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盲”到“笋王” 他是如何掌握“春笋冬出”技术?

2018-11-04 06:34 | 掌上绍兴

“笋盲”到“笋王” 他是如何掌握“春笋冬出”技术?

一层稻草一层砻糠,本该是毛笋冬眠于地下的季节,却在这一层厚厚的“被毯”中悄然破土,这就是“春笋冬出”技术。而嵊州笋农任成军就是掌握这项技术的佼佼者,在今年的第二届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初创组的比赛中,他的《毛竹“春笋冬出”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青睐,获得了此次比赛的冠军。

不计成本挖“笋经”

今天,记者在三江街道彭山村的任成军家庭农场看到,场主任成军正在忙碌得准备今年“毛笋冬出”的稻草和砻糠。他告诉记者,稻草和砻糠是竹园覆盖的主要材料,新收割的稻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散热的功效。虽然离真正的覆盖还有半个月时间,但趁着秋收时节,他早早地开始为竹园“盖被”做起了准备。

2016年,任成军承包了10亩的竹园计划发展笋产业,而就在第一年,却迎头碰上了大难题。“冬天不出笋,春笋要到明年开春时才有,价格卖不上去。”

创业初期,任成军便碰了壁,就在无所适从之下,他打听到了崇仁镇高湖头村利用“砻糠覆盖”让毛笋在冬天也能够生长。于是,他便到高湖头村的笋农那开始学习这门技术。任成军告诉记者,“春笋冬出”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这需要通过对毛竹林地实施精细化管理,如立竹管理、施肥数量、覆盖厚度、温度控制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所投入的成本也不低,一般第一年的成本在2万元左右,第二年砻糠可以再利用,但是依然不会少于1.5万元。尽管如此,任成军还是毅然在4亩竹园里做起了试验,谁知来年的4亩竹园,竟然亩产笋7000斤,亩产值5.6万元,亩均利润4万元,与露天栽培的笋产量和毛笋的单价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初尝甜头的他,今年准备将毛竹园面积从4亩覆盖到10亩,光稻草便要拉来100多车,成本就要花上3万元。虽然成本增加了,但任成军显得很有底气。“过年前,每斤毛笋能卖上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连本带利一起回来了。”任成军笑着说,今年是他竹园覆盖实践的第三年,为了节约成本,任成军购置了这辆二手货的,天气晴好的时候就自个开车拉起了稻草。

潜心钻研成“博士”

走在竹园里,光秃秃的一片根本看不出哪里长有毛笋,任成军说,其实在九、十月份的竹园里,毛笋已经做好了“潜伏”。只见他蹲在地上,轻轻地刨开一处,嫩嫩地笋尖便裸露出来。“像这种地方长着的全都是笋,等稻草和砻糠盖上去,到年底前都长出来了。”

按照任成军的说法,要想高产稳产,就需要对毛竹园进行常年的精耕细作。其中最为要紧的就是管理好“水”与“肥”,任成军也是毫无保留,在尝试了各种有机肥之后,还是“油饼”略胜一筹。除了控制施肥的量和时间外,选最让他引以自豪的还是“肥水同灌”技术。

“刚开始是受高湖头村的人工喷洒启发,后觉得人工喷洒比较累,就想到接上水管进行灌溉。”任成军介绍,起初,水管直径不够大,水压不够,无法喷洒,于是,他又全部更换上大口径的水管,经过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一劳永逸”的喷灌设施彻底解放了劳动力,对于做好竹园的常年“保湿”是功不可没。但是要想获得高产,重在平时对于竹园的管理和养护。就像“笋博士”任成军,自己一手建起喷灌设施,一手开垦出数亩竹园,连收获的工具也是自己亲手设计和打造。“这个铲子就是平时大家在用的,后来我就设计了这个稍微大一些,用得上劲。去年我又设计了这一款,中间是凹陷的,更受力,挖起来更轻松。”

当记者问起,高量高产是否还有其他秘诀时,任成军说道,善于学习和变通,覆盖多少量的砻糠,水分保持在几度,这些都只是理论上的数据,最为重要的还是把好竹园的

(原标题《“笋盲”到“笋王”,他是如何掌握“春笋冬出”技术?》。原作者张峰。编辑金汉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