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現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父母都有房,將來房子就一定會多?

任志強:現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父母都有房,將來房子就一定會多?

這是任志強先生在某投資集團2017年上海宏觀經濟展望暨投資策略會上的分享。下面是任志強演講結束後,觀眾提問環節的問答。這個問答比較自由隨意,也挺好玩。

文字由主持人代現場觀眾提問:現在很多家庭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有父母都有房,可能還不止一套,而孩子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從這個角度講會不會未來的房子一定會過剩?就會很快出現飽和呢?

任:你們是不是都盼著你們爹媽快死啊?說這種話的人一定是壞人。(全場笑)

舉個例子,1960年德國7300萬人口,1900萬家庭;到了2010年德國有多少人口呢,8100萬,有多少家庭呢?4千萬。什麼意思呢?一個家庭只有平均2個人了,換句話說,之前2000萬套房還富裕,現在需要4000萬套了。

為什麼用德國舉例子,德國是全世界人口老齡化排第二的國家,第一名是個小國叫什麼我忘了,中國排第十位。德國告訴你,不要以為老人會死掉,他不死,就算兩個死了一個那房子還是他的。提這種問題的人太壞了,我們要把他打倒。

任志強:現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父母都有房,將來房子就一定會多?

以上是任志強先生對家庭與房產繼承的看法。確實,過去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大大的疑問,就是家裡長輩名下有房子,可能還有好幾套。比方說,爺爺奶奶有房子,姥爺姥姥有房子,父母有房子,丈母孃老丈人還有房子,將來有一天長輩不在了,那麼由於前些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現在的90後、00後不少都是獨生子女,即使不是獨生子女,也沒有幾個兄弟姐妹,那麼這些房子都歸他自己繼承。因此,很多人以此為由,看空房地產,認為沒有必要買房,將來房子有的是。

最近,任志強應邀參加鳳凰網某房地產獎項的活動,說過房子的壽命。任志強:我們的建築壽命大概也就30年,但是在英國、美國或者發達國家可能到100年、上千年,你像捷克、布拉格等等,很多都是上千年的建築,就因為他們的思想是往前看的,而我們是侷限於現有的經濟成本、商品成本,所以把未來生活的東西侷限於現有的構築條件,這是不合理的一個。

數據表示,中國人均享有住房面積40平,中國每個家庭平均享有住房1.1套。但實際上,這樣的統計方式並不客觀,首先人均40平的數據是包含公攤面積的建築面積,統計單位是戶,而非個體。其次,很多雖然是居住房屋,但是條件太差僅僅是勉強可以滿足居住需求。伴隨國際化進程加快,經濟發展和觀念的轉變,獨居人群猛增,住房需求量增加,人們對居住的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

任志強:現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父母都有房,將來房子就一定會多?

以上是任志強對房地產壽命的看法,認為中國房屋壽命太短,並且將來房子改善型需求還有更多。一個家庭就一套房。這是錯誤的觀點。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生活水平的要求在發生變化。有更多,更加豐富的要求。對於房子的要求,也不再是每個家庭一套。難道大家還看不出趨勢嗎?以前祖孫三代在一起,現在年輕人結婚,有幾個願意跟父母一起住的?以前小孩跟著父母睡,現在哪個不是有自己的房間?那現在一箇中國家庭需要有多少套房子呢?有人算了一筆賬,認為一個家庭也需要好幾套。同1個小區3套,1套自己住,1套男方父母住,1套女方父母住。

對此小夥伴們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