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白宇解密:呼格吉勒圖墓地的奧祕

中元節,呼和浩特的早晨下起了雨,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中國法學泰斗江平先生,來到了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老人心中牽掛的是一個普通百姓的墓地。

建築師白宇解密:呼格吉勒圖墓地的奧秘

陪同老人隨行的有新華社功勳記者湯計,中國書法研究院院長張傑,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湧,中央電視臺法制欄目編導,還有墓地的主人呼格吉勒圖的父母。一行人在雨中祭拜了呼格。

建築師白宇解密:呼格吉勒圖墓地的奧秘

中國法學界的泰斗江平先生(右二)和新華社功勳記者(左二)與前來悼念的群眾在呼格墓地交談。

這起讓所有國人關注的冤案,讓中國歷史記載的事件,始終讓江平先生牽掛於心。他在墓碑修建過程中,為呼格書寫了墓誌銘。一年後的今天,不顧身體,不辭辛勞,一定要來看看這個墓地建成的樣子。

建築師白宇解密:呼格吉勒圖墓地的奧秘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湧(呼格墓誌銘執筆者)和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編導程君軼(右)。

江平先生深情地參觀了墓地,並祝福呼格父母。書法家張傑表示書寫墓碑,是為了中國以前的冤案後人不要再有。墓碑記載了新華社記者湯計九年多的不懈努力為冤案伸冤的過程。

建築師白宇解密:呼格吉勒圖墓地的奧秘(圖為我國著名書法家,“呼格吉勒圖之墓”書寫者張傑)

今年是呼格吉勒圖離世20週年。2015年重葬呼格吉勒圖,新建墓碑。建築師白宇闡釋了呼格墓地的設計意圖。他說:“當初設計的時候,墓的整體結構和外形包含兩層意思:像一滴眼淚,也像一個問號。呼格墓因保護人類而存在,因傳遞思想而流傳,因見證歷史而永恆。

建築師白宇解密:呼格吉勒圖墓地的奧秘

(資料圖:呼格吉勒圖墓設計效果圖)

呼格墓在設計中運用文化敘事的手法,整體規劃由一條線索串起,化作一個圓,有圓滿之意。

建築師白宇解密:呼格吉勒圖墓地的奧秘(資料圖:建設中的呼格吉勒圖墓地)

建築師白宇解密:呼格吉勒圖墓地的奧秘

(資料圖:建設中的呼格吉勒圖墓地)

呼格冤案是各界關注九年多得以平反的事件,表達疑問是我們設計的初衷,化作一滴眼淚是我們的悲傷,運用場地與曲線建立的關係,形成了一個既像問號又像一滴眼淚的形態,表達了新聞代表黨和人民行使輿論監督權的監督力量,圍繞著用三種顏色的石材代表了公、檢、法三種權利。

建築師白宇解密:呼格吉勒圖墓地的奧秘(呼格吉勒圖墓地)

為表達對逝者及蒙古民族的尊重,設計師預留了公眾參與的空間,在墓地的外圍,採用了特有的蒙古族祈福方式,來訪者可在墓地的周圍擺放石塊,就像祭敖包擺石頭那樣,從而壘出敖包作為祈福的方式。也就是說,每一位來參觀呼格墓地和悼念呼格吉勒圖的人都可以從外邊帶來一塊石頭,擺放在胡格墓地的圍牆外,為自己祈福。

建築師白宇解密:呼格吉勒圖墓地的奧秘(呼格吉勒圖墓誌銘)

舉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