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任三朝的大臣,清廉剛直關愛百姓——雍正帝稱爲直言敢諫第一人

歷任三朝的大臣,清廉剛直關愛百姓——雍正帝稱為直言敢諫第一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帝駕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在經過十多年激烈的奪嫡之爭後,皇四子胤禛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即皇帝位,並改元雍正。雍正帝即位後,一方面對那些曾經擁戴自己的親信大臣大加封賞,另一方面開始著手清算自己曾經的政敵八阿哥胤禩等八爺黨成員,同時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財政收入,並限制地方橫徵暴斂。然而正在此時,朝堂之上卻出現了一個不一樣的聲音,一位任職翰林院檢討的小官,上書皇帝,並在奏摺中提出了三點建議:“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這三個建議一出,舉朝譁然,大怒之下的雍正帝認為此人影射自己不友愛兄弟,賣官鬻爵,窮兵黷武。就在即將下旨將此人處死之際,輔臣朱軾卻說道:“此人雖然狂妄,但直言敢諫,我很佩服他的膽量。”雍正帝聞之釋然。而敢於直言上書之人就是時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孫嘉淦,他的一生也註定因這次直諫而不凡。

歷任三朝的大臣,清廉剛直關愛百姓——雍正帝稱為直言敢諫第一人

孫嘉淦,字錫公,又字懿齋,號靜軒,山西興縣人,幼年時期家境貧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孫嘉淦考中進士,自此踏入仕途,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檢討等小官。雍正帝即位之時,因為性格喜怒無常,所以登基之初,大臣們皆不敢直言進諫。孫嘉淦首先上疏建議他“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 孫嘉淦的上疏頗有含沙射影的嫌疑,雍正帝聞之,認為此人影射自己不友愛兄弟,賣官鬻爵,窮兵黷武。大怒之下本要將其處死,後被輔臣朱軾勸說,遂釋然。雍正四年(1726年),孫嘉淦擔任國子監祭酒,後任順天府尹一職。在孫家淦得到重用做主考官回來述職時,雍正帝問在場之人一個問題:“天下有幾種人?”唯獨孫嘉淦回答最為精妙:“天下有兩種人,一種為名,一種為利。”雍正問他你是哪一種呢?孫家淦只是回答說:“為臣不愛錢”。意思是他把名聲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雍正十年(1732年),孫家淦調任刑部侍郎,不久後兼任吏部侍郎。

歷任三朝的大臣,清廉剛直關愛百姓——雍正帝稱為直言敢諫第一人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駕崩,乾隆帝登基。九月,孫嘉淦擔任吏部侍郎一職,十一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仍兼任吏部侍郎。到了乾隆時期,孫嘉淦依然不改本色進諫,“每事必廷諍,純皇帝(乾隆)輒曰:‘汝又以古大臣面目對君矣。’孫嘉淦不僅敢於直言,同時更是勇於做事。他再次上疏,專論君主“三習一弊”,直言告誡皇帝。 乾隆帝見到他的奏摺,對孫嘉淦十分讚賞,孫嘉淦因此升任刑部尚書。在刑部尚書任上,孫嘉淦能夠做到秉公斷案。河南鄭州有疑獄冤案,皇帝曾派遣欽差前往查辦,但結果不盡人意。乾隆皇帝命令孫嘉淦前往審理此案,孫嘉淦將涉案十餘人的冤情全部審理清楚,還百姓公道。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孫嘉淦任直隸總督。在任直隸總督期間,孫嘉淦體察民間疾苦,主要致力於解除釀酒禁令,並奏請修改調整有關法規,安定民生,興修水利。乾隆十七年(1752年),孫嘉淦任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次年冬,孫嘉淦去世,享年七十一歲,諡號“文定”。

歷任三朝的大臣,清廉剛直關愛百姓——雍正帝稱為直言敢諫第一人

乾隆十二年(1747年)孫嘉淦以年老乞求告老還鄉,從京城回興縣之前,心想自己一輩子從不貪汙,沒有攢下幾個錢,如今榮歸故里,還是一副窮酸模樣,遭鄉紳土財恥笑的同時,也給朝廷丟臉。思謀良久,他讓僕人連夜買來十幾口厚重木箱,並親自動手裝滿了磚頭。第二天,輜重浩蕩啟程回家。沒料到,皇帝得到舉報說,孫嘉淦平常裝清廉,實際也是個貪墨官,原因在於,他回鄉的時候金銀財寶帶了好幾騾車。於是,孫嘉淦行至半路遭到檢查。此事一經彙報,皇上很是感動,命令沿途官府以真金實銀換下了孫嘉淦箱子裡的磚頭,算是重重賞了他一筆。

雍正帝評價他:“朕自從繼位以來,敢於直言進諫者,只有孫嘉淦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