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過度加工、過度烹飪!

眾所周知,如今科技越來越發達,各行各業的專業技術都日新月異。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科技越是發達,經濟越是繁榮。疾病卻越來越多呢?

很多人說,現在吃的東西都不好了。經常都會在各種媒體看到,或者阿姨媽媽們都在傳播:

“某某食物又不能吃了,某某食物又要致癌了······”

其實我們要知道,只要是天然的、完整的食物本身都是沒有問題的。

問題在於,現代社會對於食物的過度加工、過度烹飪才是導致食物影響健康的根源所在。

食物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過度加工、過度烹飪!

我們看下食品加工的幾個影響因素

過度精細化,只注重口味和色澤的精白米、精白麵,導致嚴重的營養素缺失。關於這個話題我們之前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做了專門分析,所以今天就略過。

今天主要探究的是關於食品添加劑、食品汙染以及烹飪方式的問題所在。

食品添加劑

亞硝胺類

亞硝酸鹽是最常用的一種食品添加劑,它能抑制肉毒桿菌的生長,同時保持肉色鮮嫩。它主要用於熟肉食品,如火腿、烤肉、香腸、午餐肉、臘腸、鹹牛肉罐頭、燻魚、魚罐頭等,有時在醃製魚、肉時,也使用硝酸鹽作為髮色劑和防腐劑。亞硝酸鹽本身並不致癌,但它與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胺類物質結合,形成亞硝胺,後者具有很強的致癌性。開始時,人們發現亞硝胺能引起大鼠肝癌,後來有人使用亞硝胺衍生物,誘發了大鼠的食管癌。人類某些癌腫的高發區,往往是亞硝胺高攝入區,我國河南林州市是有名的食管癌高發區,那裡的居民有喜食酸菜的習慣。酸菜是一種黴變發酵製作的醃菜,科研人員發現其中亞硝胺含量很高。

★★★因此建議★★★

①少吃醃製、熏製肉食及其他亞硝胺或其前體物質豐富的食品;

②醃製的魚、肉在食用前,應在陽光下曝曬半小時,讓陽光中的紫外線把亞硝胺分解掉,或再經過浸泡、沖洗;

③勤刷牙,保持口腔衛生,減少口腔中因細菌活動可能產生的亞硝胺;

④維生素C具有阻止亞硝胺合成的作用,同時又是一種抗氧化劑,無毒副作用,可根據情況適量補充。

食物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過度加工、過度烹飪!

色素

常用色素的食品、飲料、各種糕點、糖果、肉製成品、烤制食品、清涼飲料、冰淇凌、冰糕、果子凍、果子汁及快餐食品。

過量使用人工色素會加速孩子體內鋅元素的流失,流失的結果就是多動症、情緒煩躁、生長髮育遲緩,智力發育遲緩、異食癖(孩子會吃土之類的東西)、成年男性則會產生生殖障礙。

不少食品色素有毒,許多還具有致癌性,常見的致癌部位有肝臟、乳腺組織。色素有人工合成的,也有天然的。人工合成的色素大多來自煤焦油,天然色素也並非絕對安全,超過一定的量也會出問題。比較明智的做法是儘可能少接觸它們,不買不吃顏色過於鮮豔的糕點等食品、飲料和酒。現在的一種趨勢是使用呈現食品原色的色素越來越普遍,給辨別造成一定困難,折衷的辦法是少吃製成食品,少喝飲料。對過於濃豔、過於芬芳的化妝品要警惕,最好少用。

食物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過度加工、過度烹飪!

甜味劑

糖精是一種礦物質,甜度相當於蔗糖的500~700倍,無任何營養價值,食入後很快隨尿排出。不過有跡象表明,它能引起人類的癌症,而且證據越來越充分。糖精能引起實驗動物的膀胱癌,它既然能使動物致癌,說它對人類絕對安全則缺乏說服力,所以不少國家還是主張禁止使用糖精。

食物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過度加工、過度烹飪!

甜味劑

糖精是一種礦物質,甜度相當於蔗糖的500~700倍,無任何營養價值,食入後很快隨尿排出。不過有跡象表明,它能引起人類的癌症,而且證據越來越充分。糖精能引起實驗動物的膀胱癌,它既然能使動物致癌,說它對人類絕對安全則缺乏說服力,所以不少國家還是主張禁止使用糖精。

食品汙染

食品汙染也是引起食品安全導致疾病的重要元兇。尤其是很多年紀比較大的人士,因為經過了曾經自然災害的年代,所以特別的節省。很多食物放到發黴變質也捨不得扔掉,依然吃進肚子。如果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可以說是為了生存下去沒有辦法,但是現在社會相信還處在不能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口已經相當少了(除非極其偏遠的山村),因此大可不必那樣看是節約的美德,實則影響自己健康。

引起食品汙染的方面來了解一下

1)農藥

市售的水果及蔬菜經常含有農藥殘毒,它們也會進入由這些農產品加工的食品中。這些農藥殘毒有很多可溶於脂肪。

因此建議食用前用檸檬酸或其他較弱的酸沖洗,可將有些農藥殘毒除掉。

2)真菌汙染

黃麴黴素是黃麴黴產生的強致癌物。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常常在高溫、高溼條件下,產生黃麴黴毒素。尤其是像黃豆、花生、玉米這類最容易腐敗變質產生黃麴黴素,已證實黃麴黴毒素能使大鼠和動物園中的熊產生肝、腎癌以及少數的結腸癌。

建議不要吃沒有完全乾燥並有發黴跡象的堅果、玉米、糧食和種子,也不要吃發黴的麵包。從發黴的麵包中分離出來了很多種真菌,發現有3種能使大鼠產生癌瘤。

3)多環芳烴

多環芳烴是加工食品中常見的普遍汙染物,食物經煙火燻烤或油炸後,可以產生苯並芘。世界衛生組織證明,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加熱會產生苯並芘。

苯並芘是多環芳烴類毒性最強的致癌、致基因突變物質,少量也會對眼睛、 皮膚有刺激作用。

食物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過度加工、過度烹飪!

不健康的烹調方式

醃漬食品

食品中的維生素之類的營養會嚴重的流失,尤其是維C幾乎全都沒有了;經過醃製會產生比較多的草酸鈣,這些都非常容易讓腸胃吸收掉,而且不容易排洩沉積在一起就會變成結石,危害身體健康;有的醃製品在醃製過程還有可能會產生亞硝酸鹽會在人體內遇到胺類物的時候,可變成了亞硝胺,這種物質比較容易致癌。所以鹹魚、鹹菜、鹹蛋等都不是理想中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食物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過度加工、過度烹飪!

熏製食品

燻肉、燻肝、燻魚、燻蛋、燻豆腐乾等含苯並芘(三大致癌物之一)長期食用易導致食道癌和胃癌。

在我們很多健康管理客戶中最為常見的族群就是50歲以上的父母輩們,他們經常會說:我們幾十年都是吃這些食物過來的,以前怎麼沒有這樣那樣的怪毛病。要知道,一種有害物質導致疾病,首先是需要很多時間的積累;再來很重要也是最不被老一輩們引起注意的,以前社會生活中,人們每天根本沒有那麼多吃的,為了要多吃點飯,自然就會把菜做鹹一點才下飯。還有就是以前沒有現在那麼先進的儲存條件,基本只能靠鹽來醃製得以保存。才能保證來年有足夠的食物,要不然就得像動物一樣冬眠了。如今到了經濟繁榮的新時代,哪個不是天天有肉吃。為了慶祝日子終於好起來,每天大吃大喝,本來就是嚴重的代謝失衡,再又吃進很多類似亞硝胺之類的有害物質,身體當然來不及處理了。

所以要說,時代在變遷,生活方式也需要相應的變遷。我們已經回不去原來的社會,唯有能做的就是儘量適應現實。

食物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過度加工、過度烹飪!

油炸食品

煎炸過焦後,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煎油餅、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條、炸雞排等,因多數是使用重複多次的油,高溫下會產生致癌物質。就一般的炒菜前過油的做法,也會因為油脂溫度過高,產生過多的自由基、氧化物等。身體要除去這些自由基就會耗費大量的酶、氧等重要物質,從而影響到正常的生理代謝功能。


食物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過度加工、過度烹飪!

燒烤食物

燒烤的時候,食物(尤其是肉類)中的蛋白質和脂肪跟烤具直接接觸,未經充分燃燒的油煙中存在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加上不斷的高溫加熱會導致蛋白質和脂肪的變性,導致基因突變。逐漸的引起腎臟、肝臟等器官病變。

加工類食品

像火腿腸、培根、午餐肉以及各種即食熟食為了要保質期延長、色澤鮮亮、香味濃郁都會添加過多的著色劑、護色劑、增香劑、漂白劑、乳化劑、增稠劑、防腐劑等。過多的添加劑攝入體內後會嚴重影響身體代謝,導致慢性發炎而引發各種疾病和亞疾病。

食物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過度加工、過度烹飪!

營養師支招

綜上所述,雖然如今的食物生長週期和生長環境確實和以前不一樣了,畢竟時代變化太快,我們改變不了時代,但是可以調整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儘可能的迴歸自然的方式,尤其在“吃”這件事情上面,若要做到以下幾點,保持身體健康就容易很多。

1、即刻開始逐漸減少油炸、燒烤、醃製、熟食、加工食品的次數;

2、減少外食次數(一週不超過4次);

3、減少各種零食數量;

4、減少精白米、精白麵的食用量;

5、自己烹飪時候減少用油、用鹽以及用糖量,儘可能多以清蒸、白灼的方式,縮短烹飪時間,能生吃就生吃,能快炒的就快炒;

6、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取(尤其注意可能3餐都有蔬菜,並且全天蔬菜水果顏色多樣化);

7、增加全穀物的攝取;

8、保持足夠的飲水(成年人可參考每20KG體重喝1L水的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