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倖免,石家莊房價正苦熬今冬明春,曙光需看兩大信號|回看

本文僅代表小回觀點

無人倖免,石家莊房價正苦熬今冬明春,曙光需看兩大信號|回看

2014年,任志強的自傳《野心優雅》出版,售價78元。甚少讀人物自傳的小回,慕名買了一本。當時,「任大炮」的名號早已震天響,「挺任派」和「倒任派」在各個戰場鬥得不可開交。這樣一位說話從來不會拐彎抹角,對市場和房價高歌唱漲的老人,還是一位地產商,不想惹爭議都難;更何況,任志強的身後還有一支功底紮實、數據翔實的研究小組,一些關鍵數據比統計局還靠譜,歷史一再印證,讓人不由得不信。想想看,這和書生會武術、秀才指揮槍一樣,都是讓人覺得「真牛逼」的人物。

《野心優雅》的封面,任志強穿西裝、戴領結、拄紳士手杖,可那股子犀利勁兒從那雙「鷹眼」裡噴薄而出,讓人一眼就認出來:哈哈,再怎麼變裝,照樣認得你。

到8月,博鰲房地產論壇舉行。任志強一向是這場盛會的常客。只要他一開口,就少不了爭議和閃光燈,主辦方自然是千方百計、絞盡腦汁也要請到。小回帶著那本好幾百頁、兩斤重的書,從北中國飛到南中國海,為的就是讓他籤個名。坐在群訪區裡,如何能讓這位大咖在眾多伸到面前的話筒裡選我、選我、選我,還是得花點小心思,裝「迷妹」顯然是個好主意。結果,當然是小心機的勝利,任志強帶著他一貫的桀驁,嘟囔著把名字簽在了自傳的扉頁上,小回也自然而然成了現場的第一個提問者。小回的問題是:

「庫存過剩,房價還能撐住嗎?」

當時,三、四線城市庫存高企的問題,困擾著整個市場,房企如逃命一般,避之唯恐不及。可如果從今天倒推四年,小回一定會收回這個啪啪打臉的問題。2016年起的「去庫存」,不僅全方位地化解了庫存壓力,還讓房價順理成章地站上了歷史新高。

僅以石家莊為例,根據克而瑞在10月的統計,市轄區的庫存規模是1095萬平方米,按照正常年景500萬平方米的去化速度來計算,消化週期是兩年。可實際上,已獲手續的庫存僅有256萬平方米,去化只需要半年。剩下的無手續庫存,變數就大了,有的只有個規劃,有的連規劃都沒有,只停留在傳說裡。連中國人民銀行的研究報告都振臂高呼:石家莊市轄區的庫存壓力已無虞。

可同樣是這兩年,石家莊房價一路上攻到1.5萬元/平方米,整整翻了一倍多,2016年的漲幅位居前列,就算是2017年下半年「深度調整」,到11月還稀裡糊塗混了個降幅第一,歷史新高也已確定。

庫存消化完,還能不跌價,放言全世界的大多數國家、大多數市場,這種「逆價值規律」而動的現象,都很難找到第二例。

四年前,不知輕重的小回拋出這個問題,當時就被任志強一度奚落,回答更是簡單直接:

「開什麼玩笑?中國要實現70%的城鎮化率,就需要把三四億人裝進城市裡。就現在這麼幾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哪裡夠?」

彼時的石家莊城鎮化率,只有可憐的55%;彼時的石家莊房價,還在7000元/平方米上掙扎,連外來房企都覺得無利可圖。可彼時的房地產市場,除了任志強,膽戰心驚者實在是太多、太多。

結果,已經不用多說,歷史如同早已安排好,沿著它的「劇本」走到了2017年的今天。就算在今天,「倒任派」仍有信徒,可在風波之後少有發言的任志強,一旦開口,整個市場還是會凝神屏息,只有「好好聽著」的份兒。四年之後的任志強,滿頭銀髮,但犀利的脾氣秉性可一點都沒改。就算四年後的發言被各方解讀成各種模樣,可小回聽到的和理解到的,還是兩個字:「看好」。只不過,左右市場的這雙手,比以前更…好吧,想了半天,還是用上這個詞:噁心。有了這雙「噁心」的手,任志強也只能是「秀才遇上兵」,訕訕道:

「誰也不敢說何時調整政策,以前我們都敢說,現在不敢說了。」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連自信可看破整個市場的任志強也無奈攤手。可無論是何種力量,這市場早已在它的股掌之上。

時間走到了2017年底。這兩天,小回正在和克而瑞團隊「盤賬」,對全市400多個項目這一年的供應、成交和庫存情況進行梳理。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初步核算,保守估計,2017年石家莊普通住宅的成交規模最多能到350萬平方米。與2016年超過600萬平方米的「天量」相比,等同於「腰斬」;就算是與正常年景的400至500萬平方米相比,也有不小的距離。克而瑞的統計維度簡單、粗暴:只要購房者交了首付、定了房號,成交就算達成,這裡面,免不了有些證件、手續不全的,甚至「見不得光」的成交。這樣算來,這個行情的「小小年」算是跑不了了。

可對於2017年初,吆喝著百億目標的房企而言,這一年實在是痛苦得緊。遠的不說,就說眼前:往年的11月和12月,傳統的「銷售淡季」,2016年前10個月的市場表現太好,以至於到年底,一些項目乾脆關門上鎖,小回聯繫好幾家房企,有的在外地度假,有的國外旅遊,閒雲野鶴,刀槍入庫,快意人生。可時間僅過了一年,2017年的「淡季」,除了被專項整治和市場嚴查牢牢勒住脖子,想露頭都難的項目外,但凡有個能夠入市的合法名號,營銷口極少有人放假;手裡有貨的一些項目更是滿負荷運轉,進入12月,營銷動作一個接一個。苦逼的小回天天和團隊一起「盤賬」,看看微信朋友圈裡同行們也是加班狀態,還順便曬照苦中作樂,內心頓時感覺平衡了不少。

所有人的目標只有一個:衝量、衝量、衝量,回款、回款、回款。

所有人都知道,不把現金流轉起來,明年連開春下種的本錢都沒有。

在某全國性房企供職的一個朋友,11月底到12月初幾乎是在石家莊和地區總部之間來回奔波,開會,下任務。據說,這家房企分給石家莊公司12月的任務分外「嚇人」,態度再明確不過:不把量衝起來,這個年誰都過不好。於是,內部誓師,鼓舞士氣,下面的置業顧問人人都像上滿發條,男票、女票、老婆、老公連約場電影都沒時間。旗下項目舉行的活動一個接一個,推廣費用全力支持。年初壯志雄心的銷售任務,到年底已是「可望不可即」,但這家房企在2017年至少可以分走350億元中的1/6左右。

感謝「翻手為雲覆手雨」的調控政策,讓2016年石家莊房地產市場的「晴空萬里」,轉瞬之間變成了「烏雲壓城」,就算是今冬分外給力的「藍天」也救不回來。購房需求的觀望和蟄伏,如同退潮一樣,迅猛,連救一把都不給時間。最近,某項目景觀示範區開放,這個項目論品牌,全國性房企;論地段,小回說過的,那就是10年前的北京雙井;論價格,首期開盤,把周邊的一手、二手房直接逼瘋。儘管如此,購房者那句話:「再看看,再等等。」看啥?等啥?石家莊的政策這一年來如此折騰,四「限」都上了,哪怕心智再堅,都會嘀咕兩句:

「還能降降?咱再等等?」

11月石家莊的二手房價還跌出個全國第一,更是把內心的「嘀咕」擺在了檯面上:

「你看看,今天降了這麼多,明天還得降。」

在地產圈混的朋友,但凡有銷售和回款任務重壓的,最近都免不了找小回來吐吐槽:「這活兒沒法幹了。」話前話後都是唉聲嘆氣。每到此時,小回都會安慰他:「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可拽文半天,自己都沒底氣。這個時候,對房企而言,只有搏命。所以,根據克而瑞的統計,2017年12月以來,全市推出購房首付款分期支付或精裝修部分可提供貸款支持的項目,激增到30個以上,為的,就是把首付門檻降下來,讓擋在門外的購房需求請進來。此外,全市推出內購房、員工房、特價房的項目也增加到20個,有的是以此為噱頭,吸引眼光,別的不說,總得給售樓處賺點人氣吧;有的則更直接,讓我直接降價,我可不敢,已購房老業主不得把售樓處砸了,可通過這些名頭,暗降一下,無傷大雅,刺激成交,何樂而不為呢?

前兩天有購房者問我,某某某項目有「內購房」,價格挺便宜,幹不幹?小回:幹啊。這傢伙又慣性似的觀望了幾天,前兩天又跟小回說:「我打電話過去,說特價房還沒賣完呢。」我「呵呵」直樂,只能告訴他,出手吧,價格合適,戶型可以。

可市場總會有個「底」。有的項目「摳摳索索」,總感覺調整一下價格,如同割肉一般難受,能扛多久,就扛多久;有的項目則乾脆放到讓你怦然心動的價位,如同小回談戀愛一樣簡單直白:「你看我行不行吧?行,咱們就談。不行,能做朋友做朋友,不做朋友也沒關係。」當然了,小回還沒談戀愛。

像上週末開盤的保利西悅春天,直接放到了12740元/平方米的成交均價,有行內朋友評價「有點太低了」;四天認籌辦卡將近600組,開盤前4天就趕緊收手。操盤該項目的朋友私下說:「籌有點多,我都發愁。」我訕笑他:「你這話要是擺在行內明面上說,估計得被人羨慕嫉妒恨。」結果,開盤當天賣掉6個億。今年這家房企在克而瑞石家莊的排行榜上,又得升座次。

你說市場好嗎?不好,要不都卯足了勁也得把業績和回款衝起來,哪怕電開、拓客被拒絕N次,也得堅持做下去。可你說市場不好嗎?也有人拿到了業績,搶到了份額。事實證明,只要把價格「放到位」,市場還是會買賬。下面的問題就簡單了:

「誰願意放到位嗎?這筆賬,能算清嗎?」

可以肯定的是,2018年上半年的日子,一樣不會好過。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預言2018年4月房價上漲,信誓旦旦、言之鑿鑿。小回不敢苟同。政策壓根沒想鬆綁,輿論環境一片看衰,「隨大流」的購房需求很難趕上那盆如夢方醒的「涼水」。因此,上半年的「苦日子」還得延續下去。

政策想要鬆綁,一方面要看宏觀經濟能否在房地產行業這臺「引擎」熄火之後,還能穩得住;另一方面也要看投資增速能否保持住。2017年的石家莊房地產開發投資有望達到歷史最高的1100億元,推升固定資產投資達到超過6000億元的水平;反觀往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最高也只有103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也只能勉強摸到6000億元。此外,房地產開發也成為了2017年實際利用外資佔比第一高的第三產業。簡單總結:2017年的房地產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居功至偉”。可2018年呢?不能太差,也不會太差。

任志強的房地產「夜壺論」雖然話糙,可道理不糙。剩下的,就算明年的表現。

至於房價,老生常態。行內有個規矩:聊房價,那是沒話可說和沒水平的表現。怎奈所有人都關注的是:石家莊房價還要調整到什麼程度?對於11月的這個降幅全國第一,小回只想說:

2016年漲得那麼猛的時候,也沒見這麼多人擔心、著急;如今降得有點快,又擔心、著急啥呢?就跟一個人沒跑過百米,跑一趟,累個半死,喘口氣的時間比閒庭信步走一百米的人要長得多。

還是小回以往的判斷:本輪行情,二手住宅價格下降20%左右,實屬正常;一些片區,「老破小」為首的二手住宅比一手房還貴,實在是沒有道理。未來的二手住宅,更需要「一分價錢一分貨」,更需要「塵歸塵、土歸土」:物業、配套、地段、交通都不錯的二手住宅,就應該比「不咋地」的二手住宅貴,且抗跌性能好,一些小區就應該出一套房,搶一套房;房價上「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狀態,勢必不會,也不應該再重現。所以,購買二手住宅,要好好挑挑,選擇標準,就是那四個關鍵詞。

一手住宅更簡單一些,「低開」入市,即以低於市場預期,或略低於周邊成交均價的價格入市,將成常態,但你不要寄希望於一手住宅價格也來個20%左右的降幅,相對於二手住宅「買家PK賣家」這樣的C2C交易模式,一手住宅「房企PK購房者」的B2C交易模式,賣家更強勢,定價權握在手裡,價格穩定性更好;就算是前述的那些特價房、員工房、內購房,價格給出了空間,但讓利空間甚少有超過15%的。

況且,統計下來,住房限價政策扼住一手住宅價格的「喉嚨」,可土地價格一點沒降,最低是純屬異類的藁城區,地價沒動;最高的是正定新區,直接翻了兩倍;各行政區平均水平是漲了50%。在地價和定價上都「兩頭堵」,留給房企的操作空間也就那麼多。最近開盤且成交搶眼,幾乎把同片區,甚至同行政區其他項目擠到角落的某項目,給小回交了實底:這次定價,幾乎是擦著「成本線」乾的。為啥這麼幹?答曰:還不是銷售和回款任務逼的。

再次感謝調控政策。房企不是「慈善家」,賺錢是根本目的;可政策嚴酷擠壓,房企也只有先把現金流跑起來,再說其他。

回想起任志強在那段一小時零五分鐘的演講視頻裡說的這句話:

「政府在限制定價的時候,實際上是給了你很多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