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评:严打P2P逃废债 惩戒失信要精而准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上报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名单,目前各地报送的信息已经达到百万条以上的量级。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未来将纳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失信人融资等行为或将受限制。

今年上半年,P2P网贷金融平台接连出现爆雷。据报道,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80家。有数据显示,仅7月上半月就有131家平台爆雷,很多规模大的平台轰然倒下,让投资者难以置信。

P2P平台爆雷,资金链断裂,无法向出借资金给平台的投资人及时兑付投资款。有些平台苦苦挣扎,有些平台选择跑路,投资人损失惨重。正是看到有的平台跑路,从平台借款的部分融资者隔岸观火、幸灾乐祸,拒绝按时偿还到期借款,企图逃脱还款义务——这就是恶意逃废债。恶意逃债,最终又将P2P平台推向违约、关门甚至跑路的漩涡,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平台风险爆发,产生恶性连锁反应。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表示:“出现逃废债行为的部分原因是因为P2P平台没有纳入征信系统,有些债务人就‘肆无忌惮’地违约。因为没有纳入征信系统,就没有制约和惩罚,逃废债并不会带来什么后果。所以,逃废债的根本就是征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事实上,债务人恶意逃废债是引发此次网贷行业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要严厉查办平台跑路者,也要严肃查处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今年8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这一举措旨在将逃废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对逃废债行为人形成制约。

法治时评:严打P2P逃废债 惩戒失信要精而准



通知指出,为严厉打击借款人的恶意废债行为,请各地根据前期掌握的信息,上报借本次风险事件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名单。

监管层统计显示,从目前汇总情况看,在仅仅一天时间里,上传的信息量就达到百万条(包括企业和个人)以上量级。接近监管人士强调,下一步准备做一些更细化的工作,进一步夯实平台责任。将工作流程进一步细化之后,使工作更有操作性,让路径尽快明确。

“目前从文件的发布看,各地反映比较不错。”该人士表示,比如,有些失信的借款人在看到文件后,主动到当地金融办要求还款,请当地金融办尽快删除自己的信息,不要被纳入征信系统。目前来看,起到的社会效果比较积极正面。现在是协调央行征信中心和百行征信,大家都做好了相应的技术准备,在按照名单确认后,将信息纳入征信系统,以此全面反映借款人的恶意逃废债信息。

接近监管人士强调:“将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纳入征信系统的出发点,并非是为了惩戒而惩戒。

出发点是为了构筑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督促还款、履行欠债还钱的义务。当然这也是为了保护投资人利益,通过一系列措施,若有部分恶意逃废债的资金能追到,对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有明显作用和意义。

法治时评:严打P2P逃废债 惩戒失信要精而准



“将借款人的信息纳入到征信系统中,包括金融机构在内可以全面判断一个借款人是否出现信用违约风险。”接近监管人士表示,对一些恶意逃脱债务的借款人可以限制他以后的融资渠道,包括房贷、车贷、个人消费贷款等,有助于督促借款人及时偿还债务,净化互联网金融的信用环境。

恶意逃废债行为严重的,可能触及刑事犯罪。比如拒不执行判决罪,或者以故意毁坏财物的形式逃废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等。据《检察日报》报道,福建省漳州市检察院在整治恶意逃废债中发现,漳州一家公司在贷款中存在恶意逃避债务行为,遂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要求立案查处,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涉嫌骗取贷款罪被采取强制措施,并追回了900万余元资金。这给恶意逃废债的“老赖”敲响警钟,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更躲不过法律的制裁。

对恶意逃废债的“老赖”进行信用惩戒要下狠手,必要时应在法律手段上加把力,坚决整治这一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还网贷行业一片净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