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完人,但他比大多數人都像鬥士

他不是完人,但他比大多數人都像鬥士

1

李敖去世,世間喧譁。

有人捧之,有人罵之,有人說他早30年死去即為英雄,現在死去可稱小丑。

不一而足。

這個世間沒有完人,李敖也不是。他從沒想過做完人,他就是要盡著性子去做人。

他擅長論戰、筆戰、舌戰,就像魯迅擅長做罵人文字。他需要對手,一旦對手倒臺,他會很失落;他只有另找對手,儘管對手不是那麼強大。

他像堂吉訶德,但國民黨遠比風車厲害;國民黨不是他砍倒的,然而誰都不能否認有他砍會倒得快些。

他不斷為自己製造對手,沒有對手的生活是寂寞的;他蒐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功力是一流的,作為鬥士,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他不是完人,但他比大多數人都像鬥士

2

李敖的一生可謂是恣意揮灑文墨的一生,他平生罕見地寫下將近200本著作,作品屢查屢出,尤其是《李敖千秋評論叢書》《李敖萬歲評論叢書》,每月一本,出版就被查禁,禁了仍然要寫;也是鬥士的一生,他罵國民黨、罵蔣介石,做過9年多國民黨的黑牢,仍然痴心不改;

他論敵無數,文化界的名人見他無不躲著走,他不僅罵前妻胡因夢,也罵錢穆、余光中、柏楊、金庸、瓊瑤、 徐復觀、胡秋原等等。國民黨倒臺後,他罵李登輝,罵民進黨,罵馬英九,罵遍臺灣“立法院”。

李敖是個快意恩仇的人。

他說:“有仇不報的人和有恩不報的人是一種人,他們的是非觀念太薄弱,我們就應該有仇報仇。有仇報仇是代表正義,有仇輕易原諒別人,這種人沒有是非。有仇報仇代表正義,有仇不報的人就是忘恩負義的人。”而且,“我罵人的方法就是別人都罵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茲為一絕也。

他不是完人,但他比大多數人都像鬥士

3

我最早接觸到李敖的作品,是20世紀80年代。具體哪一年記不清了,但我目前留存的李敖在大陸最早出版的著作是顧剛編的《我的皮肉生涯》,工人出版社出版的。

我還保留過一份從臺版李敖作品集中複印的《長袍心理學》,記得是讓朋友從一家報社圖書館借出的,看過此套作品集中的多本,如《胡適評傳》《要把金針度與人》等等。

剛剛看到李敖的作品,有一種被電擊的感覺。當時除了魯迅作品,還沒有讀過這麼犀利、這麼雄辯、這麼自信、這麼透徹的文章。

當時李敖剛50歲出頭,已有了“在中國文化的風火爐裡煉出幾粒金丹”和“現代白話文寫作,第一名,李敖;第二名,李敖;第三名,還是李敖”的狂妄說法。我讀了他作品,此說雖然有點狂妄,但畢竟此言不虛。

一直到80年代末,人民文學出版社才開始出版李敖的《獨白下的傳統》《李敖自傳與回憶》《話中外古今》《北京法源寺》等著作,這些李昕先生在《李敖登陸記》一書已有詳述。

那幾年,根據出版社的分工,好像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引進李敖的作品最多,所以我看到的《李敖性命研究》《李敖的情書》《坐牢家爸爸給女兒的八十封信》都是友誼出版公司版的。還有華文出版社出版的煌煌5卷本《蔣介石研究》,扒去了蔣介石的皮。

其後,各大出版社引進的李敖作品不計其數,但我最看重的是《李敖回憶錄》和《李敖快意恩仇錄》,這兩本書總結了自己的一生,也對他一生中的論敵進行了清算,讓我想起了魯迅的那句話:“我一個都不饒恕。”不過,李敖後來與若干政敵化干戈為玉帛,如曾在查封他著作時任“新聞局局長”的宋楚瑜等等。

後來,我轉向買臺版李敖,如《上山上山愛》《虛擬的十七歲》《第73個烈士》等等。

他不是完人,但他比大多數人都像鬥士

4

李敖有不少毛病,比如太狂妄,愛吹大話,好色,特別會意淫,對女人也不放過,等等。

不過,這些就是李敖的特質,沒這些毛病,李敖就不是李敖了。比如李敖說自己,“現代白話文寫作,第一名,李敖;第二名,李敖;第三名,還是李敖”,他的白話文寫得確實好,換一個人,就沒人敢這麼說,也沒底氣這麼說。

比如他好色,他說是國民黨黑牢留下的後遺症,在牢房裡見不到女人,出來後就要變本加厲地“撈”回來,所以他愛的女子共同特點是“瘦、高、白、秀、幼”。

他在《上山上山愛》《虛擬的十七歲》中充滿意淫,前者寫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後,男主角與兩個二十歲女子相愛,不同的是前一個是難產時去世,二十年後當時產下的女生,兩人都躺在了男主角的床上,延續了生命、接替了愛情。後者寫一個腦子中植入芯片的十七歲小女生,愛上了一個七十多歲的老男人,兩人在一個不為人所知的地方拼命相愛。

這兩部準“黃色小說”給身體已經不行的李敖增添了樂趣。“人老心不老”,也算一樂吧。

他不是完人,但他比大多數人都像鬥士

5

李敖著作等身,再過50年,能有哪些作品傳世?其他的我不知道,但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是絕對值得流傳後世的。

《北京法源寺》,以戊戌變法失敗後的譚嗣同為主人公,在眾多男人角色裡,只有一個女人,還是個壞女人,那就是慈禧太后。這部小說篇幅不長,但主題重大,如“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隱、朝野、家國、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強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變、去留、因果、經濟”等等,寫出了男人的豪俠、男人的忠義、男人的決絕、男人的悲壯,讀起來豪放悲壯、痛快淋漓。

它的對話又如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對白那樣豪邁,句句鏗鏘,言猶在耳。

這是一部經得起推敲、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小說。前一陣子我重新讀過,仍然是熱血沸騰。

也許,人生有這一部就已足夠。

他不是完人,但他比大多數人都像鬥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