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也是一種祈禱

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十字架上的主在呼喊!在時間的長河裡,在無數人的心中,這聲呼喊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而其中,不乏迷茫。

“十全十美”的約伯,在無盡的痛苦中,竟情不自禁地詛咒起自己的生活:“為何賜不幸者以光明,賜心中憂苦者以生命﹖這些人渴望死,而死不至;尋求死亡勝於寶藏,見到墳墓,感覺歡樂,且喜樂達於極點!人的道路,既如此渺茫,天主為何賜給他生命,又把他包圍﹖嘆息成了我的食物,不停哀嘆有如流水。我所畏懼的,偏偏臨於我身;我所害怕的,卻迎面而來。我沒有安寧,也沒有平靜,得不到休息,卻只有煩惱。”(約3:20-26)

身為先知的約納,因自己所喜愛的那株為其遮蔭的蓖蔴的死而脫口言曰:“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即使面對天主的質問,他仍是執拗:“我發怒以至於死是合理的!”(約4:5-9)

尤其令人驚異的是瑪利亞那句無論怎麼解釋都難掩其抱怨的一句話:“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你父親和我一直痛苦地找你!” 這是她全家人都去耶路撒冷過節後,由於丟失了心愛的耶穌,於三天后終於尋到他時所說的一句話。(路2:48)

不但如此,被耶穌立為宗徒之長的伯多祿,在耶穌要求他撒網捕魚時也表現地異常激動:“老師,我們已整夜辛勞,毫無所獲!”(路5:5)再就是他的哥哥斐理伯。當主耶穌讓門徒們為滯留在曠野中的數千民眾購買食物時,斐理伯的回答是:“就是二百塊‘德納’的餅,也不夠每人分得一小塊!”(若:6-7)

抱怨也是一種祈禱

瑪爾大和她的妹妹瑪利亞,是很蒙耶穌喜愛的一對姐妹,她們也都非常熱愛耶穌。然而,當面對兄弟已死數天而師傅卻翩翩遲來時,她們也異口同聲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主,若是你在這裡,我的兄弟決不會死!”(若11:21,32)

即使在後期教會的歷史中,也不乏此類聲音:聖女大德蘭為建立新的會院而四處奔波。有一天她經遇到許多不順心的事,而當她晚上還在回會院的路上時,天又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她在泥濘中艱難前行,將到會院門口時,車,突然翻了。結果可想而知――她從車上滾了下來,自然是滿身泥水!修女難免“生氣”,急忙由汙泥中爬起,推開會院聖堂的門,面對聖龕內她摯愛的主,若有所悟且又出語驚人: “現在我知道,你為什麼沒有很多好朋友!”

在這裡,各位,請稍靜片刻,讓我們一起進入自己的內心,回顧過往的生活。是否,類似的聲音,也在我們靈的深處若隱若現呢…… 如果曾經有過,將來可能還會有;如果到現在還沒有過,誰又能保證將來不會有呀?

不過,我們不怕,因為我發現:抱怨也是一種祈禱。不但是自己的祈禱,也是自己同耶穌,同瑪利亞,同宗徒們,同諸位聖人,甚至同“以無可言喻的嘆息為我們懇求”的聖神,共同所做的發自內心的一種祈禱。

或許,此刻你的心已充滿驚疑:抱怨不是對天主的無信嗎?怎麼能是祈禱呢?

的確,有的時候,對有些人,這一點很難否認。不過,請注意祈禱是什麼?祈禱是我們與天主的一種誠於衷而形於外的一種交流。因此,抱怨――對天主的抱怨,也是一種交流,一種祈禱。這祈禱,咋一看,似是反映了對天主的無信,而其實質,蘊含的確實對天主更深入、更強烈的信賴:天主,我相信你有能力做到這些,只是你為什麼不做呢?主,我不明白,但是,我只有信賴你,無限愛我的天主。

因此,當抱怨過後:約伯又恢復了超出往日的富有;約納更深一層地體驗了天主聖愛的長闊高深;瑪利亞把成為了她兒子的主領到了家裡,而這孩子不但乖巧地屬她與若瑟的管轄,並“在智慧和身量以及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不斷成長”;伯多祿同斐理伯兄弟二人,既令人難以置信地捕了很多的魚,又破天荒地以五餅二魚飽飫了數千人; 瑪爾大和瑪利亞兩姐妹,親睹了親愛兄弟拉匝祿的復活; 大德蘭建立了幾十座新的會院,且成了教會僅有幾位的女聖師中的一位――甚至是最著名的一位。

這都是為什麼呢?答案簡單明瞭:因為他們相似自己的主,就是他們在內心深處與那位在十字架上高喊“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的耶穌有著深沉的合一,而這寶貴合一的結果則導向耶穌更深入、更圓滿的對天父的托賴:“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託在你的中!”(路23:46)

我覺得現在一切都已明瞭:抱怨是一種祈禱,但它不是祈禱的終點,它是在每個人的信仰生活中都有可能發生的,是一種人對天主聖意的深深叩問,而這滿含抱怨的叩問,由於對象是天主,所以就成了人信仰成長的一個機會,既是機會,就應努力把握,而把握它的方式只有一種,也是最好的一種,那是主耶穌所做過的,也是許多人已經和追隨主的我們應當仿效的:“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託在你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