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生活美

——安定区锦屏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侧记

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1月8日讯(特约记者 曹应森) 岁末年终,从北京传来喜讯,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安定区内官营镇锦屏村登上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的光荣榜。顿时,内官盆地沸腾了,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沉浸在幸福喜悦中。

近5年来,锦屏人民“五个文明”一起抓,“五个文明”协调共发展,实现了锦屏魅力无限绽放异彩。

锦屏村人多地少、长期贫困。为何短短5年时间会发生如此巨变呢?

当地老百姓说,这是党的农村政策好,这是锦屏人艰苦创业结硕果——全村家家户户不种夏粮种蔬菜,高原夏菜卖上了高价钱,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锦屏村立足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规划建设蔬菜批发市场3处,恒温保鲜库120间。如今,从春季搭棚固架育苗到移栽菜苗,从灌溉施肥到采摘收获,从套袋入库到装运外销,在温室大棚里,在田野地头里,在菜库市场里,都有十里八乡的闲散劳动力在这里打工挣票子,还有云南、贵州等省的打工者云集这里搞创收,5个月左右的时间人均劳务收入不下2万元。

一业兴,百业旺。当地人要生活,上万名务工者要消费,十里八乡的群众要消费,于是内官营镇餐饮住宿服务业火爆,百货超市红红火火,家电销售维修和汽车维修业热热闹闹,蔬菜产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腾飞,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资源变资产,变出新气象。近年来,锦屏村创新发展思路,盘活资源变资产,采取流转集体闲置土地、社会融资等方式,盘活闲散土地、旧场房等资源,修建市场、恒温库、商贸城等,形成集体固定资产,出租给商户和商家经营,使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4000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到96万元。

产业的发展与基础设施的改善、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得益彰,村集体在修建学校、建设文化广场、开办农家书屋、拓宽硬化田间道路、绿化亮化家园等方面舍得花钱,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从内官镇主街道各式新颖的建筑到四通八达的宽阔道路,从老百姓别具一格的二层小洋楼建筑到当地群众的实际购买力,从当地群众的衣着装扮上,从老百姓绽放的笑颜里,都能够折射出当地5年巨变硕果累累。

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到开展系列民俗文化娱乐活动,从举办大型音乐文艺晚会到弘扬传承红色文化,从家家争“星”户户添“星”创建“五星级文明农户”到参评“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好邻居”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都能够明显感受到锦屏人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浓厚氛围。

“以前艰苦时代连饭都吃不饱,根本没心劲没心情参与娱乐活动。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也更重视建设生态家园,更重视身体健康了……”锦屏村78岁高龄的老党员侯致寿感触很深。

近一段时间,侯老参加锦屏村组织的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多种学习活动,谈过去,讲变化,说体会,谈发展。“今天的好日子实在不容易,是党领着老百姓创造了好生活,我们要用双手建设好家园,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侯老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党员,也是七八十年代的老村长,内心的使命和责任犹存。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们锦屏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区委和镇党委关于乡村振兴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村的实际,谋划出我们振兴乡村的路子,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锦屏村会议室里,党支部书记郭锦州和村班子以及全村党员一道精心描绘着家乡的发展蓝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