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看中國股市的未來!

全球視野看中國股市的未來!

今天我們聊聊全球市場的股市情況與資本價格。

先舉個例子:

我開個工廠,每年能生產並銷售100個麵包,麵包值1塊,設備預計能生產十年,所以資本市場給我的估值是1000塊,現在我失去了一個美國大客戶,資本市場認為我的銷量會下降,結果只願意給我300塊的估值。

中國就正在經歷類似處境。

這個工廠產能年限,其實指的就是市盈率,市盈率的倒數,就是盈利收益率,即按當前市值每年創造的淨利潤能帶來百分之多少的回報。

一個成熟經濟體的合理市盈率應該是多少?我們來看看全球知名的指數是如何定價:

標普500自1871年成立近150年來,歷史市盈率中位數是14.7倍。

再來看恆生指數,自從1973年成立至今45年來,歷史平均市盈率中位數是13.9倍。

恆生指數是中國香港的股市,而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把A股對標美國標普500和恆生指數是比較合理的。

因此我們可以初步判斷,A股成熟股票的長期合理估值,理應在14-15倍市盈率之間。

那麼用A股什麼指數對標標普500?

滬深300最好不過,兩者都是精選國內證券市場最具代表性,高流動性,能反饋市場變化的數百隻股票。

而當前滬深300的市盈率為10.7倍。

10.7倍市盈率是什麼概念?我們把標普500從1871年成立至今市盈率低於10.7倍的階段標出來:

下圖中,藍線為標普500指數,紅線為標普500市盈率,橙線以下表明PE低於10.7倍的區間。

全球視野看中國股市的未來!

通過圖表會發現,標普500低於10.7倍的時間段佔比不到1/5,持續最長不超過7年,且時間段都分佈在標普500的熊牛分界線上(黃三角所示)。

意味著當PE低於10.7倍PE時,最長堅持不超過7年,就會迎來股市大反轉。

當然歷史不可能簡單重複,所以我們還要多因素來看。

要清楚股市長期的表現和GDP走勢密切相關,就和人牽著繩子遛狗一樣,人是GDP,狗是繩子,中國現在比美國的優勢在於我們的經濟仍然處於中快速發展期,今年我們的GDP預計增長6.5%,而美國GDP預計增長2.6-3%。

中國經濟增長的優勢,短時間很難被超越,歷年來中美GDP增長一直是中國領先。

全球視野看中國股市的未來!

要知道美國是一個極其成熟的經濟體,而中國是新興經濟體,但從股指市盈率來看,標普500當前PE為24.5倍,滬深300僅10.7倍。

有的人說,我們當前的經濟處於下行期,當然市盈率低了。

去看看歷史上的金融危機就清楚,日本90年股市泡沫破滅,日本迎來失去的三十年,但股市市盈率卻從未低於過15倍。

美國次貸危機泡沫破滅,金融大蕭條,GDP負增長,雷曼銀行倒閉,但市盈率仍然保持在15倍以上。

有的人說美國現在經濟處在繁榮復甦期,不能和美國比,好,那我們拿幾個GDP增速與我們接近的新興經濟體比較下:

全球視野看中國股市的未來!

中國的GDP增速與孟加拉、菲律賓、印度、馬來西亞幾個亞洲國家接近,但要知道中國是匯率最穩定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可仍然是其中估值最低的。

以上一系列數據是想表明,中國經濟下行承壓是事實,但A股利空反應過度也是事實。

即使中國經濟在貿易戰之下被重創,GDP增長滑落至3%以下又如何,股市的定價邏輯不會改變,西方國家GDP負增長但市盈率十倍以上的股市比比皆是。

其實中國股市也曾輝煌過,來看上證指數相對自身的歷史估值走勢,如下圖:

全球視野看中國股市的未來!

過去動輒30-50倍PE如今已然風光不再,當前上證指數PE只有11.46倍,是歷史上除了2014年的第二大底(08年股市泡沫破滅後市盈率最低跌至13.4倍),相比14年4月的歷史底9.03倍PE還有27%下跌空間。

從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從自身歷史角度的來看,A股的估值也是非常便宜的。

低市盈率就是最好的安全墊,中國當前尚處在歷史底部,即使面臨失去的十年,企業創造價值的功能也不會消失,更不可能因為經濟衰退,市盈率跌至5倍以下。

本文只描述了我們A股市盈率在全球的價值窪地,其實從市淨率上來看,A股的優勢更加明顯,當前滬深300的PB為1.28倍,而標普500過去三十年來從未低於過1.5倍。

很多人問我股指還會不會暴跌?

我說有可能,因為1917年時標普500甚至跌至過5.3倍市盈率。

問我該不該買?

我真誠的建議是,要麼你能分批建倉,會因為下跌而感到興奮(反人性)。

要麼你是大心臟,直接買一筆指數基金,然後忘掉你有股票&基金這回事。

牛市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等到哪天聽到菜場大媽談論股票時,說不定賬戶內的市值已經翻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