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牛逼年輕人的三點特質,你擁有嗎?

那些牛逼年輕人的三點特質,你擁有嗎?

俄國大文學家托爾斯泰在他著寫的《安娜·卡列尼娜》裡說過一句話,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據我觀察,人也一樣,可以說,優秀的人是相似的,不優秀的人各有各的缺點。

01

富人思維:尋找資源,整合資源及變現的能力

也許你曾經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爹對兒子說,我想給你找個媳婦。兒子說,可我願意自己找! 爹說,但這個女孩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兒!兒子說,要是這樣,可以。 然後他爹找到比爾蓋茨,說,我給你女兒找了一個老公。 比爾蓋茨說,不行,我女兒還小!爹說,可是這個小夥子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 比爾蓋茨說,啊,這樣,行! 最後,爹找到了世界銀行的總裁,說,我給你推薦一個副總裁!總裁說,可是我有太多副總裁了,多餘了! 爹說,可是這個小夥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婿! 總裁說,這樣呀,行。

那些牛逼年輕人的三點特質,你擁有嗎?

可能你會覺得這不是個真實的故事,沒有任何的說服力,但我想說,這就是典型的富人思維,通俗一點講,叫做空手套白狼。

雖然我上面寫到的這麼一個小故事不真實,但是現實生活中有人卻利用故事中的操作手法實現了自己的目的。

世界船王包玉剛在剛開始創業時,先向朋友借的錢。他借錢先買了一條破船,然後,用這條船去銀行抵押貸款,貸款下來後,再買第二條船。然後,再用第二條船作抵押,去買第三條船。採取這種"抵押貸款"的辦法,將生意慢慢滾動發展起來。

有一次,他竟兩手空空,讓銀行為他買來了一艘嶄新的輪船。

他是怎樣操作的呢?

他跑到銀行,找到信貸部主任說:"主任,我在日本訂購了一艘新船,價格是100萬,同時,我又在日本的一家貨運公司簽訂了一份租船協議,每年租金是75萬,我想請貴行支持一下,能不能給我貸款?"

信貸部主任說:"你必須有擔保。"他說:"可以,我用信用狀擔保。"什麼是信用狀?就是"貨運公司"從他銀行開出的信用證明。很快,包玉剛到日本拿來了信用狀,銀行就同意了給他貸款。船都沒有造,錢就給他了。

那些牛逼年輕人的三點特質,你擁有嗎?

包玉剛通過施展這種尋找資源,整合資源及變現的能力,再加個人的勤奮,終成一代世界船王,希臘船王奧納西斯在美國拜訪包玉剛時,風趣地對他說:“搞船隊雖然我比你早,但與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

知乎上,高贊答主肥肥貓這樣說,窮人,或者說普通人,是手裡有多少資源,才敢做多大的事情。

富人,是腦子裡先想到要做一件什麼事情,目標定下了之後才開始考慮要怎樣籌措資源。

關於富人思維的解釋,最後借用荀子在《勸學》中的一句話結尾,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02

自律與堅持

你可能會疑問,為什麼明明這是兩個優點,你卻要放到一起說。對,沒錯,是兩個優點,但這兩個優點卻密不可分,完全可以合二為一。

以前的我也認為,自律是一種優點,堅持同樣是一種優秀精神,但是,我慢慢的發現,這兩種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少了其中一個就沒有辦法做到另一個。

比如說,我現階段在業餘時間做的公眾號,要做好公眾號,就要堅持周更,嚴酷一點,可以說要日更文章,但是,周更或日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知易行難啊。

比如我,可能因為某些天的工作比較忙,或者生活中其他瑣事比較多、又或者心情不好,就會影響到我更文的節奏,單說這一點,如果沒有高度的自律,根本做不到日更或周更的堅持。

那些牛逼年輕人的三點特質,你擁有嗎?

說到周更,有人可能會說,我應該可以,因為我自個覺得還是個蠻自律的人。

好,精神可嘉。

但是,我想說日更半年,也就是堅持日更180天,你能做到嗎?

也許你能做到,也許你做不到,無論怎樣,我所知道的一個人是做到了,而且堅持下來的結果成就斐然——簡書10萬+的粉絲,簡書籤約作者,且出版有實體書,公眾號熱文10萬+,富書等大號簽約作者,他叫懷左同學。

接下來聽聽懷左同學的心路歷程分享,感受他自律與堅持的精神。

我開始寫作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喜歡。

一開始的時候,文章的閱讀量真的超級低,能有一篇文章可以破百,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這樣一個階段,其實我過得非常不容易,感覺非常痛苦,看別人寫好的文章,閱讀量特別高,而且數據特別好,而我自己這麼努力,一個人閉門造車了半年時間,感覺閱讀量或者是整體的數據還是非常不好。

有時候我甚至都想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既然我想做,既然我喜歡,那就一直做下去。

那些牛逼年輕人的三點特質,你擁有嗎?

終於量變產生質變,到了年底,因為一直在簡書和自己的公眾號寫作,寫了一百多篇文章,數量和數據都達到一定程度,就和簡書籤約了。

後來,也陸陸續續寫出10萬+的文章。

微信朋友圈熱文有標題說,自律的人究竟有多可怕,我想說,就是這麼可怕,可怕到覺得別人的成功唾手可得,原來堅持日更半年就是寫作成功的秘訣啊,但是,

知易行難,自律難,堅持更難。

曾經在知乎上看過一個人轉行的故事,某211重點大學應屆生畢業後誤打誤撞進入了一家公司的銷售部門供職,他做了兩個月後,發現無論是日常接觸的同事或客戶,工作的環境及方式,都跟自己原本的想象大相徑庭,在兩次三番外出拓展業務碰壁後,該同學在工作帶來的痛苦中反思自己,下決心考入某國有銀行,在工作之餘,他開始拼命複習考試資料,終於,半年後,他順利跳坑。

那些牛逼年輕人的三點特質,你擁有嗎?

該分享下面有一句評論最為吸引人,該評論說,答主,你這樣自律的人,幹啥都可怕!

是啊,我覺得,答主如果願意沉下心做業務,相信他也能做出不錯的業績,因為,像他這樣自律與堅持的人,做起什麼事來都可怕。

最後,借用懷左同學的一句話結尾,我這麼自律,就是為了不平庸至死!

03

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又叫做延遲滿足感,百科裡這樣解釋說,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通俗說,就是耐性

接下來舉案例說明:

那些牛逼年輕人的三點特質,你擁有嗎?

大約50年前,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做了一次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他找來三十多名學齡前兒童參與實驗,一半男生一半女生,年齡在三歲到六歲之間。實驗開始前,這些小朋友被告知:你有兩種獎勵可以選擇,一種是一顆棉花糖,你隨時可以吃到;另一種是兩顆棉花糖,但你得等一段時間才能吃到。

小朋友們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有的在實驗開始後迫不及待地把一顆棉花糖吃掉,有的則選擇了默默等待,或是用其他方式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以獲得兩顆棉花糖。有趣的是,幾十年後,當Walter Mischel教授對當年的實驗參與者進行回訪時,他發現:當年那些為獲得兩顆棉花糖而付出等待的小朋友,在長大之後有著更好的人生表現——獲得更高的考試分數,擁有更健康的體魄,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

心理學家描述這種現象: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

當今時代的哪位名人最推崇延遲滿足呢?答案是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先生。

那些牛逼年輕人的三點特質,你擁有嗎?

張一鳴,200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畢業後曾參與創建酷訊、九九房等多家互聯網公司,歷任酷訊技術委員會主席、九九房創始人兼CEO。2012年,張一鳴創辦字節跳動。2013年,他先後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和《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

是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最受關注的青年領袖之一。

2016年,張一鳴接受財經專訪,出來的稿子裡,延遲滿足感這個詞出現了10 次。

其中一句,張一鳴說: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問題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沒有延遲滿足感。

張一鳴說,我更關注事物的本質,關注事物的未來走向,看這件事是不是長期有益的。如果只看短期利益,就很浪費時間。

我曾總結,當自己無法選擇和判斷的時候,就要離遠一步,遠到用更重要的原則和更長時間的尺度來衡量就清楚了。

2016年,新經濟100 人的李志剛問我,「三年多,你做了哪些關鍵決策,讓今日頭條從一億美金,做到了百億美金?」

那些牛逼年輕人的三點特質,你擁有嗎?

我覺得,大部分重要決策,我在創業之初頭三個月就基本做完了。

延遲滿足感,決定了你做判斷時,是基於長期還是短期。

大學時,張一鳴的一個女同鄉電腦壞了,他去幫忙修完電腦回來,興奮的告訴室友,「那宿舍有個女孩子不錯」,他喜歡,決定要追。

接著他總跑去修電腦,和女孩在 BBS 上聊,約出來玩,然後是表白。結果女孩連好人卡都沒發,毫無餘地地拒絕了他。

室友本想安慰他,但張一鳴反而覺得沒什麼所謂,表白失敗就感覺是「這件事跟你說一下而已,然後你有不同意見,沒事,我們接著來。」

張一鳴就繼續修電腦,BBS 上聊,約出來玩。兩個月之後,有次出遊回來,室友看到兩人牽著手。

那個女孩是張一鳴的初戀,後來成了他的太太。

名人有名人對延遲滿足的理解與解讀,在我看來,延遲滿足就是我上面提到的一個詞,耐性。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些老掉牙的說辭就不舉例了,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曾說過這麼一段話,人在年輕的時候,就像一堆麵粉,潔白、純粹,卻沒有力量,風一來就吹散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外界環境的變化,社會的、家庭的林林種種摻雜進我們這堆麵粉,不斷地揉搓,麵粉慢慢地就變成麵糰了,擁有了強度和一定的內涵。之後,更多的問題,各方面的力量和困難不斷拉扯這個麵糰,慢慢地面團變成了拉麵,變得更有韌性和拉力,開水煮也煮不爛了。

那些牛逼年輕人的三點特質,你擁有嗎?

一個人的耐性由最初散而無力的麵粉,經過世事的揉搓變成了麵糰,他在做事時抵抗痛苦的能力便會增強,便會不自覺的對事情持有更平靜的心態,延遲滿足,耐性十足,不會因為挫折或打擊而變得優柔消極。

做事時的痛苦對一個人來說並非全部是壞事,尤其是因為一件事難而痛苦。

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說過這麼一句話,做難事,必有所得。

看過著名自媒體人紐約老李校長的文章的人應該瞭解這麼一件事,老李最後跳槽到三星公司做銷售時候,即使再痛苦,也堅持了半年時間,原話他是這麼說的:

後來去了三星,在三星呆了一個禮拜就各種不適應三星的管理風格,最後咬著牙在三星堅持了半年,就辭職創業了。

仔細看,是咬著牙,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理解那種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的痛苦感覺,不想做且浪費自己時間,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坑跳進去了,想出來也得走的瀟灑,而這中間的過程,便考驗一個人的耐性了,也就是延遲滿足感。

正是因為老李有了這麼多深刻的人生閱歷,所以他寫的文章才會被更多人喜歡。

最後,借用張一鳴的話結尾,你的延遲滿足感程度更高,你就會耐心更好,做事更從容專注,不計較眼前的利益,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對一時的成功看得淡,對短暫的失敗不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