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枯鑒》(三):爭議了一千多年的成功術,兇狠章節令人汗顏!

《榮枯鑑》又稱《小人經》,作者馮道,生逢五代亂世,一生事五朝八姓十一帝,前後共三十一年,一直位列宰輔。如果他說自己是排在最成功為官榜的老二,那麼絕對沒人敢稱老大,他的為官記錄,堪稱人類文明史上的世界之最。

馮老先生生前享盡榮華富貴,死後葬禮萬人空巷,後周世宗柴榮罷朝三日以示悼念,最後追封為瀛文懿王。與馮道同時代的人對馮老讚譽有加,而自五代後,對馮老的評價褒貶不一,其中持褒為主的有:宋初名臣範質,王安石、李贄等,持貶為主的有:歐陽修、司馬光、王夫之、趙翼等不一而足。

曾國藩認為:“一部《榮枯鑑》,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他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實乃二千年不二之異書也”

前兩篇的《榮枯鑑》,大家都很關注,而這一篇中的兩章,著實是《榮枯鑑》中最兇狠的部分,怎樣攻其不備,偽己惑人,不擇手段而成功,我們來看看:

《榮枯鑑》(三):爭議了一千多年的成功術,兇狠章節令人汗顏!

一、怎樣攻擊別人是最有力量的?(謗 言 卷七 )

原文:人微不諍,才庸不薦

職位低賤的人,沒必要告誡與提攜他,沒有才能的人,也不要瞎推薦。做這些都很容易讓自己惹上麻煩。

原文:攻其人忌,人難容也

攻擊一個人,就攻擊他最招人忌的點,大家就難以容忍他了。

原文:陷其窘地人自汙,謗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識,謗之奇也;究其末事人未察,謗之實也;設其惡言人弗辯,謗之成也

把他推入窘境,眾人自然就會汙陷他,這樣毀謗人最容易了;善待跟他有仇的人,他早晚會跳出來毀他,而別人不知道跟你有關係,這算是毀謗人的奇招;找出他幹過的不為人知的各種小事,挑出毛病誣陷他,這樣毀謗人最實在有效。到處散播他的種種壞話,讓人真假難辨,這樣直接毀謗就會成功。

原文:謗而不辯,其事自明,人惡稍減也;謗而強辯,其事反濁,人怨益增也

遇到誹謗而不辨解,真相慢慢就清楚了,別人的厭惡也會稍微減少;遇到誹謗強行爭辯,只能越描越黑,結果徒增別人的怨恨和厭惡。

原文:失之上者,下必毀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

失去領導信任,下邊的人就開始毀他;下頭的人對誰不滿了,領導必定也會懷疑他。

原文:假天責人掩私,假民言事見信,人者盡惑焉

假借領導的意見打壓別人,能實現自己的目的,藉助眾人對事物的議論來獲取信任,這樣做事誰都被你矇蔽了。

《榮枯鑑》(三):爭議了一千多年的成功術,兇狠章節令人汗顏!

二、怎樣偽裝自己最容易獲得成功?(示 偽 卷八 )

原文:無偽則無真也。真不忌偽,偽不代真,忌其莫辯

沒有偽就沒有真。真不怕偽,偽不能代表真,就怕真真假假摻合在一起,就無法分清了。

原文:偽不足自禍,真無忌人惡

虛偽又虛偽不到位會給自己惹禍;真誠得無所顧忌也讓別人討厭。

原文:順其上者,偽非過焉;逆其上者,真亦罪焉

順應領導的意思行事,即使裝的,也不會有什麼過錯;悖逆領導的意思行事,哪怕真誠,也是自己找罪受。

原文: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拒忌明也,婉之無失

有所求時,別說的太直;含蓄點容易成功;拒絕別人,別說的太白,委婉點,就不會有失誤。

原文:忠主仁也,君子仁不棄舊;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懷恩

忠於領導有仁有義,就不會放棄以前的領導;有仁有義的人知道通過行動來感恩,小人就不會了。

原文:君子困不惑人,小人達則背主,偽之故,非困達也

君子儘管落魄也不會去迷惑別人,小人一旦發達就會背棄幫助過他的人,這是做人虛不虛偽的原因,跟發不發達沒有關係。

原文:俗禮,不拘者非偽;事惡,守諾者非信。物異而情易矣

不拘俗禮的人並非是虛偽的。明知道壞事,還信守諾言的人也並非實誠。事物不同了,處理情況也就改變,具體問題得具體分析才行。

《榮枯鑑》(三):爭議了一千多年的成功術,兇狠章節令人汗顏!

很明顯,《榮枯鑑》與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基調完全不合,與道家清靜無為、水處下而不爭的態度也不相符,與釋家“慈悲為懷”的般若更不可同日而語,從而引發千年爭議,褒貶激烈,莫衷一是。但不做小人,起碼可以用《榮枯鑑》防小人,或者可以這麼說:知世故而不世故,做一個知奸的好人。你怎麼認為呢?歡迎您來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