、語言和戀愛

近五分之一的年輕人表示,他們約會的內容是在一個時空下坐在一起,各玩各的手機,對手機的愛從未離開;更有4.1%的年輕人覺得,他們的戀愛狀態很純粹,吵架或者在吵架的路上。

更殘酷的是,在每天都能見面的情侶中,近四成的人在跟戀人在一起時要麼是各自玩手機,要麼是想吵架;幾年才能見一次的人當中,四分之一的長相思型情侶,好不容易見上一面,也還是不知道該做什麼說什麼。

結語:年輕不是靠年齡能限定的,各種標籤也無法一概而全的詮釋清楚這些新生力量,要真的想認真的和這個時代最具活力的人交朋友,請先讀懂他們的生活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