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官僚化”现象

背景链接

学生官僚化,如今并不罕见,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就像“小官场”,“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这些学生组织的成员,有种种心得体会:“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我是靠学长‘打招呼’进的社团,所以一进去就有靠山。”“在校园里碰上了,不能喊师兄师姐,要大声喊‘主席好’。”……

[热点解析]

学生官僚化,在舆论场总能收获相当大的共鸣,这本身也说明了部分“学生官”传递出的总体观感。大学不是社会,但它却是学生从成年到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在大学里,学生不仅应该学到专业知识,也应该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里有些许社会气息实属正常。这里的社会气息,其实是让学生提前认识到社会的生存规则,学会与人相处。但若充斥官僚气息,会让学生丧失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本心。

青年兴则国家兴,这些学生将来会进入各行各业。年轻一代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戚戚相关,如若提早便被不正之风所腐化,导致不同程度的信仰崩塌、人格缺失,呈现出与其不相符的圆滑、世故、钻营,那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今之少年,国之希望,本该气正风清的学生组织,被官僚主义等歪风邪气长期浸染,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是什么导致原本正直炽热、善良真诚的学生会有如此行径?实际上,年轻人就如同一面镜子,他们的模样往往是社会某些形态的镜像。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有的年轻人并非生下来就懂山头主义、圈子文化,而后期的“自学成才”,也往往是社会的局部环境所雕刻的结果。身边有“官僚化”的坏榜样存在,年轻人自然就容易“有样学样”。


学生会“官僚化”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