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清朝帝国的瓦解虽已百年,但是人们对那段历史“窥探”的热情,却丝毫没有消失殆尽。于是便成就了大众语境下的“清宫热”。《延禧攻略》、《如懿传》便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出现的,仰仗于IP改编粉丝的基础,得益于受众窥探的心理,立足于清宫往事的历史背景,两部剧一经播出便得到了众多关注。

由于满族皇帝,受制于儒教“内言不出”的准则,在所有宫廷、官书的记录中寻找不到任何围绕后妃、子女与帝王在家庭生活中的只言片语,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与谜题。

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延禧攻略》里一路打怪升级的魏璎珞、《如懿传》里作恶多端的卫嬿婉,原型实际上就是令妃,也就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那么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令妃?出生低微的令妃,死后才追封后位,是因为乾隆始终看不起她且并不爱她吗?

血统,让她一出生,便输在了骨子里。

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如圭如璋,令闻令望”——《诗经·大雅·卷阿》。本用来形容男子气宇轩昂,仪表堂堂的赞美之言,用在了令妃的身上便化作了美好高雅的象征

可见,令妃身上却有乾隆喜欢的美好品质,而她既不是“嚣张跋扈”的魏璎珞,也不是心狠手辣的卫嬿婉。真正的令妃,有着女子该有的恪守与温柔,也正是这一点,成就了宫海浮沉中的孝仪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千人千面,名号始终是名号,不过是寄托一个美好愿景代名词。皇帝嫔妃如云 ,矛盾重重,嫔妃之间的争宠夺爱,吃醋妒忌;嫡庶之间的勾心斗角,煮豆燃萁,是一个刚刚入宫的闺阁少女难以应付的。既然如此,肩负逆转乾坤的欲望,光靠一味的美好善良定是不够,走上高位的令妃定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所以,魏璎珞的聪明睿智,卫嬿婉的攻于心计,加起来可能才是一个真正的令妃。

“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一首御制诗,揭示了令妃一开始“充”入宫中,却查无此人的原因。正黄旗包衣的魏氏,因为地位低下,其实并没有资格参选妃嫔,而她的晋升之路则是从宫女开始的,这一点和两部电视剧中的两位很像。

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少女秀美的外表,许是她得以青眼的原因,而后受恩于孝贤皇后的教养,更使她拥有了富察氏慧质如兰的气质,孝贤皇后离世后,她的美好,也给予了乾隆及时的慰藉。可以说,自身美好的品质加上后天培养熏陶,才是她得以长青后宫的缘由。

一个宫女,想引起皇上的注意,美貌是一方面,不漏声色的为自己争取机遇,更是一方面,如此,令妃若不有点智慧、有点心计如何做到?

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朝朝拔萃不算,年年固宠更见聪颖。从乾隆十年的魏贵人,到三年后的令妃,再到令贵妃、皇贵妃。魏佳氏一步步靠近后位,最终因皇子永琰(嘉庆帝)秘密立储,顺利登基后,又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成为孝仪纯皇后(谥号全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如此荣宠,说乾隆不爱令妃难以解释。母凭子贵,不论在速度上、数量上,孕有四子二女的令妃,也是堪称之最。令妃的一生,可以说不是在怀孕,就是在怀孕的路上了,南巡中有孕在身也照样随驾,常伴君侧。

儿女绕膝,夫君有情,那么为何她在生时没成为皇后呢?

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却道有情,却无情

说起令妃一个绕不过的人就是孝贤皇后——富察氏,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对令妃是有着知遇之恩的。不论是乾隆所托还是巧合,在孝贤皇后身边,耳濡目染后形成的气质,是令妃最大的筹码。而聪明的她也深知其中的奥妙,潜心刻画、临摹于心,最终成为乾隆心中,那抹白月光的缩影。

彼时蜜糖,彼时砒霜。正是由于此中缘由,令妃终难成为在世后选。孝贤皇后的离世,对于乾隆的打击是巨大的,除了百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诗,一副《亲蚕图》更能表明,孝贤皇后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从艺术欣赏角度来讲,乾隆下令作此画的时,并不是在首次举办的亲蚕典礼后,而是时隔四年,即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突然离世后下令做的此画。如此时间节点,纪念追思之心显然。另外画中男耕女织的传统内涵,还有社会伦理层面的教化意义,《亲蚕图》中的主角孝贤皇后,便是妇德的象征。孝贤皇后勤俭的德行在《乾隆御制诗》中也有记载,她送乾隆的燧囊也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轶事。

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另外,乌拉那拉氏的“不废而废”也让乾隆彻底失望,更让他觉得孝贤才是心中理想的皇后。所以有人再提立后,他激烈反对。对于乾隆而言,“皇后”之位的空缺有三十年之长,而理想“皇后”之位的缺失,某种程度上来说,从孝贤皇后去世之后就开始了。无论乾隆对于孝贤皇后的追念是基于深厚的情感,还是带有一定的政治考量,他都以各种形式的缅怀,令孝贤始终以完美的“皇后”形象影响着后宫,继续传播推动着“农桑并重”、“以身为先”的思想,并某种程度上延续了“皇后”所应承担的榜样与教化作用。

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此种意义上,令妃就算有着再美好的德行也难以超越,这也是她生前止步于后位的一大原因。不过,最为致命的还是令妃的家世,满族自清朝入关后,因长年征战人丁稀少,为保证纯正血统,曾经还有“满汉不通婚”的祖制,顺治帝更是限制了汉人选妃入宫的途径,只能在八旗子弟中选择。令妃,从血统上讲属于汉人,这是抬旗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她的身份太过低微,就算父亲魏清泰是内务府的总领,也难以成为她榜身的大树。

乾隆的立后、废后也让一些大臣产生了不满,认为乾隆太过沉溺姿色,嫌弃乌拉那拉氏年老色衰才置之不理,为此,乾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自然也不能再立年轻的令妃为后,否则便是坐实罪名。有情,是一路雨露锦花不断,无情,是一生追忆贤妻兮想。

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虚九御之崇班,情深逝水

但是,如果就拿不立后,说令妃不是乾隆所爱也有失偏颇。《心写治平》中令妃身着嫔位的香色吉服,符合《国朝宫史》相关条例,应是其被封为嫔位之时所绘,但右上角却题词“令妃”。而这个错误,在等级森严的规制下,完全是不符合礼法的应该得以避免或更正,错误的保留,更可能是乾隆的刻意为之。

在乾隆高标准的要求下,西洋画师郎世宁高超的技艺下,能被选入入画的十二位妃子,可以说是相当幸运了。乾隆64年的帝王生涯中,绝对不止12位嫔妃,葬入乾隆帝的裕陵妃园寝的人数应该是36人, 加上与乾隆合葬裕陵地宫的5位,在乾隆帝生前死后有正式名分的女 人是41人。而后妃选择的标准,则主要是根据儒家贤德后妃的标准,先根据她们入宫时间的早晚分组,再依据她们地位的高低排序,形成了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排列方式。

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如此严格的筛选下,令妃得以脱颖而出,并破格提位,足以见得乾隆对令妃是有爱慕之情的,也从侧面看出了令妃盛宠非常。在一帝和十二后妃象征一“日”和“十二月”中,令妃也成为了十二月中的一月,存在于乾隆心中日月运行顺畅、乾坤并济、天地和合、宇宙和谐的美好愿景之中。

就算不是挚爱,令妃也是组成乾隆爱情和圆满象征的十二分之一。而这看似微薄的爱,在帝王心中的分量也不容漠视。令妃的一生,生前亦传奇,死后亦传奇。1928年裕陵地宫被盗,只有令妃一人尸骨俱存,容貌不改。

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溥仪派去的善后小队成员,宝熙留下这样的记载:“午后于石床两边两棺之间发现后妃的玉体一,幸未损伤脱失......,敬审其貌,颏多皱纹,未脱落齿,似五六十岁,而皮骨俱存,丝毫未腐,笑容圆相,有如古佛,诡异事也。”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孝仪具有佛性,十分惊奇。因为尸骨完好,孝仪纯皇后单独放置一个棺椁里,其他尸骨则一同放在了乾隆的棺椁里。可以说,其他几位皇贵妃真正和乾隆尸骨相随了。

孝仪纯皇后—不论《延禧》还是《如懿》的令妃,都输在骨子里

此后,孝仪纯皇后尸身不腐的原因、真正的死亡原因,也一直未得出精准科学的回答。但,纵览孝仪纯皇后一生,冠以传奇二字,不为虚妄之言。一步步登上巅峰的孝仪纯皇后,留给我们的是史料上的只言片语。真正的令妃,或许永远都活在那段尘封的历史之中,活在宫闱之中。

儿女少年甫毕姻,独遗幼稚可怜真。兰宫领袖令仪著,萱户已勤懿孝纯。了识生兮原属幻,所惭化者近何频? ——《令懿皇贵妃挽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