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下一個一線城市

誰沒有一線城市的夢

1980-1988 陸續批准的五大經濟特區:深圳,廈門,珠海,汕頭,海南

1984-1988 陸續批准五大計劃單列市:深圳,廈門,寧波,大連,青島

兩種行政單位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更快的發展城市體經濟,給予更大的地方活力。這幾個城市都是一線城市的種子選手。

"經濟的競爭最終城市的競爭" 這個先進的概念不是北上廣深出現之後才有的,三十年前中央頂層設計就已經高瞻遠矚的看到這一點。

1990年,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八個城市的GDP情況。

珠海:下一個一線城市

​​

第一批90後出生的那一年,大連青島寧波的GDP比深圳還高,汕頭和深圳差距也不遠。這時候距離深圳,珠海,廈門經濟特區成立剛好過去十年。除了廈門和珠海以外,其他幾個地區的差距不算太大。

​2000年GDP:

珠海:下一個一線城市

2000年GDP

​​

十年之後,梯度就開始拉開了。但這時寧波,青島,大連和深圳依然可以望其項背,並非望塵莫及。在遙遠的印象中,寧波,青島,大連這些城市當年名氣很大,在各自省內是獨樹一幟的經濟大市,甚至比所在省的省會名氣還大。

2017年GDP

珠海:下一個一線城市

2017年GDP

​​

至止,城市格局基本塵埃落定,青島寧波大連雖然目前被稱為新一線城市,但所謂新一線其實力依然只是二線。要真的成為一線城市大勢已去。而珠海汕頭則已經滑落到三線城市。

2017年,青島GDP是11258億,寧波是9850億,大連是7363億。分別排在全國12,15,22位。雖然處在城市金字塔的中上部分,但是和第一梯度差距實在太大,GDP最高的青島也只有深圳的一半,而且深圳2017年的增速依然超過這幾個城市,也就是說之後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

珠海的城市未來

我相信地理決定論,港珠澳大橋通車了,接下去逆襲的應該是珠海。做一回珠吹。

不管設立什麼級別的地方行政單位,城市作為發展主體才是經濟的基本規律,一個省集中力量發展超級大城市才是未來的經濟模式。

從歷史上看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的設立,實現了GDP的快速發展,深圳青島大連GDP都超過了各自的省會城市,可以說碩果累累。

但真正跳脫格局,逆天改命,徹底逆襲的只有深圳。而深圳發展根本源動力就是香港。現在很多人說深圳現在可以全面甩掉香港的論調我十分不認同。

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珠海到深圳通車時間縮短到30-60分鐘,這種提升是根本性的。意味著珠海和澳門這次被徹底納入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要打造灣區,1小時這個時間尺度非常關鍵,只有將單程達到時間控制在1個小時左右才能實現有實際價值的當日往返。

珠海澳門到香港可以當日往返,這才能實現在香港賺錢,在珠海消費的現實意義。這也是灣區經濟的本質,那就是單體城市的概念被打破,經濟活動的範圍以數十倍的規模擴大,三線城市可以輕鬆享受一線城市的便利。相比長三角,不太可能存在上海工作,寧波消費的情況,這是地理的特點決定的。

香港是一個島,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前,只有和深圳陸路連接,後來深圳崛起,土地成本大幅度攀升,香港急需一個新的經濟和產業腹地,否則將被困在島上難以獲得長足的增長。珠海也急需第二次翻身的機遇,摘掉"落後的特區"的帽子。因此香港和珠海是兩情相悅,互幫互助。

下圖是計劃單列市和經濟特區的分佈,圓圈大小代表GDP規模。四十年,城市變遷彈指間。

珠海:下一個一線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