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樓創「執行110」,破解「紙上權利」兌現難

作為福建省會城市的中心城區,福州市鼓樓區近年來經濟發展迅猛,執行案件也在逐年遞增,僅去年新收的執行案件就突破了7000件。但與此同時,鼓樓區人民法院執行局的執行法官卻僅有20多名。

立足自身“案多人少”的實際,2016年底,鼓樓區法院在福建省率先創新執行機制,積極打造“執行110”模式,依靠法律賦予司法警察的拘傳、拘留等強制措施實施權,負責金融、物業類執行案件和財產保全執行案件的司法拘留、強制騰房、財產查封、扣押以及協助異地執行等工作,有力破解了基層法院執行難題。

福州鼓樓創“執行110”,破解“紙上權利”兌現難

警執一體,快速反應

“只要幹警接到執行線索,在工作時間內必須10分鐘出警,工作時間外必須30分鐘出警。”“執行110”負責人林曉華告訴記者,如何在第一時間快速有效地作出反應,是“執行110”自成立以來一直追求的目標。為此,團隊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給所有成員配備專門的移動手機,並實行幹警周輪班責任制。

2016年11月,鼓樓法院率先在福建省打造了一支由22人組成的“執行110”團隊。團隊成員以一名員額法官為主導,若干名司法警察為輔。在執行工作中,執行法官負責製作簽發法律文書,司法警察則依靠法律賦予的拘傳、拘留等強制措施實施權,負責辦理具體執行事務。

葉斌是鼓樓法院司法警察大隊的一名司法警察,執行110成立之初,他便被抽調充實到這支團隊裡來。

“強制執行具有一定難度甚至危險性,而司法警察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運用法律賦予我們的強制性權力給被執行人以震懾,同時可以將日常警務技能訓練、執行警務知識有效運用到執行工作中來,快速有效地解決執行阻力。”葉斌說。

福州鼓樓創“執行110”,破解“紙上權利”兌現難

9月13日,鼓樓法院依法對一起騰空房屋案件進行強制執行,被執行人陳某與其母親以放煤氣、灑汽油、潑汙水等行為阻擾執行。

葉斌和其他“執行110”成員趕到現場後,第一時間衝進屋內搶出煤氣罐,成功控制揚言要跳樓的陳某。隨後,成員們兵分兩路,經辦法官繼續向陳某釋明法律關係,努力化解矛盾;其餘幹警在騰房現場,清點物品,騰空房屋,將陳某的所有物品搬遷至過渡安置房內。在大家的分工配合下,該案在歷經五個多小時後得到了圓滿執結。

據統計,“執行110”成立至今,為司法拘留、收房、扣車等強制性工作共出動警力3053人次,拘留342人,騰退房產58套,扣押車輛77輛。其中有107件案件順利和解,38個案件執結完畢,共兌現執行款2500餘萬元。

福州鼓樓創“執行110”,破解“紙上權利”兌現難

繁簡分流,優化執行

近日,鼓樓法院又收到了李某送來的兩面錦旗。原來,得知被申請人賬戶有存款卻當著“老賴”時,李某馬上向鼓樓法院申請財產保全。鼓樓法院“執行110”法警通過啟動網上保全,僅用8天就順利結案,幫助申請人拿到了200多萬元的執行款。

長期以來,執行法官單兵作戰是執行工作的常態模式,既要包辦事務性工作,也要辦理裁決類工作,還要外出進行執行實施類工作,事項繁雜,強制性和威懾力不足,效率也不高。“只有打破傳統做法,對執行案件進行繁簡分流,才能讓執行法官遠離事務性工作,集中精力全力辦案。”蘇維海說。

為此,鼓樓法院深度整合資源,優化審判與執行之間、執行團隊之間的各個環節,形成分工有序、配合緊密的集約化執行模式,在立案、審判階段加強訴訟保全力度、降低訴訟保全門檻,密切關注需要先於執行的案件;在審判階段就做好執行的保障工作;在執行階段,變執行法官單獨作戰為團隊協作,最大程度節約寶貴的司法資源。

福州鼓樓創“執行110”,破解“紙上權利”兌現難

據鼓樓區法院執行局局長鄭斌介紹,自將保全工作歸口“執行110”後,就有專人集中受理審核保全案件,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方式,加速財產保全裁定、實施的效率,財產保全案件從申請到受理、交費、裁定、實施最快縮短至半個工作日內。“執行110”成立至今,執行保全案件結案率達97.4%,從源頭上直接減少了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數量。

“針對金融案件被執行人的人數較多,標的大、抵押物分散、週期性較長的特點,我們按照執行節點事項的難易程度也進行繁簡分流。”蘇維海說,鼓樓法院快速運用司法強制力量,對簡易案件集中實施拘留、查控等強制措施,將複雜金融案件交給複雜案件執行團隊執行,執行法官集中力量從事調解糾紛、分配案款等重難點工作,金融案件執行效率顯著提升。

2016年11月以來,“執行110”接收執行保全案件1813件,已結案件1758件,結案率達96.96%,凍結被申請人存款、資產、債權、股權等收益性執行標的額34.31億元。去年,鼓樓法院人均結案數、執行結案數、兌現標的金額均位居福州基層法院首位。

福州鼓樓創“執行110”,破解“紙上權利”兌現難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馬某,2018年某月某日在福州市某賓館某號房入住,酒店地址……”日前,收到警方發來的短信後,“執行110”負責人林曉華一聲令下,一輛載有十餘名幹警的警車疾馳而去,奔赴擒失信被執行人的“戰場”。一個小時後,失信被執行人馬某便被幹警成功控制。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鼓樓法院副院長顧躍強介紹說,“執行難”難在被執行人難找、被執行財產難尋、應執行財產難動,要撬動這“三難”,單打獨鬥肯定不行。

為此,鼓樓法院聯手公安機關建立臨控長效機制,運用公安的大數據系統,協助查找躲避執行的被執行人,實時查詢被執行人地址、行動等信息,讓失信被執行人無處可藏。

同時,鼓樓法院與拘留所簽署司法拘留社會矛盾化解協議,簡化司法拘留手續、建立綠色通道、分級分類化解矛盾糾紛;與國土、金融、交通等部門相互配合、共享信用信息,在金融機構審批、政府優惠性補貼、工作人員招錄重點領域對失信當事人實施懲戒。

福州鼓樓創“執行110”,破解“紙上權利”兌現難

“光靠執行人員,人手肯定不夠,我們還要借力社會力量,充分發揮曝光的威懾作用,通過不同方式對失信被執行人進行不間斷地重複曝光。”鼓樓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蘇維海說,唯有如此,“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格局才能形成。

為此,鼓樓區法院還構建了立體式的“全媒體”曝光平臺,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微信朋友圈、公園廣場LED顯示屏、電梯廣告等各類平臺,滾動發佈失信人員名單以及懸賞名單,主動聯絡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對失信被執行人開通定製失信彩鈴,深度曝光被執行人,對其形成打擊的強大曝光攻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