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炒房無罪”,5年後炒房就對芯片有“罪”了?

5年前“炒房無罪”,5年後炒房就對芯片有“罪”了?

經濟學家有沒有立場、有沒有風骨,不看他們說得有多好,吹得有多吹,喊得有多高,而看他們有什麼立場。立場堅定,觀點差些也無妨。沒有立場,就是糊弄百姓、糊弄觀眾、糊弄自己。

5年前“炒房無罪”,5年後炒房就對芯片有“罪”了?

在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一些經濟學家(也可能是自封的經濟學家),他們常常顛三倒四,說一些前後矛盾的話,還要動輒指責別人這個那個的。

一位所謂的獨立經濟學家,在2012年曾經發表過一個觀點,認為:從來都不認為炒房有罪,也從來都不認為中國房價是他們炒上去的。並號召廣大居民,當然,更是鼓勵炒房者,別犯傻,聽我的,繼續炒你的房。

5年前“炒房無罪”,5年後炒房就對芯片有“罪”了?

然而,僅僅過了5年,就一切翻了個個,以憤青的身份,大罵中國沒有芯片技術與炒房有關了。我不知道,這位經濟學家到底哪個觀點是他的真實想法了。因為,房價按照他的預期又在此後的幾年裡呼呼地上去了,達到了他的炒房有理目的。可是,芯片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裡,中興通訊遭到美國製裁,他卻又充當起愛國英豪的角色,認為炒房不好了。

我們知道,這些年來,任志強作為房價上漲的堅定支持者,一直堅持房價上漲的觀點不放。即便面對各種批評和質疑,甚至謾罵,都沒有放棄,可是,這位經濟學家卻在當下把芯片技術落後與炒房聯繫起來,將自己以前的觀點徹底打翻,與任志強相比,誰更值得敬重呢?

5年前“炒房無罪”,5年後炒房就對芯片有“罪”了?

經濟學家也好,財經人士也罷,應當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而不是為了吸引眼球,隨時改變自己的觀點,甚至顛三倒四地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這樣的行為,除了吸引眼球,還有什麼更多的理由呢?以這樣的方式吸引眼球,又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呢?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這位經濟學家面對北大校長將“鴻鵠”讀成“鴻浩”,又開始憤青起來,以各種方式諷刺北大校長了。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不對自己5年來的出爾反爾進行一番反思,也順便諷刺一下自己呢?為什麼眼睛裡看到的都是別人的無能,對自己的毫無立場卻一點也看不到呢?

可悲可嘆啊。

很顯然,他的所有的觀點變化,都不是因為想法的改變,而是為了吸引眼球,為了某種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