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相比咖啡致癌真相,更應擔憂的是食品謠言

相比咖啡致癌真相,更應擔憂的是食品謠言

【美國洛杉磯法官裁定,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公司和其他咖啡業者在加州販賣的咖啡產品,必須貼上致癌警告標籤。提醒消費者咖啡中可能含有致癌成分。】消息一出公眾的擔憂四起,有些公眾號散播的不實信息,更加重了社會大眾對此消息的恐慌感和不適。

相比咖啡致癌真相,更應擔憂的是食品謠言

值得欣慰的是,社會打擊謠言的力量和速度要遠超過謠言的威力,散佈不實信息的公眾號已經刪除,網上科普的文章紛紛湧現,向社會大眾明示了什麼是新聞中所提到的“丙烯酰胺”?以及它可能會出現在哪些食物中?日常適量飲用咖啡是否安全等諸多問題及具有科學依據的答案。

那麼網絡謠傳的丙烯酰胺到底是從哪來的?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專家鍾凱認為,謠言當中所指的“致癌物”是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對人的致癌性不明確,且在其對動物致癌性的研究中,做實驗的量非常大,相當於人體膳食攝入量的一千至一萬倍,才在動物身上能看到致癌性。

據瞭解,丙烯酰胺廣泛存在人們生活中,並非人為添加,且沒有證據證明它對人類有致癌性,當然它依然存在致癌的風險或嫌疑。致癌物被分為四大類,例如吸菸、建築裝修材料使用的甲醛等,被列為一類致癌物。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也認為丙烯酰胺對動物致癌的證據比較明確,但對人致癌的證據不足,因此只能算是潛在致癌物

。(最早是2A類,後來降級為2B類,再降級為3類,目前又升級為2A類,也就是從來都是對人類致癌證據不足)。

來杯咖啡壓壓驚

人們日常在星巴克點的多數飲料,都是由濃縮咖啡加糖、加奶、加水製作而成,業內將一個濃縮咖啡叫做1 shot,即30毫升。一杯超大杯(VENTI)星巴克美式咖啡約600毫升,其中包括120毫升的濃縮咖啡,咖啡密度略大於水,按照每公斤咖啡約含5微克至10微克丙烯酰胺計算,一杯超大杯星巴克美式咖啡的丙烯酰胺含量也只有幾微克。不必過分驚慌。

油炸食物也要少吃

丙烯酰胺也會出現在日常食物中,會在高溫加熱食物的時候產生,尤其是油炸、焙烤、燒烤食物。最典型的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是薯條、薯片、麵包、餅乾、曲奇、巧克力、油條、油餅、麻花、煎餅果子等,其中薯條、薯片是西方人攝入丙烯酰胺的主要來源。

對於中國人而言,吃進去的丙烯酰胺有一半以上來自家庭烹飪,比如熗炒圓白菜、乾煸豆角等。不過,

由於丙烯酰胺致癌證據不足,大家也不用因為丙烯酰胺而徹底放棄油炸、烘焙、燒烤食物。

理智對待食品謠言

食品謠言是沒有證據支撐、沒有事實基礎的一種虛假言論。會利用聳人聽聞標題,誇大事實甚至虛假信息影響情緒,誤導大眾視聽。有專業人士表示,根據兩高《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要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謠言的發佈者必定受到懲罰,此次事件對我們普通大眾又是一次警醒,看到信息不驚慌,不信謠言不傳謠,冷靜等待權威回覆。只有這樣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食品謠言中成長,而不至成為謠言散佈者的“幫兇”也不至讓其在我們身上賺取流量。

肆意傳播食品網絡謠言,會嚴重危害食品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治理食品謠言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尤其是社會大眾應更加冷靜睿智,共同推動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共治謠言的長效機制,維護舌尖上的安全。

內容來自於網絡整理

本公眾號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號採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