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爲禍解放前,甘肅毒害有多大?

鴉片為禍解放前,甘肅毒害有多大?

毒品如今早已為人深惡痛絕,但在解放前,甘肅許多地方,鴉片種植竟然是當地的支柱產業,是軍閥的軍餉和軍火的來源。甘肅也成為毒品種植的重災區,由此也上演了許多令人驚歎的“活劇”。

民國年間,地處西北內陸的甘肅,在政局長期動盪不安中,軍閥們趁勢開拓地盤,擴充軍隊,佔據一方,軍閥糧餉軍火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要開闢財源。然而,當時甘肅各地經濟發展極為落後,工業基礎薄弱,帶不來多少收益;農業更是困難,有限的土特產,無法為軍閥提供糧餉軍火。為了籌措軍費,軍閥大肆開放煙禁,徵收煙畝罰款。民眾被逼無奈,不得不種植較多的鴉片,以繳納苛捐雜稅。

鴉片為禍解放前,甘肅毒害有多大?

鴉片的泛濫,直接衝擊了甘肅各地的經濟,也給帶社會穩定、民眾生活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有數據表明,民國時期,甘肅吸食鴉片的人數一度達到20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3%,由鴉片引發的悲劇也在全省各地不斷上演。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尚季芳,看看民國甘肅毒品危害究竟有多大?

罌粟成片,百萬畝耕地種鴉片

鴉片,原產地在印度一帶。早在唐代就有人引到了中國。而鴉片的泛濫,則是在清中期以後了。最大的事件自然就是鴉片戰爭。鴉片何時傳入甘肅的,已無確切文獻可考,但也能從人們零星記述中找到蛛絲馬跡。甘肅是道光末年從陝西引種的,大約在1830年後,煙種在甘肅試種後,居然成熟。當時“涼州之武威,古浪所屬大靖,產煙最多,其味亦濃。到咸豐時期,各縣皆種矣。”到了民國時期,甘肅鴉片氾濫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鴉片為禍解放前,甘肅毒害有多大?

鴉片的危害早已眾所周知。而比鴉片更具危害的是政府的無能與縱容。這是民國年間甘肅鴉片氾濫的根本原因。民國時期,最多時鴉片種植的面積非常大,全省究竟種了多少畝?我們查到了兩種數據,一種是說有50萬畝,一種說200萬畝。我認為,百萬畝是有的。

民國時期,在甘肅做官、遊歷的人,留下了不少筆記,他們目睹了甘肅各地的鴉片種植的情況。尤其是,罌粟花的景象,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高良佐、陳萬里等人都曾親眼目睹大面積罌粟開花。在前人的筆記中這樣記述:永登農產品中十之五六為小麥,十之三四為罌粟;臨澤沿著蘭新公路一路上罌粟花怒放;武威罌粟花盛開宛如芙蓉。範長江在宕昌看到,肥美之田野中,以鴉片最為主要……煙果林立,葉陌相連,農家婦女與兒童多在煙林中工作,辛辛勤勤,採此毒汁。

鴉片為禍解放前,甘肅毒害有多大?

造成這種大面積種植的原因是,政府對禁菸無決心,時松時緊,農民心存僥倖。蘭州曾經發生過種菸農民毆打知府的事件。這事發生在1910年。這年種植鴉片時,蘭州府沒有阻止種植,等到鴉片出苗時,卻通告要全部剷除煙苗。這種不教而誅的手段,無疑是對民眾生計的漠視。當時,種鴉片是許多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沒有收入,一年咋過。民眾大為不滿,地方官也不滿,將路邊煙苗適當剷除,以遮人耳目。可是,蘭州知府張炳華決定親自督鏟。張炳華的想法是好的,但辦法錯了。他下令皋蘭縣和金縣(榆中縣)大力翻鏟煙苗,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民眾所受損失巨大。皋蘭的東崗鎮、金縣的金崖,煙苗被鏟,民眾哭聲遍野。當張炳華行至金崖時,百姓聚而觀者數百人,怒不可遏。一個叫嶽麻子的人,將張炳華撞翻,老百姓乘機響應。結果,知府的丁役護者皆傷,人們拿著轎杆,搗張炳華,張痛極,大呼乞命。眼看著事情鬧大了,大家一鬨而散了。

鴉片為禍解放前,甘肅毒害有多大?

誰知,這一事件,引發了全省的連鎖反應,各地都抗鏟煙苗。其後果,抗鏟之後,鴉片的種植規模更大了。

明禁暗放,鴉片竟然成為主打商品

禁種鴉片,歷來為人們所支持,但禁種要有結果,必須由政府強令,長時間堅持,才能收到效果。民國初年,甘肅禁種還是收到了很大成效。張廣建督甘時,禁種功效甚大。張廣建是1913年任甘肅都督的,他對禁菸抓得比較緊,官吏不敢敷衍,民眾不敢漠視。鴉片在甘肅幾乎絕跡。結果,導致鴉片的價格大漲。在蘭州,鴉片原價是一二錢紋銀一兩,後來漲到了十一兩紋銀以上,才能購買一兩。雖然,這種禁種還是有漏洞的,但無疑是民國初年甘肅最為有效的一次禁種。

1921年陸洪濤督甘,全省雖說統一了,其實已經分崩離析。當時,甘肅各地有八大鎮守使,他們分別佔據一方,擁兵自重。為擴充軍隊,開放煙禁,徵收煙畝罰款,就勢在必行了。後來,馮玉祥的國民軍入甘後,其勢力急劇擴展。國民軍佔領甘肅後,增編師旅十數,兵源給用,悉數取自地方。當時,甘肅民窮財盡,利潤最高、賺錢最快最便捷的當數鴉片。

鴉片為禍解放前,甘肅毒害有多大?

民國時期,人們把甘肅列為中國西部毒品的重要集散地,是中國六個毒害嚴重省區之一。可見甘肅毒品氾濫程度。自然,鴉片交易也呈畸形繁榮,而民眾則民不聊生,地方經濟發展更是無從談起。

靖遠的鴉片種植面積非常大。每年到了鴉片的收穫季節,各地商人前來靖遠投資做生意,非常熱鬧。“跟過陸大帥的廚師,也在此地開過館子,南北大菜應有盡有,天津、湖南、四川、福建的特色齊備。有一任縣大老爺是廣東人,縣城就有廣東菜。一個短工工錢,原先是每天二百銅錢管飯。此刻,上漲到六百,連童工婦女都找不到了。”就連省城的秦腔名角們也要去靖遠趕場子,久而久之竟然形成了一種習慣。每年這時,秦腔名角們蜂擁而至,鼓樂喧天,異常熱鬧。

甘肅產的鴉片究竟銷往何地呢?甘肅運銷鴉片的主要有四個群體,一是商號,二是馬幫,三是軍隊,四是駝隊。商號自然就是軍閥控制下或有大官僚背景的商號,一般人是不敢幹的。馬幫、馬客主要是臨夏隴南方向,駝隊則是內蒙古的包頭、張家口等地。大體而言,甘肅煙土的出境路線有三條,即河西——內蒙古線,臨夏——成都線和西蘭線。

鴉片為禍解放前,甘肅毒害有多大?

馮玉祥統治甘肅時,鴉片的販運就是靠軍隊來實施,私人不得插手。他們以極低的價格從老百姓手中收購煙土,然後販運到東南沿海地區謀取暴利。有人回憶說,利用軍隊運煙的方式很巧妙,當隊伍要調開時,一般是往東調,比如從甘肅到陝西,從陝西到河南。該部隊就先要多徵調民間車馬,將空子彈箱裝滿了煙土。於是,煙土便隱秘而安全地直運到目的地。馮氏的軍隊毎調一團軍隊,至少要運煙幾萬兩。後來,馬步芳、馬步青也是大肆販運鴉片,銷量在全省首屈一指。張掖商會給馬步芳加工的鴉片煙塊,名曰甘泉,每件重118兩;忠義德土店加工的叫忠記,每件重112兩,此外還有祥記等。

菸民景象,慘不忍睹,課堂講禁菸,課下抽大煙

人們常常把抽大煙的人叫做大煙鬼。意思是說,抽了大煙後,人的精神面貌和“鬼”相仿,其二抽大煙了,也就離做鬼不遠了。

張掖有個菸民,其遭遇非常悲慘。這人考過舉人,在當地也算是大知識分子,可就是染上煙癮。這位舉人也是滿腹經綸,詩書都好,被人們稱為鴻儒。尤其講課更是深入淺出。每當講到鴉片戰爭、南京條約,老先生便極其憤怒,譴責鴉片危害,認為鴉片毀我人民,使民眾成為東亞病夫。他在課堂上慷慨激昂,熱血沸騰。下課後,回家則抽鴉片煙過癮。據說,每天約需煙膏四錢之多。起初,家裡狀況也比較好,縣城有兩進院落,鄉下有田地房舍,生活過得不錯。到了後來,家境敗落,他自己身體虛弱,精神崩潰,一床被子蓋十年未曾拆洗。他的大兒子夫婦,也染上煙癮,大兒子死後三天才被人們發現。

鴉片為禍解放前,甘肅毒害有多大?

鴉片危害可見一斑。一首信天游唱道:一口口洋菸兩口口灰,把一個好人抽成洋菸鬼。

蘭州有個叫春花子的媳婦,為抽鴉片屢次盜賣家中財物。做飯時,婆婆為了防她偷米,就在廚房外監視。誰知,她在鍋裡放了一個空罐,下米時,遠處看著米倒進鍋裡,實際上倒在了罐子裡。然後,趁婆婆不在拿著米去換煙抽了。

有識之士堅決禁菸。蘭州青城進士楊巨川,在敦煌縣縣長任上幾次上書,力陳禁菸。結果,非但無效,上面還給敦煌攤派煙款鉅萬,小民不堪命。他只能辭職,在途經布隆吉爾(今安西縣境)時,在店壁寫道:“只重金錢不愛民,黑心符出影留真。水雲蕩煞鶯花界,誤盡蒼生是此人。”

毒品為禍,人人都知道,但煙依舊難禁。究其原因,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缺乏全面動員的決心。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堅決禁菸,短短几年,甘肅境內大煙就一掃而空了。

鴉片為禍解放前,甘肅毒害有多大?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