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丨生于太谷的国粹,兴于世界的瑰宝

太谷诞生了中国传统武术瑰宝之一的形意拳,素有“形意之乡”的美称。早年,形意拳分布于太谷县城乡,后逐渐流传到山西,河北,山东,江苏,上海,天津,北京,内蒙,黑龙江等全国各地,近年来又辐射向美国,日本,俄罗斯,泰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


非遗丨生于太谷的国粹,兴于世界的瑰宝

形意拳作为独立的拳种之一,有着其丰富的内容:三体式是最基本的桩功,还有各种定势桩、浑圆桩等。基本拳法是五行拳(劈为金、崩为木、钻为水、泡为火、横为土)与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鼍、鸡、燕、鹞、鲐、蛇、鹰、熊)有机结合,转化为人的功防技能。以及进退连环,五行炮,四把锤,杂势锤,十六把,安身炮,内功盘根,麟角刀和刀、枪、棍、棒、等单、对练套路和基本功法的练习,静功等保健练习。

非遗丨生于太谷的国粹,兴于世界的瑰宝

象形取意为形意拳主要拳法特点,分别取“龙、虎、猴、马、鼍、鸡、燕、鹞、鲐、蛇、鹰、熊”十二种动物之“腾、扑、灵、撞、云、抖、掠、翻、惊、活、爪、猛”之意,运用于形意拳拳法中,仿其法、效其技、练其功。

形意拳的运动特点是:朴实简练、动静分明,动作严紧、手脚合顺,身正步稳、快速整齐,劲力充实、稳固沉着。拳谚中所说的“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迈步如行犁,落脚若生根”、“三尖相照”、“三节相随”等都形象地反映了形意拳的技术风格特点。

非遗丨生于太谷的国粹,兴于世界的瑰宝


非遗丨生于太谷的国粹,兴于世界的瑰宝

形意拳内容丰富,拳法独具特点,使用的器具也五花八门。其中有刀、枪、剑、棍,铁笔、钹等等。

非遗丨生于太谷的国粹,兴于世界的瑰宝


形意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吸收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等拳种的长处,结合实践交流经验的总结,从内容、功法、技法上日趋完善,理论、套路、技击逐渐向一个完善的体系发展。形意拳有着他独特的拳法特点。

非遗丨生于太谷的国粹,兴于世界的瑰宝

解放后,在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下,形意拳和其他各项运动一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这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各个武术工作者无不兴高采烈为发展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而各尽所能。有的言传身教,有的著书立说,培养出大批武术人才,出版了不少武术书籍。为了理论研究和挖掘整理形意拳术,形意传人们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非遗丨生于太谷的国粹,兴于世界的瑰宝

形意拳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几经兴衰而不败,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太谷县作为形意拳的发祥地,一直无怨无悔地为传承国粹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