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分析」国储入市未“坐实” 国内豆市渐“冷静”

新豆上市后,河南部分产区行情受毗邻的安徽经营商持续倒购影响,出现超前大幅上涨,同时,外围豆区也出现联动。“徽派”停歇后,河南率先大幅回调,囤积豆源明显失去优势。各豆区在市场陷入极度观望状态后,纷纷呈现跌势。近期在市场积极去库存化的过程中,“少进慢补”现象令产区豆市极度“冷静”,许多存储的高水分豆源已经出现“起热”迹象,之后价格乱象多由此引起。

“火药味”散尽 沿淮豆“逆转”

河南许昌、漯河及周口地区黄豆行情在安徽许多经营商集中入市推动下,之前那种“车等货”现象使得价格一日多变,当地收购商放松质量和水分把控;同时,大部分商户也出现“越涨越不卖”的情绪。然而,“好景”过后,产区“火药味”慢慢散尽。

上周,河南上述区域开始调整行情,引发产区“乱象丛生”。仅过清粮筛的商户发现仓中出现“异味”,装车报价最低已出现4200元/吨,而比重筛豆源主流价格已回调到4300~4360元/吨,增压比重筛或带选的装车价4360~4400元/吨,与之前最高时相比下降140元/吨,部分现收豆源经精细加工后仍有4500元/吨的装车报价,产区这种价格跨度明显加重了市场观望情绪。

河南产区的价格乱象,对“徽派”打击太大,许多入市较晚的豆源价格已高于产区目前的外销价格,加上当地也有少量豆源开始入市,部分之前未参与赌市囤积的商户,多以4300元/吨收购,装车报价4400~4500元/吨,与囤积豆源成本接近。

上述情形对市场影响较大,随着市场观望加剧,即便有“少进慢补”的现象,对质量的要求也会比较苛刻,而对价格同样会产生“挤压”,至本年度末,均不会有太多利好能够刺激 行情发生反弹。建议囤积豆源应适时通风晾晒,即便加大成本,也切勿致使豆源劣变。

“支撑点”缺乏 苏鲁冀“失守”

受沿淮豆区行情大幅下滑影响,江苏、山东、河北境内市场采购量也大幅降低,其行情在缺乏支撑后明显下跌。至上周末,各地价格仍续跌不稳,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山东鱼台王鲁集散地行情是苏鲁冀产区的“风向标”,近几年大豆交易和流出量成为当地“新兴”产业支柱,实际上当地产豆量远低于交易量,许多豆源来自于外围地区,甚至还有辽、吉豆运回当地掺兑销售;因其大豆呈椭圆形,酷似关内豆,在上半年就有掺兑现象。新季大豆上市后,河南许昌、漯河、新乡等地豆源也被大批运往当地,更有毗邻的江苏沛县和河北豆源混入,这种标准的“杂花”豆已失去地产的优质。近日,因有不少外来豆源水分偏大,报价由4500~4560元/吨向4360~4400元/吨“滑坡”。

受“风向标”价格影响,外围产区即便“货真价实”,也被市场“冷待”。上周末,山东各地商品豆主流价格多在4300~4400元/吨;河北因加工设备落后,价格为4100~4200元/吨;苏北的沛县、睢宁价格也无力抗衡,价格已进入调整期,许多杂豆装车价由4500元/吨回落到4360~4400元/吨。苏北优质品种“徐豆20”价格4800元/吨显然偏高,有向4600~4700元/吨下滑的迹象;当地“大乳白”品种因生产量减少,则出现明显上涨,装车价由5700元/吨涨至5800~5860元/吨仍有市场采购。

苏北豆区的盐城、东台、大丰、南通、淮安等地品种繁多,价格五花八门,“腐豆”“翠扇”“黑脐豆”价格多在5100元/吨以上,各地掺混现象加剧,明显引起需求主体的警觉,但这些地区近日晚稻集中收获,卖豆量明显减少,收购压力减退使价格回落缓慢。

“假传言”印证 东北豆“安静”

东北产区上周传言中储粮将启动收购,但未能如期实现,产区收购情绪在期货豆粕大幅下跌显现后,加上国储陈豆拍卖价格小幅收窄,更有进口2船美豆的消息影响,产区贸易商过分看涨心理开始动摇。

近期各地燃油价格大幅上涨,东北各地玉米、稻谷、大豆集中入市,公路运输压力明显增加,运输费用上涨,也分解了大豆上行的动能。但上周末东北各地出现大幅降温,加上部分地区下了大雪或暴雪,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收购压力,加上各地收购主体之前对优质豆源的囤积现象引起许多豆农惜售,收购量减弱将促使价格企稳。

实际上,东北产区因今年优质商品豆源总量下降明显,中国大豆网调查数据显示,东北产区能达到商品级别的总量将比预期减少150万吨,且蛋白含量总体比去年低1%~2%。因关内大豆质量明显优于去年,市场前期采购量加大,但价格涨幅过快,促使市场采购停滞而转向东北,近期市场对东北豆的采购积极性明显好于前期。

上周末,东北内蒙古阿荣旗大豆收购价3540~3560元/吨,主流装车价3700元/吨;扎兰屯收购价3560~3600元/吨,装车价3620~3640元/吨之间,蛋白含量均为39%~40%。黑龙江海伦毛粮收购价3600~3660元/吨,主流装车价3800元/吨,分离的6.5规格长孔大粒已上涨到4000元/吨;尚志、五常装车价多在3640~3660元/吨;北安40%蛋白豆装车价3700~3800元/吨;宝清高蛋白41%~42%商品豆装车价3700元/吨,分离的大粒型在4000元/吨左右。

目前各地价格已经趋稳,许多人士称,幸亏国储没有启动收购,否则,若果真按传言中的价格,产区很难平静,库存将一边转移一边抢购,其价格很难企稳。

“卖价乱”显现 市场多“犹豫”

关内豆市涨得快、跌得更快,前期产区之间倒购大幅助推价格,市场经营商主动入市的均在低价时存储了大批货源,而被动入市采购的都是高价豆源。市场采购的早晚决定了豆源的价格高低,各地商户之间库存差距较大,大户囤积居多,小户随进随卖,而小户的价格变化较快。产区近日迅速下调价格,许多高价位豆源明显失去优势,因此各地市场近期所表现的“卖价乱”也在预期之中。

云、贵、川地区的市场库存比较多,因其气候特征优于其他地区,许多商户在产区价格3900~4100元/吨之间时已提前入市大批调购囤积,目前市场售价多在4500~4600元/吨之间,与产区现行价格接近。上述地区大的商户目前库存几乎至本年度末不补库也足够销售。江西南昌经营商库存也较多,库存转化期也将拉长到本年度末。

市场豆源在关内产区价格出现大幅下行后,各地经营商开始赊销给加工网点,待加工原料增加后将助推市场乱象,同时,商户的资金回笼也会迟缓。

市场观望加剧,产区低劣豆源分流受阻,行情企稳仍需时日,短期市场及产区均将呈僵持之势,但这种局面延续下去,优质商品豆“暗潮涌动”的可能性较大,一旦蛋白企业或国储入市,就会形成阶段性上涨局面。建议市场适时进行库存循环,避免“一哄而上”。

「独家分析」国储入市未“坐实” 国内豆市渐“冷静”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独家分析」国储入市未“坐实” 国内豆市渐“冷静”

中国粮食行业惟一公开发行的报纸

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粮食经济

新媒体业务电话:0371-681037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