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盛世是真的盛世嗎,看看英國人怎麼說

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很多的盛世,比如漢代的文景之治,隋朝的開皇之治,大唐的貞觀之治,清朝康乾盛世,等等。

但是,在歷史上,清朝時期的乾隆盛世,應當不能算成一個盛世,因為那樣一個所謂的盛世,是一個完全靠吹噓才有的盛世。

康熙是乾隆的爺爺,乾隆是康熙的孫子,康熙的盛世是靠實實在在創出來的,而乾隆的盛世,就是一個謊言。

十八世紀末期,隨著工業革命,大航海時代拉開大幕,英國人為了貿易出訪中國清朝,希望能跟清朝做生意。

在使團沒有到中國之前,他們認真閱讀了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馬可波羅在旅行日記上記載的場面,著實震懾到英國人。

當年,意大利旅行家來到中國,那時正值中國元朝時期,元世祖忽必烈統治者中原大地,最遠打到歐洲。馬可波羅在旅行日記上記載,那時的中國遍地黃金,人人身穿錦衣,吃著玉食,過著神仙一般的生活。

乾隆盛世是真的盛世嗎,看看英國人怎麼說

元朝時期,中國處於十四世紀初期。

然而,英國使團訪問清朝,是十八世紀末期,這中間隔著一個大明朝。這個時候,中國已經在清政府的統治之下了,加上清朝統治者是韃擄,對漢民實行高壓政策。

英國使團來到中國一看,心裡驚訝不已,他媽的,馬可波羅這個老騙子,這裡哪有遍地黃金,哪有穿錦衣吃玉食的人,到處一篇瘡痍,簡直貧困的不得了。

英國使團覺得,這片土地上的人跟他們在書上看到的不一樣。

更有甚者,在這一群使團人員登陸後,清政府官員僱傭了一批老百姓來給這些使團人員服務,給他們打掃衛生,負責她們的生活起居。

近距離觀察這些人,英國人看到的是瘦弱的人們,哪有穿什麼綾羅和綢緞,都是粗布大繒。使團人員還看到,這些伺候他們的人,看到使團人員吃剩下的東西,喝剩下的茶水,拼命掙搶,毫無一點富貴的跡象和有素質的表現。

英國使團人員再一次感嘆,他們被馬可波羅騙了。

乾隆盛世是真的盛世嗎,看看英國人怎麼說

後來使團成員在回憶錄中記錄了訪問中國的經歷,他們沒有看到人民群眾豐衣足食,也沒有看到鄉村的富饒,看到的知識土牆草屋,穿的是破布爛麻,觸目所及,到處都是貧困,難以想象的貧困。

清朝戰勝明朝,是一次典型的落後文明戰勝先進文明。

明朝的滅亡,並非因為女真人。

這份功勞要按照十分比例來計算,這其中清朝人最多佔兩點五分,李自成佔四分,明朝內部佔三分,張獻忠佔其餘的零點五分值。

乾隆統治下的中國清朝,雖然國力強盛的時期,也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但大而不富。

這是因為,乾隆時代人民生活水平,與普通英國人生活水平相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元朝所在的十四世紀,歐洲人的生活水平並不中國人富裕多少。他們的食物中肉食比重並不算高,一大塊麵包加一碗濃湯就已經讓辛苦了一天的英國農夫心滿意足。但是隨著經濟的質變,歐洲人與中國人生活水平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

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後,英國人的生活水平更是蒸蒸日上。根據史籍記載,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普通的英國農戶一年下來,除去各種開銷,還能剩餘十來磅,相當於約四十兩銀子。

而一箇中等中國農戶一年的全部收入不過三十二兩,每年的各種支出為三十五兩。比較一下,收入三十二兩,支出三十五兩。也就是說,辛辛苦苦一整年,不是回到瞭解放前,而是回到了原始時代。

每一年還要負債過日子,這樣的生活水平,怎麼可能富裕,怎麼可能小康?

試想,一個工薪階層,沒有其他投資,一年的辛苦工作,起早貪黑,擠公交坐地鐵,到年底算賬,還他麼負債累累,估計這份工作他也不會繼續幹了。

辛苦一年,還要負債幾兩,完全沒有一點生產剩餘,所以一旦遇到大災年,一般百姓就會立刻破產,賣兒賣女就十分普遍。

這樣的社會還叫盛世嗎?

乾隆盛世是真的盛世嗎,看看英國人怎麼說

不僅如此,乾隆盛世的貧困,不僅僅體現在物質上,更主要的是體現在精神上。

據說,英國人乘船訪問清政府,由於不熟悉中國的水上航線,英國人就給當地政府說,給他們找一個領航員,然後總兵很快的就答應了。

沒過多久,總兵就讓一個小嘍嘍領來一群人,這些人來了之後,立馬就跪在地上,總兵挨個詢問誰清楚航線。

這些人裡,有的認清楚,但他表示自己家裡上有老小有小,不能出遠門。

但是總兵不管這些,既然你懂得,你就得去,我不管你一家老小的死活。即便是這個人再怎麼苦苦哀求,總兵也是不為所動。

英國人看到這一幕,簡直驚訝得不得了,居然還有這種操作,沒有一點人權啊,不可思議。

假如說這是在歐洲,這一幕是不能看到的,在歐洲這是無法想象的。

所以,後來英國人就說了,總兵的專橫跋扈,是這個王朝專制政權的最好體現,因為他強迫一個誠實而又勤勞的公民,在官員的強制下,拋棄自己的家庭妻兒老小,從事一個對自己沒有好處的勞役,這是一個不公正的行為,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暴力。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推動者,一個國家不為人民群眾謀福利,這樣一個國家就是暴政。

顯而易見,乾隆時期的中國就是這樣,你還能說他是盛世嗎?

然而,強制一個公民這樣做還不是最險惡的,比這更讓他們震驚的事還在後面。

乾隆盛世是真的盛世嗎,看看英國人怎麼說

在船隻行使於內河時,英國人清楚地看到,官員們找來大群的百姓,強迫他們來拉縴,拉一天約有六便士的工資,但是不給回家的路費。

這顯然是不合算的,許多百姓並不想要這份工資,拉到一半往往連夜逃跑。為了找到替代這些逃跑的人,官員們派手下的兵丁去附近的村莊,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從床上拉出來加入民夫隊。

兵丁鞭打試圖逃跑,或以年老體弱為由要求免役的民夫的事,幾乎沒有一夜不發生。

英國人看到他們當中一些人的悲慘狀況,實在是令人痛苦。

他們明顯地缺衣少食,瘦弱不堪,卻總是被兵丁或什麼小官吏的隨從監督著,其手中的長鞭會毫不猶豫地抽向他們的身子,彷彿他們就是一隊牲口一樣。

乾隆盛世的秩序原來是這樣建立起來的,果然很牛。

而同時代的歐洲,人權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一個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不能任意將另一個人踩在腳下。

乾隆十二年的時候,在歐洲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說的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建了一座夏宮,叫無憂宮。他的這個王宮選在了一個平民百姓的風磨邊上,在修建期間,磨坊主向法院起訴國王,說新建的王宮擋了風,不利於風磨轉動。最後國王不得不屈膝讓步,同意對磨坊主陪償。

這個故事有助於我們理解到,英國人為何對乾隆年間中國人的人權狀況吃驚到如此地步。

乾隆盛世的出現,有賴於乾隆皇帝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傳統人治明君的所有技術資源,挖掘了中國傳統體制的全部潛力。

如果乾隆生活在漢朝或者唐朝,他也許無愧於偉大二字。因為那個時候,野蠻和貧困橫行於整個地球。

然而,乾隆時代的世界,與漢唐已經截然不同。

乾隆盛世是真的盛世嗎,看看英國人怎麼說

在乾隆出生以前,世界就已經進入了全球化過程。

十六世紀,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標誌著地理大發現的完成。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相繼來到中國南面的海域,頻頻叩打中國的大門。

全球化過程從此開始,任何國家想永遠閉關自守,已經不可能。

而乾隆所處的十八世紀,更是人類歷史偉大的轉折點。

正是從這個世紀起,歷史開始跑步前進,速度達到了令人頭暈目眩的程度。

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國經歷了產業革命的全過程,在此之前,地球的底層蘊含著龐大的資源和能量,人們一直在探求而少收穫。

十八世紀,一下子得到了打開寶庫的鑰匙,新的生產力像蟄伏地下的泉水,突然地噴湧進射出來。工農業產量幾百倍、成千倍的增加,物質財富滾滾而來.源源不絕。

而這個世紀政治文明的進步並不慢於物質文明。

十八世紀,世界文明大潮的主流是通過立憲制和代議制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化,把他們關到法律的籠子裡。西歐社會的政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普通人的公民權利保障大為提高。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卻在做著相反的事情。

雖然乾隆的爺爺康熙皇帝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知道世界上有五大洲,知道有人環繞過地球。雖然乾隆年間西方傳教士已經向他介紹了日心說,雖然英國使團給他帶來了天體運行儀、地球儀、赫歇耳望遠鏡、帕克透鏡、巨型戰艦君王號艦艇模型,甚至還有熱氣球和復滑車表演,但是,他卻對世界大勢的變化沒有絲毫敏感。

這就是死眼珠子肉眼皮,沒有前瞻性,沒有戰略眼光。

他視民間社會的活力和自發精神為清朝江山永固的最大敵人,積六十餘年努力,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縝密、最完善、最牢固的專制統治,把民眾關進了更嚴密的專制統治的籠子裡。

乾隆盛世是真的盛世嗎,看看英國人怎麼說

清朝社會各個層面都處於他的強力控制之下。

乾隆通過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杜絕了皇族、外戚干政的可能,使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安享俸祿,不敢亂說亂動一下。

他以高明的權術和超常的政治恐怖把大臣們牢牢控制在自己的股掌之間,以確保君主的意志在任何時候,任何領域都暢通無阻。

對敢於反抗的刁民,他的態度是一味鎮壓。

在乾隆眼中,皇帝、官員和百姓,是父親、兒子和孫子的關係。不管父親如何虐待兒子,兒子也不許有絲毫反抗。

因此,老百姓無論被貪官汙吏如何壓榨剝削,走投無路,也只能聽天由命,不得越級上訪。對於群眾聚眾抗議,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總是視如大敵,一再強調要嚴加處置,甚至不分首犯和從犯,立即殺頭。

對於知識分子,他更如臨大敵。

他以超級恐怖為手段,掃除一切可能危及統治的思想萌芽。乾隆年間僅大的文字獄就出現了一百三十件。三十餘年的文字獄運動,如同把整個社會放入一個高壓鍋裡進行滅菌處理,完成了從外到裡的全面清潔,消滅了一切異端思想萌芽的完美局面,打造了一個他自認為萬代無虞的鐵打江山。

因此,乾隆盛世是逆人類文明主流的產物。

乾隆盛世的功績是創造了空前的政治穩定,養活了數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圖。

然而乾隆時代給中華民族精神上造成的永久性創傷,遠大於這一時一世的成就。

乾隆盛世是真的盛世嗎,看看英國人怎麼說

中國曆代統治者都認為,只要讓全體中國人都做穩了奴隸,就是最大的德政,不管採取什麼手段。

橫向對比十八世紀世界文明的發展,乾隆時代是一個只有生存權沒有發展權的盛世。縱向對比中國歷史,乾隆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民眾權利被剝奪得最乾淨、意志被壓制得最靡弱的時代。

乾隆盛世是一個飢餓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於少數統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設計出來的盛世。

乾隆時代的中國人,是做穩了的奴隸,只許有胃腸,不許有頭腦。只有這樣,清朝江山才能長治久安。

乾隆的盛世監獄精心塑造出來的國民,固然是馴服、聽話、忍耐力極強,卻無法挺起腰板,擦亮眼睛,迎接撲面而來的世界大潮。

英國人一到中國,馬上發現中國人遠不是傳說中的那樣,是全世界最聰明最禮貌的一個民族。他們發現中國人普遍缺乏自尊心、自私、冷漠、對公眾事物漠不關心。

英國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接觸過中國人,那些人看起來都很正常。中國移民的誠實跟他們的溫順和勤奮一樣出色,在那些地方,他們的發明創造和聰敏似乎也跟學習模仿的精確一樣出色。

然而,生活在本土國家中的中國人,卻遠沒有海外中國人那樣活潑自然,也缺乏創造力。

他們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更膽小,同時也更冷漠、麻木和殘酷。

所以,後來英國人分析說,這是中國統治者精心塑造的結果,就現在滿清政權而言,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其高壓手段完全馴服了這個民族,並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這個民族的性格。他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完全由朝廷的意識形態所左右,幾乎完全處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英國人馬戛爾尼對中國政權的結論更廣為人知,清朝政府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狀況,嚴格地說是一小撮韃靼人對億萬漢人的專制統治

這種專制統治有著災難性的影響。

自從北方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的一百年裡,社會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

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他時,他們實際上正在成為半野蠻人。

雖然登峰造極,但乾隆的統治並沒有任何新意。

乾隆盛世是真的盛世嗎,看看英國人怎麼說

乾隆所謂的盛世不過是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大總結和大重複。

不幸的是,這個盛世出現在不應該出現的時候,因此,他的成就像是燭火遇到了太陽,一下子黯淡無光。

面對幾千年未有之世界大變局,如果中國的專制統治不那麼密不透風,中國社會不那麼鐵板一塊,西方湧來的文明新潮才有可能自然地浸潤這片古老的土地。

可惜,中國恰逢了一個執政能力空前提高的“盛世”。

以乾隆為代表的專制精神造成的中華民族精神上的孱弱、保守、僵化,不但是鴉片戰爭中中國失敗的原因,更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現代化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艱難曲折的原因之一。

在乾隆死去二百多年後,仍然有人連篇累牘地歌頌乾隆盛世的穩定和偉大,研究揣摩乾隆治術的高深。

許多人仍堅定地認為,只有乾隆的風格和方法才適合這片獨特的土地。

只有透徹瞭解了乾隆時代的另一面,對這個時代的得與失進行一個全面準確的評估,我們這個民族才算沒有白白經歷乾隆盛世。

乾隆那個所謂的盛世,並不是一個真的盛世。盛世只是一個假象,是那個時候的人鼓吹出來的,他對推動社會的進步毫無作用,甚至說阻礙社會進步,讓歷史開倒車。

乾隆盛世是真的盛世嗎,看看英國人怎麼說

上下五千年,雄觀大歷史,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雄觀大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