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有一个地方,那里风景怡人、山清水秀。

有一个地方,那里历史悠久、人文特色。

有一个地方,那里特产丰富、美食闻名。

有一个地方,那里承载了我太多年少时的记忆,成年后的思念......

这个地方,就是令我今生魂牵梦绕、思绪万千的故乡——重庆北碚。

而当我今天提笔写起这篇文章,仍不由得心潮澎拜,往昔美好的回忆让心中充满了那恋恋不忘的故乡情。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我的父亲就出生在北碚,而他转业后分到了陕西汉中,在这有了我们这个小家庭。当年,父亲在重庆大家族三姐妹三兄弟中可是唯一一个工作生活在外的亲属,因此每过几年我们一家四口挤火车回老家探亲成了家庭活动传统项目,而这也成了我最向往和乐此不疲的美事,给了我多少童年和青少年时那美好难忘的记忆。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那时候我爷爷和我奶奶,还有大叔小姑工作生活在嘉陵江畔的北碚蚕种场,这里可以说是北碚市的郊外了,完全是一派青山绿水的乡村风光。而要从爷爷家进北碚城区或者去我大姑二姑家是要到渡口坐摆渡过嘉陵江的,一次五角吧。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如果不走水路,需要乘车绕到更远处才有桥可过江。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爷爷家所住的那栋就在山湾里的大木屋,大概有3,4层楼,呈扇形分布,住了近100户人家。这就是他们蚕种场的家属楼。这里依山傍水,周围除了大片的蚕树地,还有郁郁如葱的竹林围绕。夏天时,窗外满眼花草茂盛的绿色的世界,听知了在深深的叫着夏天,看五彩的蝴蝶飞过;而雨后更是另一番清新翠绿的风景......

记得童年时随父母来到这里探亲的我,可真是喜欢极这栋大木屋了,里外都是木质结构,屋里也全是木制家具。白天和小伙伴在楼里疯玩,上蹿下跳时,踩得木制的楼梯咯咯作响,像过街老鼠惹得楼里的大人对我们哭笑不得。而令我更快乐的记忆还有,楼里还有小卖部,爷爷高兴的时候,会给我还有表弟表妹些零花钱,让我们蹦蹦跳跳去买汽水和零食解馋。当然,那时调皮如猴的我少不了出格的事,有一次晚上睡觉还不老实的我,突发奇想,想试试睡在木床边沿上的自己掉得下去么?结果,试验失败,没控制住平衡的我,最终跌下床去......夏日寂静的深夜里,当与木地板相撞后一声巨响,足以惊动全楼后,滚在床下的我知道又闯祸了。果然第二天大早,楼道里大人们纷纷询问昨二半夜哪来的平地惊雷?后来爷爷不禁问我,“你昨晚是不掉到床下去弄得响声了?”我只能低头承认是我摔了个响炮。被曝光后,我自然一夜成名,成了楼里外来的小名人。

可惜后来这栋木制大楼,这栋承载了我多少美好童年记忆的老楼被拆除了,在原址的附近建起了水泥楼房,从此回老家再也无法找寻往昔的木制楼的舒服感。而这栋充满和谐友爱百姓生活、令我倍感亲切的“木制别墅”和后来离去的,我那慈祥可敬的爷爷一样,都成为我珍贵难忘的记忆。

相比懵懵懂懂的童年,青少年时回老家探亲,那时最喜欢夏日晚饭后,去嘉陵江边漫步。边观赏两岸江景,边吹着凉爽宜人的江风消夏。也可下岸走向江滩,沙滩上不少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石头,随手翻开一块小石头,就可能有一只螃蟹爬出来逃命,而那些大块石头下洞洞里也藏着不少上岸歇脚的螃蟹,只要你想抓,不愁找不到它们的身影。因为那时真是原生态的环境,资源丰富,虾兵蟹将数量也多,有种让你抓不完、很来劲的感觉。

而最难忘最好玩的莫过于和我大叔去江边抓虾。每当叔叔下班回来,对我兴奋的说声,“走,抓虾给爷爷弄下酒菜去!”早已等待多时的我那是欢呼雀跃,帮叔叔拿起渔具兴高采烈的走向江边。抓虾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一个四方纱布做的网,网中间绑一个河蚌作为钓饵,然后每张网里放一个石头沉入岸边的江水里,过上不到10分钟,就可用木棍做的钩子勾起网上的浮子......只见出水后,满网的江虾活磞乱跳,有厉害的直接又逃回江里了。叔叔说,“赶紧先抓大的”,就这样,一边将网往岸边提溜,一边实施抓捕。这其中我难免被有些长达10几厘米的大虾扎两下,但尽管如此,我还是乐翻了天。抓完一锅后,再次下锅,乐此不疲。每每满载而归,回到家里后,爷爷那是眉开眼笑、乐开了花。当晚奶奶立马把这些生鲜爆炒了,然后爷爷就一人美滋滋的坐那,就着2两小酒,美美的品尝起来。我一般只能被赏上一两个虾解解馋,然后知趣就赶紧撤离。想想这应该是他老人家当年最美的牙祭,来自嘉陵江最生鲜最野生的水产呀。

光阴似箭,转眼我已成年,时代在前进,故乡方方面面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再回去探亲,再也难寻童年和少年时的乐子,但故乡的青山、故乡的嘉陵江水、故乡的风土亲情仍让我心驰神往、倍感亲切。

而当2016年年底回老家北碚参加奶奶百岁华诞宴的全家族庆祝活动,已是中年的我借此故地重游,去了以前回来每次必去的几个点,更真切体验到那浓浓的思乡情,以及故乡的山清水秀、历史文化已如陈年老酒一样芳香无比、令人陶醉。

在这个假期一个冬日的午后,一个难得的万里晴空好天气下,我和亲友团又一起重游了嘉陵江边。我一边欣赏风光旖旎的江景,重拾少时美好记忆,一边感慨岁月的变迁、时光的流逝......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美丽的嘉陵江畔,缙云山下山清水秀的故乡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相比10多年前,我不由感慨变化巨大。只见过去的青石梯没了,嘉陵江岸修了长长的堤岸,堤岸上下两层拓修了两条公路,江面上还新建了2座公路桥。过去用于两岸交通摆渡的客船早已停运,如今人们都改走公路桥了。那些过去载客的轮船功能不得不变了,今天已经成了游客和市民就餐打牌观光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过去摆渡的轮船成了休闲娱乐吃饭打牌的江舟渔港

而新修成的江堤,也成了如今北碚市民的好去处。春风吹时,江滩上风筝飘满了天空;而阳光灿烂的节假日,江滩上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引来不少摆小摊卖小商品的,搞游戏的生意人等在此活跃。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表哥的儿子在江边顽皮的玩起了石头

而年幼时候给我满满快乐的江滩,因为这些势不可挡的现代建设,30多年前那种比较原生态的江滩环境已经难寻踪迹,那时大片的沙滩上,到处是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头,江岸也呈现出自然的形态。如今大多被糊上了水泥,走上了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过去江滩上随处可寻的螃蟹如今已了无踪迹,而现在一网打下去,估计也很难捕到活蹦乱跳的江虾,因为它们已失去了往昔那种适合生长繁殖的原生态环境。想到曾给我童年少年青年回老家探亲带来无尽欢乐的故土乐园,可惜被现代化建设已基本破坏大半了,我不禁惋惜伤心,但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近年来新建的贯通两岸的公路桥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面对家乡的青山绿水好风景,我要尽情拍个够

当我坐在堤岸上远望时,晒着家乡的冬日暖阳,任由江风佛面,追忆往昔美好的时光,不由感慨: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思念难忘的地方,我一生魂牵梦绕的地方。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江边沉思,我追忆回味往昔那美好时光,不由思绪万千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北碚嘉陵江畔黄昏景色

而当天游玩江边后,随后去了北碚公园,这也是小时候我最喜欢来玩的乐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总面积9.13公顷,是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1930年创办,初名“火焰山公园”。如今的北碚公园已成为重庆市山地公园的代表,公园内有作孚园、清凉亭、红楼、盆景园、鹦鹉馆等几处景点。它是北碚市民最喜爱的综合性游览休闲公园,同时作为缙云山-北温泉-钓鱼城风景名胜区旅游线上的一个停留点,以其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卢作孚史迹文化内涵和花鸟展为特色,吸引着八方游客。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北碚开拓者卢作孚纪念碑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公园里唱戏安享晚年的北碚老人

随后几天我和亲友又抽空去了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厚的西南大学,记得青少年暑假时我们回老家探亲住在市区大姑家时,这所还叫西南师范大学的校园就在大姑家对面,是每每我们饭后必去散步的好去处。该校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可以说一年四季都风景如画。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后称为西南大学。本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自然也成了北碚一个有名的游览景点。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西南师范办公楼,原川东行署旧址,这栋苏式建筑被重庆政府列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美观大方、经久耐用的苏式建筑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西南大学内的石碑和雕塑彰显了该校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和曾经在学校任教的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风采: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西南大学体育场大学生们生龙活虎、热火朝天的运动锻炼画面,不禁让我想起我大学时代的体育生活。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而在返回西安的前二天,以前每次回家探亲必爬缙云山的这个节目当然不能错过。缙云山是四川名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海拔300~1000多米的缙云山可以说是北碚市民夏天最爱去的避暑圣地,也是平时他们去散心健身、修身养性的好天地。如今山脚下已经修建了索道,可坐缆车直达半山腰,节省了快一半的爬山时间,以下就是我那天登山游览的一路随拍: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下面就是上山的土路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在缙云山的九座峰中,狮子峰最险峻壮观

从狮子峰山顶远望,只见嘉陵江如一条长龙蜿蜒穿过北碚整个城区,全景一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的好风光。的确,素有"缙岭云霞"之美誉的重庆缙云山,堪称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而对少年时回故乡探亲的我来说,除了江边捉虾,最大的乐事、最美好的回忆就是我们全家在北碚亲戚的陪同下,上午爬缙云山,下午从山上下来直接到北温泉泡温泉玩耍。因为在重庆北碚缙云山下,嘉陵江温塘峡畔,镶嵌着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就是名扬四海的重庆北温泉。重庆有五大温泉,北温泉为五温泉之冠,清代即有"第一泉"之誉。1927年,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通过带队伍开发和社会募捐的方式将其创建为嘉陵江温泉公园,后更名为重庆北温泉公园。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缙云山下嘉陵江畔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北温泉(图片来自网络)

公园南依缙云山,北临嘉陵江,随江山地貌而建,林木葱茏、古殿林立、风光如画。园内有泉眼近10处,日出水高达数干吨,水温35C—37℃,洗浴后能健身祛病。到抗战前夕,北温泉公园就有"重庆的北戴河"之美称了。国共政要周恩来、朱德、郭沫若、陶行知、蒋介石、林森和布什等中外要人曾在此休憩、下榻,并留下大量珍贵的墨宝。而我二姑夫还向我介绍道,“当年抗战时期,北温泉还是国民党军官后方疗养基地。在此养伤康复,然后再重返战场。”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景区内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其"山岳江河,温泉峡谷、溪流瀑布、丛林古刹、奇葩异卉",展示了巴山蜀水幽、险、雄、奇的特色,泡温泉的同时还可以欣赏美景。由于地壳运动、地质灾变和溶流沉积而形成了北温泉独特的溶洞、峡谷地理景观。景区的温汤峡和乳花洞最具代表性,自流温泉水,开发利用至今。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北温泉公园里的千年古刹(图片来自网络)

但令我意外和惊讶的是,近年来,北温泉公园景区引进了外资进行了重建,虽然打造成了高级时尚的温泉会所和现代化景观模式,但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亲民宗旨和味道,门票贵得令人咋舌舌,平日一人368元,周末及节假日398元。而记得30多年前来这里门票好像才8元,如今却翻了近50倍?!昔日印象中来这泡温泉的市民和游人如织,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场面,已是一去不复返,如今只剩下游人稀少、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冷冷清清。正如当地人生气所说,“那里已不是老百姓所能去的乐园了!”

而这次回老家探亲,不能重温北温泉旧梦,也不禁令我扼腕叹息、悲愤不已,成为我当年最大的遗憾。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北温泉公园里的五龙壁(图片来自网络)

临走前最后一天最后一个节目安排在了奶奶和大叔家所在的蚕种场,也就是我们家族的大本营。那就是返家时带走家乡的土特长,就算是缓解回去后的思乡之苦吧。那天下午我拿了一大袋家乡果园所产的广柑,口感清香甘甜,而在西安是吃不到这种故乡特有的水果味道。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北碚果园所产的广柑被我打包带回西安

随后又陪着我早已在深圳生活的小姑和表哥去大叔家江岸边上的菜地取菜。他们是最喜欢吃叔叔种的家乡菜,每次他们回来探亲,临走时都要带一麻袋回深圳享用,而这也成了近年来他们的传统项目,也因此被各地亲友们津津乐道。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沿蚕种场的田间小道就可走向江滩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蚕树后面的白楼就是如今奶奶和叔叔家居住的北碚蚕种场家属楼

当走过熟悉的田间小道,来到绿油油的大叔家自种的菜地,那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还有昔日江边捕虾的地点,又一次令我恍然回到少年时的记忆中去,久久沉醉其中,不愿离去......直到小姑唤我该上岸坐车过江返回城里吃晚宴,我才如梦方醒、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曾经我最爱来的这片江边乐园。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这也是近年来新修建的公路桥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叔叔已满头白发,忘不了我少年时,他带我捕虾抓鱼的能干麻利和活力欢实,给了我无尽的乐趣......可惜,多年前这里的水产资源越来越少,他只能停了打渔的副业,搞起了其乐融融的种菜副业。能干吃苦的他又成了种菜的好手,如今他江边种的绿油油原生态蔬菜却成了我们家尤其南方亲戚的最爱,每次回来后都要提前预定,给农场主叔叔打好招呼才行的。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勤劳能干的叔叔

我的表哥,年少就离开北碚去深圳闯荡的重庆崽,如今已是苦尽甘来的白领阶层,但他最爱吃最难忘的还是家乡菜,每次回来都要扛一麻返回深圳。哈哈哈!真是不忘家乡的英雄本色呀!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表哥背菜返深圳

当那次乘上返回渐渐远去的列车时,我不禁伤感失落万分......别了,美丽宜人的重庆北碚;别了,我魂牵梦绕的老家;别了,我亲切亲爱多年未见的亲人;别了,还有那百吃不腻的重庆小面!故乡这正宗的重庆小面,鲜香嘹扎,汤美料棒!比西安卖的强百倍!而这小面也成了北碚人最地道的早餐和宵夜的最爱。这里上下我在这次探亲期间品尝的四种重庆小面,有肥肠的,有豌豆的,有鸡蛋的,有牛杂的......看后不要流口水呦!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永生难忘的嘉陵江畔北碚故乡情 家乡文化印记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奶奶今年已经102岁了,目前仍健在安好,而她的长寿已成了我们家族最骄傲和自豪的喜事。最后以我在2016年这次探亲参加奶奶百岁宴前的重阳佳节,写的一首诗作为全文的结束:

《望北碚 思乡切》—写于重阳佳节

重阳佳节倍思亲,百岁聚贺众期盼。光阴似箭不留情,弹指一挥青春过。

兄弟姐妹已中年,天南海北难一见。少时回乡记犹在,欢乐时光永难忘。

爷爷木屋胜别墅,青山绿竹相环绕。空气清新倍惬意,鸟语花香好安逸。

嘉陵江边河鲜美,叔侄上阵捉得欢。大虾肥蟹满萝筐,爷爷下酒尽开颜。

摆渡过江是北培,好山好水名胜多。缙云风光多秀丽,次次回乡必登顶。

北温泉温婉多情,流连忘返欢乐满。西南大学似花园,一年四季美如画。

更暖人心是亲情,盛情款待难别离。嘉陵江水长又长,不及我辈思乡情。

一一陈鲲作

(我行我摄千山万水陈鲲图文原创 图片除注明外为本人2016年年底回老家手机随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