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推动小贷、网贷机构全面接入征信系统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表现形式愈发复杂多样,对征信产品和服务需求显得更为迫切。面对新挑战,央行将加强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小贷公司、网贷机构全面接入征信系统,实现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电商等领域的信用信息覆盖。

互联网金融服务了大量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长尾”客户群,但交易主体也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加剧,欺诈、恶意违约等风险有所显现。”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表示,征信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央行将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进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网上信用环境。


央行:推动小贷、网贷机构全面接入征信系统



多手段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万存知介绍,为防范化解P2P网贷平台风险、对恶意逃废债失信人进行制裁,首批P2P网贷机构借款人恶意逃废债名单已纳入征信系统。在此基础上,央行还将推动小贷公司、网贷机构全面接入征信系统,实现彼此间信息共享和风险联动预警,快速识别和有效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央行表示,将审慎发放个人征信牌照,推动首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与央行征信中心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实现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电商等领域的信用信息覆盖。截至目前,百行征信已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P2P)、网络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241家机构签署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部分机构已开始系统接入测试,预计今年底可向市场提供个人征信服务。

此外,在国内外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央行表示,正研究和规划对数据服务商的规范管理,以应对互联网发展热潮带来的个人信息滥采、滥用问题,促进信息的合理流动和商业化应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据介绍,截至8月末,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已接入各类法人放贷机构3900多家,日均查询企业信用报告29万余次、个人信用报告477万余次。


央行:推动小贷、网贷机构全面接入征信系统



首批P2P老赖上征信黑名单

近日,首批P2P恶意逃废债借款人信息已被纳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百行征信的系统,包括企业借款人信息和个人借款人信息,其中最大的一笔逃废债金额已经达到数千万,共涉及金额约2亿元。同时对于P2P平台也会采取约束措施,失联跑路的平台高管的信息也将纳入征信。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接近监管的人士称,作为失信惩戒的一个机制,P2P恶意逃废债借款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查询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借款人的风险状况。目前,接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系统的金融机构约有3000多家,与百行征信签署了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的机构共241家,包括P2P、网络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银行、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

这就意味着,首批P2P恶意逃废债信息中的借款人如果想要从以上这些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将会受到影响。上述人士表示,这样可以对于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在授信方面给予一定制裁,形成有效的失信惩戒,以督促其尽快还款。


央行:推动小贷、网贷机构全面接入征信系统



此前,互金整治办下发《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前期掌握的信息上报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名单。P2P恶意逃废债借款人信息纳入征信这项工作将会持续开展。逃废债信息须经P2P平台、当地金融办及互金整治办筛选和审核,估计很快就会确定好第二批名单并纳入征信系统。

其实,逃废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并不是目的,而是一个手段,为的是督促所有借款人及时还款。今年6月以来部分P2P平台出现风险,一些借款人认为平台倒闭了就可以不还款了,甚至有人寄希望于平台倒闭从而逃脱还款义务。但事实上,平台倒闭并不意味着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束。

有关人士说,“逃废债信息纳入征信,是为了能够形成震慑,督促所有借款人尽快还款。我们提倡负责任的借贷,不要超出自己的还款能力去借贷;同时提倡平台负责任的放贷,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你的借款人。”

今后,P2P恶意逃废债借款人信息将会继续分批纳入征信系统。接近监管的人士透露,未来会把逃废债的标准适当放宽一些,把范围再扩大,不一定等到法院一审二审。同时这也将逐渐演变成一项长效机制,不仅是纳入征信系统,也会向信用中国数据库同步推送。

需要提醒借款人的一点是,该还的钱还是得还。要知道,纳入征信只是约束了一个人的借贷,纳入信用中国数据库则会约束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