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進入新冷戰?非也!

中美進入新冷戰?非也!

中國對美外交的基調依然是合作而非對抗,在中國不參與的情況下,“新冷戰”論說服力不足。由於缺少導致美蘇冷戰的那些關鍵特徵,即使目前的緊張局勢繼續升級,中美之間也難以形成新冷戰。

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日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習近平指出,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

不過,今年以來,關於“中美進入新冷戰”的說法逐漸增多。近幾個月愈演愈烈的貿易戰,以及特朗普政府採取的一些對華措施,則成為“中美進入新冷戰”之說的新證據。

此類說法的主要依據是:美國已經把中國確定為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並從政治宣傳、經濟合作、科技文化交流、軍事合作等多方面採取針對性很強的對抗性、限制性措施;除了自己採取行動外,美國還拉攏盟友與夥伴國採取協同行動——這意味著美國遏制、圍堵中國已經是事實,足以構成新冷戰;即使現在還不是,隨著緊張局勢的升級,也有可能演化為新冷戰。

事實果真如此麼?

冷戰的關鍵特徵和主要外交政策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當年的美蘇冷戰。


中美進入新冷戰?非也!

▲ 圖上人物為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左)和美國前總統肯尼迪。

美蘇爭霸的典型漫畫,呈現出冷戰的關鍵特徵。

冷戰的關鍵特徵是:美蘇之間以對抗性的意識形態為基礎,以瓦解、同化對方為目標,採取除全面熱戰以外的各種措施,以在強化自己的實力與勢力範圍的同時削弱對方的實力與勢力範圍。

主要外交政策包括:政治與意識形態上全力打壓對方;軍事上開展全面的軍備競賽,構建同盟體系與夥伴國網絡,並在局部進行代理人戰爭;經濟上組建平行市場;文化、科技、人員交流上互相區隔。

以此為標準,再來看看當前的中美關係。

中國內政外交無意瓦解、同化美國

新時代的中國,內政外交的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美進入新冷戰?非也!


外交上,中國把合作共贏確定為新型國際關係的核心,推動全球化進程,致力於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為人類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同時“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

在對美關係上,力倡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不是想成為所謂的‘世界警察’,更不是要取代誰”。

顯然,中國既無意瓦解、同化美國,也無意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中國推行夥伴外交而沒有構建同盟體系,經濟上不斷推出新的開放措施,強化與各國的文化、科技、人員交流。“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是經濟與文化領域,構建與推動的多邊機制(如亞投行、亞信、亞太自貿區)也是開放性的,並正在或者即將落實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在第三方的合作。


中美進入新冷戰?非也!

美國調整對華政策,更重視其本土事務

美國方面,經過幾年辯論形成的新共識為:尼克松以來基於“通過接觸引導中國融入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戰略已經失敗,美國必須調整對華政策思路。

美國方面認為,隨著綜合實力的迅速增長,中國在外交上日益“強勢”並以多種手段“脅迫”其他國家特別是周邊中小國家;

經濟上通過“不公平競爭”使得美國企業處於不利地位;

科技上通過“強迫技術轉讓”“盜竊”等手段影響到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

“中國製造2025”等產業政策將多方位地提升中國的科技水平並系統性地危及美國的優勢……


中美進入新冷戰?非也!


當前,中美髮生熱戰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中國並非新版的蘇聯,且整體實力與美國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目前並沒有與美國全面對抗的能力,但中國發展勢頭很快。

因此,美國將不再“單邊謙讓”,而要求中國做到“公平”、對等,否則美國將進行反制與懲罰。同時,美方還要迫使中國在國際事務特別是周邊外交中守“規矩”。

具體到特朗普政府,其特點是:重視美國利益與美國本土事務,注重保護本國製造業、能源、技術、基礎設施等領域,維護軍工部門、全球化“受害者”群體的利益;反對承擔過多的海外義務,對世界領導地位、價值觀外交興趣不大,只選擇在有限地區、有限議題上參與國際事務,且要讓盟友與夥伴國承擔更大的責任與義務。

中美進入新冷戰?非也!


在對華外交上,啟用對華強硬派,以貫徹自己的理念與思路;儘可能排除對華溫和派以免重蹈前政府的“覆轍”。在地區盟友與夥伴的推動下,美國只是選擇性參與一些熱點議題,如半島問題、南海問題,條件是其他國家承擔更大的義務與責任,為此可以採取更為靈活的方式,務求實效。

總之,中國對美外交的基調依然是合作而非對抗,在中國不參與的情況下,“新冷戰”論說服力不足。當然,在對美外交中,中國在議程設定上將更為積極,在堅持底線上將更為堅定,同時在外交手腕上也會更為靈活,只要美國不觸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如臺灣問題),中國有可能會展示出通達的一面。

美國在中美關係上依然是相對強勢的一方,但美國並無意在對華政策上覆制當年的對蘇政策,而是試圖在不引發大規模衝突的前提下,採取靈活而堅定的手段限制中國的“不當”優勢,以便獲取實實在在的好處。

因此,中美關係並非新冷戰,而是一種利益互相糾纏的角力,或可稱之為“冷纏鬥”,其目的是:在每一個議題領域,確定中美關係的新均衡點。

有必要強調的是,由於缺少導致美蘇冷戰的那些關鍵特徵,即使目前的緊張局勢繼續升級,中美之間也難以形成新冷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