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金庸堂哥,才華不輸徐志摩,曾穿越野人山,晚年生活悽苦


金庸有個著名的表哥,大家都知道是徐志摩。徐志摩的才情和風雅是那個時代的象徵,徐志摩如曇花一般,美妙而短暫。他的一生是短暫而充滿了爭議的一生,但對這個表哥,金庸似乎不是很喜歡他。圖為:徐志摩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金庸除了有徐志摩這個才華橫溢的表哥外。還有一個很有才氣的堂哥,他的才華不輸徐志摩,卻有著別樣的悲情人生。他就是查良錚,查良錚有個出名的筆名叫做穆旦。圖為:穆旦

查良錚與金庸同為良字輩,乃是親親的叔伯兄弟。金庸與穆旦都是祖籍浙江海寧的査家,査家是當地望族,代代書香,人才輩出。但金庸與穆旦之名,遠遠超過了其先祖。圖為:金庸

表哥徐志摩以詩歌見長,金庸以小說名世,穆旦也以詩歌聞名。穆旦的詩歌水平不輸徐志摩,上世紀80年代,很多現代文學家紛紛將穆旦推為現代詩歌第一人。圖為:年輕時候的穆旦

查良錚最喜歡魯迅那句“有一分光,發一分熱”的名言,為了方便在報刊上發表文章,他將査字拆為“木”、“旦”,最後換成穆旦。金庸就是穆旦所教,將查良鏞的“鏞”拆為“金”、“庸”。17歲時,穆旦從清華大學地質系畢業。1942年2月,穆旦投筆從戎,報名參加了遠征軍。圖為:金庸關係圖

1942年夏季,他跟隨隊伍參加了著名的野人山戰役。在胡康河谷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中,他與隊伍失去了聯繫,大批士兵倒斃在野人山中。穆旦靠著堅強的毅力,餓了吃野果、渴了喝雨水,在經過了5個多月的穿行之後,終於走出了野人山。圖為:遠征軍

1945年9月,他用筆寫下了親身經歷《森林之魅——祭胡康河谷上的白骨》和《活下去》等反映當時野人山戰役的著作。1949年8月,穆旦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期間與妻子周與良相識並結婚。1952年,穆旦夫婦拒絕了臺灣和印度的聘請,毅然回到中國。圖為:當年翻越的怒江

回國之後的穆旦為中國的文藝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但從1958年開始他就遭遇了人生的接連挫折,從58年到77年這十多年間,他經歷了抄家、勞改、住牛棚、掃廁所等等,最後身心遭受嚴重打擊。圖為:穆旦與妻子合影

1977年2月26日,穆旦突發心臟病去世,享年59歲。一代詩歌大家就這樣以悽苦的方式離開了,他的後半生是悲情的後半生,他的逝世是我國文藝界莫大的損失。圖為:穆旦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