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西农博士的“情书”


一封西农博士的“情书”


“我是农民的儿子,为像我父母一样的农民圆了金种梦想是我这一辈子的追求!”

——杨青云

杨青云,一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万学子中再普通不过的博士生,在杨凌近10年的求学道路中,一直以这样一个不变的信条激励自己砥砺前行。如今博士即将毕业的他却遇到了新的烦恼,远在上海工作的女朋友因为选择定居城市的问题与他产生了分歧,因此杨青云希望通过这样一封情书表明自己的心意,实现心中“愿得一人心,农城不相离”的美好愿景。

Datlin:

“愿得一人心,农城不相离”。一首新词道尽我农城秋思的情韵,也寄托着我对你无尽的想念。你曾经告诉过我你不喜欢上海的秋天,虽然外滩商业街区里依旧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你却因为没有爱人的陪伴而倍感孤独,在这座陌生的国际化大都市中,你总惆怅这里永远没有属于自己的烟火,让你像一棵小草般的随风飘摇。而距离你1465公里外的杨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虽然你从未来过,但这里的秋天却是金色的,到处浸透着丰收的喜悦,更承载着亿万农民的致富的希望。你我都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虽然早已厌倦了传统农业中的繁杂与辛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农村改变命运,但是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们还是会被丰收的喜悦所感动。

记得10年前,我从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刻开始就一遍遍的憧憬着大学生活的美好。但是当来到杨凌后,我却彻底失望了,这里没有一丝都市的繁华,城区面积甚至没有咱们县城大,两个校区及一条不算冷清的西农路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我曾暗下决心,考研一定要选择地北上广深,让我这个农村娃也感受一下现代都市的热闹。但当我明白杨凌这座城的意义之后,我发现我越来越离不开这座城,因为杨凌是座种业城,我梦想的“种子”也在这里。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过家家,我给你切西瓜,你说你最喜欢吃西瓜,我说,我以后要种世界上最甜的西瓜给你吃,你点点头,开心地笑了。那时还小,不知道有后稷。

如今,小时候的承诺在杨凌早已实现,这里已经培育出动植物新品种617个,年均超过30个,在玉米、苹果、油菜等领域已经培育了一批享誉全国的新品种,在牛羊良种高效克隆繁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上周我又一次去看望了我的导师王辉教授,古稀之年的他依然在育种一线。


一封西农博士的“情书”


记得第一次上王辉教授的课时,全班同学都早早地赶到了农学院教室里,怀着激动而又仰慕的心情等待王老师的到来。在离上课还有十分钟的时候,辅导员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今天王老师的课不在这间教室里上,在北校区的小麦实验田里,大家赶紧去那边集合吧。”带着疑惑和不解,我们来到实验田里,此时小麦实验田里几名工人正在查看小麦根系,我定睛一看,王辉教授就在其中,他拿起麦苗根系仔细观察,时不时跟助手交流沟通,一头白发,黝黑的皮肤,不太讲究的穿着,让我觉得他和咱们村的老王头和老李头没有什么区别。王老师说:“学农业,土地就是我们的课堂,这堂课一辈子都学不完。”王辉教授告诉我们,他的老师赵洪璋院士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先后育出了 “碧蚂1号” “丰产3号”“矮丰3号”和“西农881”等四批小麦优良品种,毛泽东主席都亲切的称赞他:“一个小麦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后来我的老师接过了赵洪璋院士“改良品种,兴农富国”的接力棒,40多年来把麦地当成了课堂及实验室,把小麦看做了自己的孩子,研究出的“西农979”及“西农585”两个小麦品种已经成为了咱们黄淮麦区的主栽品种。


一封西农博士的“情书”


还有再给你说一个好消息,上回给你寄苹果的李卓马上要结婚了,他可是我在学校关系最好的哥们。他的导师赵政阳教授也是我们学校比较牛的人物,赵政阳教授通过10年时间,在我们学校白水试验站培育出的 “瑞阳”、“瑞雪”两个苹果新品种,因为具有抗性强、丰产、口感佳等特点,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甘肃等苹果产区深受果农喜爱,所以这两个国产苹果新品种有望成为黄土高原苹果主栽品种。李卓就是在推广“瑞阳”、“瑞雪”过程中认识了他的媳妇刘娜。刘娜在我们学校推广处工作,她的身影总是穿梭在杨凌在全国建立的300多个示范推广基地中,所以他们俩也因为各自的事业聚少离多,不过因为拥有着共同的理想及价值观,所以他们很快就要走进婚姻的殿堂。

刘娜经常给我们说,全国300多个试验示范推广基地中,汇聚着杨凌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长期扎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第一线,以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带领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为己任,在7000多万亩的大地上烙下了深深的“杨凌印记”,每年实现农业增效超过200亿元,数以亿计的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一封西农博士的“情书”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安康瀛湖里发生的一段感动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朱平风,从1975年开始就一直矢志不渝的从事陕南果业新品种的研究与推广,她2002年退休后,拿出所有积蓄扎根安康瀛湖15年,为秦巴山区的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路,她也被瀛湖当地农民亲切的称为“大恩人”、“财神爷”,最终,享年77岁的朱平风将自己的最后一丝力量奉献给了秦巴山区。在我们杨凌正是有一群像朱平风老师这样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当代后稷”的精神默默坚守与无私付出,才能圆了更多像我们父母这样农民的致富梦想。


一封西农博士的“情书”


一封西农博士的“情书”


当然,现在的杨凌早已经告别了当初偏远、落后的农科小镇形象。在“3631”方略的指引下,杨凌正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城市环境悄悄变美,随处可见的立体绿化带、城市绿化墙和艺术绿雕更是彰显出了独特的农科特色。夜晚的杨凌更是灯光璀璨、色彩旖旎。现在的杨凌是青春的、是绿色的,更是充满着梦想的农业“硅谷”、田园新城。如今这里已经吸引聚集了阿里巴巴、京东、绿地等众多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这里正在成为“中国种业硅谷、西部种业之都”。

杨凌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种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种业发展。明年我也想成立自己的种业公司,相信在杨凌这片成果的“洼地”、科技“高地”、人才的“聚集地”一定能够实现我的梦想。


一封西农博士的“情书”


最后,我想给你分享一个浪漫爱情故事。早在4000多年前,后稷教民稼穑时,饱受过别人的嘲笑和谩骂,后稷的妻子姜豆花非常支持后稷的梦想,当所有人不理解后稷的想法时,是姜豆花第一个站了出来,她用信任与陪伴,成就了后稷的伟大事业。其实,在杨凌大家都在争做“当代后稷传人”并以后稷的精神鼓励自己砥砺前行,我多么希望你能来到杨凌,做我的姜豆花,支持和鼓励我的金种梦想。

Datlin,再过几天就是杨凌一年一度的农高盛会了,本届农高会将对标国际一流展会目标,目标就是打造农高会升级版。还有一个喜讯告诉你,今年农高会上,杨凌新组建的科技大市场将正式启动,这里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农业科技的集中展示、交易平台,我们导师的研究成果也将在这里展示交易。最后,我也希望你能抽出时间来杨凌,我将陪你一起漫步杨凌,一起去看细水长流,一起见证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看到来自全球数以万计的农民渴求致富的期待目光,你会为我坚守的事业而感到骄傲,更会爱上这一座独具魅力的农科新城。

爱你的:杨青云

说明: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