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安徽省機構改革詳情公布,一圖秒懂!

「重磅」安徽省机构改革详情公布,一图秒懂!

「重磅」安徽省机构改革详情公布,一图秒懂!

今天上午,安徽省召開機構改革新聞通氣會,省委推進機構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編辦主任郭本純介紹了安徽省機構改革有關情況。

機構改革後,省級黨政機構共設置60個,其中省委機構17個,省政府機構43個。

更多改革細節,一圖秒懂!一起來看:

「重磅」安徽省机构改革详情公布,一图秒懂!「重磅」安徽省机构改革详情公布,一图秒懂!
「重磅」安徽省机构改革详情公布,一图秒懂!

這次機構改革,省級黨政機構調整改革任務共43項。其中,省委18項,省政府25項。

改革後,省級黨政機構共設置60個。省委機構17個,其中紀檢監察機關1個、工作機關13個(副廳級1個)、工作機關管理的機關(副廳級)3個;省政府機構43個,其中省政府辦公廳和組成部門24個、直屬特設機構1個、直屬機構13個、部門管理機構(副廳級)5個。具體改革事項如下:

省委機構改革

(1)組建省監察委員會,同省紀律檢查委員合署辦公,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不再保留省監察廳、省預防腐敗局。

(2)組建省委財經委員會,作為省委議事協調機構。省委財經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省委政策研究室。

(3)組建省委審計委員會,作為省委議事協調機構。省委審計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省審計廳。

(4)將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作為省委議事協調機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省委政策研究室。

(5)將省委全面推進依法治省領導小組改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作為省委議事協調機構。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省司法廳。

(6)將省國家安全領導小組改為省委國家安全委員會,作為省委議事協調機構。省委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省委辦公廳。

(7)將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改為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作為省委議事協調機構。組建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作為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承擔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日常工作,作為省委工作機關,對外加掛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牌子。不再保留省互聯網宣傳管理辦公室。

(8)將省委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改為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作為省委議事協調機構。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省政府外事辦公室。

(9)組建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作為省委議事協調機構。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設在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與省教育廳合署辦公。

(10)省委組織部統一管理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調整優化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領導體制,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改為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作為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承擔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日常工作,作為省委工作機關,歸口省委組織部管理。

省委組織部統一管理公務員工作。將省公務員局併入省委組織部,對外保留省公務員局牌子。不再保留單設的省公務員局。

省委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工作委員會由掛靠省委組織部改為在省委組織部加掛牌子。

(11)省委宣傳部統一管理新聞出版和電影工作。將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的新聞出版、電影管理職責劃入省委宣傳部,對外加掛省新聞出版局(省版權局)、省電影局牌子。

省委宣傳部保留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牌子,不再保留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牌子。

(12)省委統戰部統一領導民族宗教工作。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省宗教事務局)歸口省委統戰部領導,仍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

省委統戰部統一管理僑務工作。將省政府外事辦公室(省政府僑務辦公室)的僑務管理職責劃入省委統戰部,對外保留省政府僑務辦公室牌子。將省政府外事辦公室(省政府僑務辦公室)的海外華人華僑社團聯誼等職責劃歸省僑聯行使。

(13)優化省委辦公廳職責。將省檔案局(省檔案館)的行政職能劃入省委辦公廳,對外加掛省檔案局牌子。剝離行政職能後的省檔案館單獨設置,作為省委直屬事業單位。

(14)優化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職責。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依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設置,機構規格為副廳級,對外保留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牌子。不再保留單設的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

(15)調整省委老幹部局管理體制。將省委老幹部局由省委組織部管理的機關調整為省委工作機關,歸口省委組織部管理。

(16)組建省委機要局,作為省委辦公廳管理的機關,對外加掛省密碼管理局牌子。

(17)組建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作為省委宣傳部管理的機關。

(18)不再設立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省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有關職責交由省委政法委員會承擔。

將省委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省政府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職責劃歸省委政法委員會、省公安廳承擔。

省政府機構改革

(1)組建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不再保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組建省自然資源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不再保留省國土資源廳。

(3)組建省生態環境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不再保留省環境保護廳。

(4)組建省農業農村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農業農村廳。

將省農業委員會的漁船檢驗和督管理職責劃入省交通運輸廳。

不再保留省農業委員會(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5)組建省文化和旅遊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不再保留省文化廳、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6)組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保留省中醫藥管理局牌子。不再保留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保留省老齡工作委員會,日常工作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承擔。

(7)組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

(8)組建省應急管理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不再保留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9)重新組建省科學技術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保留省外國專家局牌子。不再保留單設的省外國專家局。

(10)重新組建省司法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不再保留省政府法制辦公室。

(11)優化省審計廳職責,不再保留省屬國有企業監事會。

(12)組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加掛省知識產權局牌子。

組建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作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部門管理機構。

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改為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具體工作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承擔。

不再保留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應調整省科學技術廳所屬省知識產權局的職責和名稱。

(13)組建省廣播電視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不再保留省新聞出版廣電局。

(14)組建省林業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由省自然資源廳統一領導和管理。不再保留省林業廳。

(15)組建省醫療保障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

(16)組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保留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牌子。

(17)組建省扶貧開發工作辦公室,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承擔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日常工作。不再保留單設的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

(18)組建省數據資源管理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加掛省政務服務管理局牌子。

(19)調整省委省政府信訪局管理體制。將省委省政府信訪局改為省政府信訪局,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的部門管理機構調整為省政府直屬機構。省委信訪局與省政府信訪局合署辦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

(20)省機關事務管理局不再保留省委省政府接待辦公室牌子。

(21)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委和省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不再保留省地方稅務局。

(22)組建省政府參事室,作為省政府辦公廳的部門管理機構。

(23)組建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作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部門管理機構。不再保留省糧食局。

(24)重新組建省能源局,作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部門管理機構,加掛省煤炭工業辦公室牌子。

(25)不再保留省物價局,將省物價局的價格管理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等職責劃入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省人大、省政協機構改革

組建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更名為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組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更名為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將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更名為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

省級群團組織改革方面,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群團工作的制度,改革機關設置、優化管理模式、創新運行機制,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按照黨中央要求,紮實推進省文聯(作協)、貿促會等群團組織改革。

省委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改革和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方面,組建新的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省委黨史研究院(省地方誌研究院)。安徽廣播電視臺由省委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歸口省委宣傳部領導。積極推進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除行政執法機構,按照中央部署推進改革外,不再保留或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根除“事業局”。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