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保险忽略这些问题,损失会很大

今天写篇会掉粉的,关于买保险,如何避免被忽悠。

过去这一年多,我们石榴询财的理财师,接了上百笔保险咨询,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忽悠的很惨。

老南一直认为,保险是好东西,但为何在国内,一直名声不好?甚至有“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的段子?说白了,保险,被“卖”坏了。

最近买保险忽略这些问题,损失会很大

远离人情单

几乎80%以上,买保险买错的,都是因为人情单。

来自多年不联系的同学、同事、朋友,或者别人介绍。一般就那么一句话“保险本来就要买的,顺便帮帮忙,就我这里买吧”。

这些人情单,大部分源自刚入行的新人,对保险基本不懂,只会机械化的营销话术。

而且,基于业绩压力和收入压力,往往只推荐销售提成高的产品,而不考虑是否真的适合。

当你把未来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家庭保障,就这样错误配置出去。

等过半年,反应过来时,人家早就不干这行了。

退保?你交的保费损失大半,让你下不了手。

所以,遇到从业不到一年的人情单,谨慎。

远离保险谈收益的

保险监管部门,反复强调“保险姓保”,说白了,保险产品的本质和优势,就是保障。而不是高收益。

在你家庭遇到死亡、重大疾病、意外时,能有一笔救命钱,这才是正道。

但凡推荐保险时,和你谈收益率多高多高,谈未来可以返还多少收益的,不是无知就是无耻。

买个评级高点的债券基金,长期算下来,收益率秒杀保险,关键还随时可以赎回。

远离不谈风险只推产品

当你遇到一个销售员,对你的家庭财务情况毫不关心,对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不闻不问,上来就推荐保险产品,那基本可以直接拜拜了。

不知道家庭财务情况,如何测算家庭风险?如何测算适当的保额?连身体健康状况都不了解,如何完成疾病告知?

所以,买保险真的不是买几份保险产品,而是买一个全面的家庭保障方案。

远离不谈合同的

如果买保险前,只给你看印刷精美、文采飞扬的推广折页,或者朋友圈各种鸡汤、案例,但只字不谈保险合同,你就要小心了。

法律社会,一切以合同为准。更何况这几年监管的猛压下,各家公司的保险合同,只要你初中水平,还是看得懂的,看不明白的地方,就问清楚。如果销售解释不清楚,那就找个能解释清楚的。

一份20年,甚至一辈子的合同,花半个小时,读下合同,还是有必要的。

远离不讲除外责任

正如法律不是万能的,保险也不是万能的。在看合同时,不但要关注能保什么,更要关注,什么不在保障范围。

典型的如重大疾病保险,心脏薄膜手术,一定要开胸才赔付。现在医疗发达了,很多都是微创。嗯,微创不赔付。

这没有对错,就是合同约定的,你没了解清楚,到底是保险是骗人的?还是保险销售是骗人的?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吧。

远离各种营销话术

和你说保险可以避债、避税,直接拜拜吧。

江苏无锡法院,刚执行了一笔1000多万的保险。巧的很,执行法官正是老南的同学,还特地打听了下案情。

估计这老板,把当初忽悠他买保险可以避债的销售,恨出一个洞。

还有保险可以规避遗产税,老南之前的文章就写过,全球都在逐步退出遗产税,大陆地区的税收立法,目前也没有遗产税。

所以,这些话术,卖的不是专业,而是营造虚假恐慌。

今天这篇老南想说

所以,如果要买保险,或者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堆保险,还感觉懵懵懂懂的时候,就要小心了。

当然,你可以说,我被销售误导了,可以去和保险公司打官司。是的,也许是可以。但是,救命钱是有时效性的,一场一到两年的法律诉讼。期望迟来的正义,不如购买前,谨慎点。

最后,祝你遇到一个靠谱的保险人,给你一个靠谱的家庭保障方案。

-END-

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首席理财师,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金融投资从业十四年,曾任海通证券高管和国资紫金所负责人。解读投资,透视风险,以理性和专业陪伴你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