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更多精彩,尽在公众号:驻外之家,看中国人在海外的生活工作故事。)

“记得妈妈说过,人年龄越大,对往事的记忆就越加清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本待续的书,一页一页翻看着属于我的书,过往变得如此清晰,不知道是不是我已经老了?(偷笑)”

——张娜老师,定居非洲尼日尔11年

“从小被像男孩一样培养的我。”

我叫张娜,我有一个爱我的先生,和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许是因为父亲既为家中长子,又是军人出身的缘故,所以在温柔善良的姐姐出世后,才有了我的到来。也因如此,从小,我就被像男孩一样培养着,这也为我未来在艰难的环境中生活奠定了基础。

“所以,有女儿的父母,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未来嫁得很远,就不要让她太坚强:-) 我开玩笑的~”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和我的孩子们在一起

父亲从军队退役后下海经商,而我,便成为父亲生意上的得力助手。

1991年,我被北京宋庆龄基金会选中,代表河北省去往日本参观访问。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画黑板报,找回了儿时的感觉

日本人的礼貌,日本孩子的热情,以及日本学校的体制(只在每天上午上课,与现在尼日尔普遍的学校一样)让我备受触动;在尼桑汽车制造厂里参观时,除了检验油漆的几个工人,其他工作全部由机器人完成。

当时我就觉得:国家的强大不是一时之势,而是渗透在了文化、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和朋友们在一起

于是,在2000年我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管理学院期间,便常常做兼职打发课余时间,用赚来的钱四处游走(温州龙湾、舟山、普陀山、杭州、无锡……),这也满足了我作为一个北方人对南方的好奇,也许我就是闲不下来吧!

03年时,心高气傲的我拒绝了雀巢公司给予的培训机会,只想着要去西班牙继续读书,这也是我当时的梦想。

直到2004年,我遇到了“他”,之前的梦想也就被改写了……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今天“过节”(结婚纪念日)~

(更多精彩,尽在公众号:驻外之家,看中国人在海外的生活工作故事。)

“为何在尼日尔一待就是11年?”

说到什么原因能让我一呆就是11年,我思考了一下,就两个字:生活,属于我和他的生活。

我的先生在97年拿着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就读于上海大学,毕业和我结婚后,他带着我来到了他的家乡——尼日尔。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全球流行的TATOO,用尼日尔传统草汁画就

看着日渐衰老的父母、9个兄弟姐妹有5个都还在读书,他有了回国发展的想法。

而当时的我不愿与他过两地分离的生活,所以,2006年,我们的第一个儿子在上海出生后,我们全家再次登上了飞往尼日尔的飞机,这一呆就是11年……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给孩子们上剪纸课

从来没有学过法语的我,在这个法属国家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以一个义工身份,在一所部队学校担任汉语老师。

简陋的教室、嗡嗡转的电风扇、40度的高温……在我面对这些活泼可爱的军人子女时,艰苦的环境好像都不复存在,当时唯一想做的,就是让他们明白我讲给他们的语言。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教室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意识到:语言学习真的很重要。也因此,我开始自学法语和郝萨语。

为了提高尼日尔人对中文的兴趣,我们走访了10几所小学去推广和宣传汉语教学,介绍现在的中国。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感谢我的学生们的陪伴

2016年10月29日,在尼日尔高等教育部部长、尼亚美市长和中国驻尼日尔使馆、商务处出席的情况下,我们与尼日尔的一所高校签署了开设中文课程的协议。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签约仪式

目前,这所高校学习过汉语的大学生已有186人。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关于尼日尔的二三事。”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赶集买了一只没有妈妈的小羊(有妈妈的不单卖),很是可爱

尼日尔位于撒哈拉沙漠,记得第一次来这的时候,我和先生出门,由于怀孕,我跟在他后面有点儿慢。这时候一个尼日尔人路过,冲着我先生说了一堆,看样子好像是在教育他?后来先生给我翻译,那个人当时说的是:

你不要走这么快留她一个人挺着大肚子跟在你后面,你要照顾她。

这件事让我小小的震惊了一下,不是很多人都说伊斯兰教的女人很没有地位吗?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开挂了…

在尼日尔,9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从不吃死亡的动物,所以,在这里,吃肉尽管放心,也因如此,我从当年的50公斤,“进化”到现在的70公斤……

这里的蔬菜品种虽不多,但绝无污染。况且,还有一些当地特色食物,比如:辣木树叶、苜蓿叶、黄秋以及翻译不过来的一些野果~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终于知道我为什么瘦不下来了……

在这里,人们依旧穿着传统服饰,延续着最传统的家庭教育,打架斗殴的现象极少,这些年我也只目睹了一次,还是在人多嘈杂的大市场一个非洲当地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发生了口角,但没有动手。

年轻人从不在长辈面前高声说话,孩子们也从不和长辈顶嘴,女人们普遍都待在家里相夫教子……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孩子们今天有美食可以享受了~

14年时,我在机场偶遇了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当时,远远听到有人在用中文叫我,回头一看,是一个帅气的军人,我正纳闷他是谁,为什么会认识我,他向我介绍自己,说:您还认识我吗?我是您的学生。

说实话,我不敢说我认识,因为我怎么也无法将眼前这个高大帅气的军人和当年那个孩子联系在一起。

他的出现,突然让我感觉到了作为一个汉语老师的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公众号:驻外之家,看中国人在海外的生活工作故事。)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教室坐不下了,只能让一部分孩子在外面玩沙子……

“我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2015年,我创立了汇才学院,尼日尔的第一个汉语言培训和托管中心。

11年在尼日尔的见闻,让我了解到:所有的华人和外国人,以及未踏足非洲,但和非洲有贸易往来的商人,对于非洲人普遍的看法是:非洲人没有时间观念。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有模有样

在非洲,人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除了祷告,去学校(现在也包括很多国家学校)基本都不守时:吃饭不准时,孩子们在家里一般都是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找家长要吃的;睡觉不准时;领导人不守时;医生不守时;汽车司机不守时……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之前说的那两样,基本上没什么事情和人是按时守时的。

(更多精彩,尽在公众号:驻外之家,看中国人在海外的生活工作故事。)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你好,我叫XXX

但是,往深层次一点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在尼日尔,普遍的一对夫妇(一夫一妻条件下)至少有3到6个孩子。随着经济等各方面的增长,金钱和物质带来的压力,改变和诱惑也越来越多。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擀面皮

越来越多的女人开始工作,这就造成了家庭里的孩子们没有人管,放学后,孩子们就在家里或者亲戚家里放养,延续着没有时间概念、没有规划的生活方式。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一游泳就兴奋

记得当地最好的一所小学的校长告诉过我,一个学生在学校上课两年,任课老师和他都没有见过孩子的家长。

一所存在了30年的学校,组织不起来哪怕一次家长会议。

于是,我萌发了一个想法:建立一所生活规划寄宿园。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一位担任国家议员的朋友时,他甚至回复我:“如果你开,我家里11个孩子都放在你那里。”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享受户外自然

所以,在创办汇才学院的这几年,我一直思索着:

如果我真的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简单的语言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让孩子们从小有计划、有规划、有规律的生活,才会使这个国家在未来有所改变。

可能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知识性的教育方面我还有所欠缺,但我可以从生活上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在汇才学院,孩子们的“舞蹈”

现在每天,学院里的工作人员在下午三点把孩子们从学校接过来,按照作息表吃饭、休息;学院的大学生们则来辅导他们学习、体育活动和课后的玩耍。直到晚上八点他们的家长来学校把他们接回家。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这“饺子”包得还挺像样儿~

这种教育模式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他们觉得有人既能帮他们“管”孩子,又有人能教育孩子,让他们省了不少心。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辅导学习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学院由于是租借的房子,场地有限。

随着和高校的合作,我也与国内的几所知名大学取得了联系,开通了尼日尔留学中国的服务通道,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加入教育行业,加入这个未来价值计划群体。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认真听讲

“说起得失。”

也许很多人会有疑惑:你来到非洲生活,你的家人支持吗?

的确,中国父母,大家都懂的,有这种疑问也很正常。每次我回国,他们虽未明说,但我感觉得到,家人们都还是希望我能回国发展。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孩子们的创意

我和先生已经度过了12年的婚姻生活,有11年生活在尼日尔。

就像普通的夫妻一样,我们之间也有矛盾和冲突,我也消极过,甚至想过放弃,但最终,我还是选择坚定,坚定自己的选择,坚定于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甜蜜一下

在学习做一个好老师、好妻子、好妈妈的过程中,乐观地享受每一天在尼日尔的生活。

回顾过去,说起得失,我觉得自己是被厚爱的。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热闹的party

我得到了太多: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份自觉很有意义的事业,但最重要的,是我得到了“成长”,学会了“理性”,学会了尊重自然,学会了“学习”。

但我同样也失去了一些东西。

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为什么不让女儿远嫁》。相信所有驻外的同胞都和我一样,对于家人的愧疚、独自消化的孤独……这也就是我的痛处和所谓的失去吧!

(更多精彩,尽在公众号:驻外之家,看中国人在海外的生活工作故事。)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汇才学院大合照

“希望你了解非洲,爱上非洲。”

对于来过和还没来过非洲的朋友,我希望你们能够放下心中的顾虑、优越感、落差感,能够对自己诚实。

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带着乐观的态度学习和发现美好,这样你们就会如我一样,惬意地享受非洲时光。

车上小朋友,车下大朋友

"Lemon Tree"

家里种了一棵柠檬树,那次因为我有些感冒,先生想要给我做柠檬茶。那天晚上,他走到柠檬树下,嘴里嘟囔着我听不懂的古兰经,然后摘下一颗柠檬。

后来,他告诉我,柠檬是这棵树的宝贝,而且他晚上也在休息,摘下柠檬是需要请求他的原谅的。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国外的朋友可以从Youtub 上看到。也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上帝也疯狂》,相信很多人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骑骆驼

经历了年少轻狂三份热度的时光、经历了孤独委屈、也经历了不被理解,但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

我走得真实、充实。

有人曾问我,如果有机会再选择生命里的一段时光,愿意回到什么时候。我告诉他,我选择现在的时光,此时、此刻,我珍惜和喜爱现在的自己,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我的过往。

我爱我的祖国,我也爱尼日尔,我的生命和力量有限,但我愿在有限的生命里开拓无限的空间。

希望有你与我同行。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张娜老师近照

创办尼日尔第一家汉语言学院——来自大上海的她为爱坚守非洲11年

这个善良温柔的女子为爱来到非洲,又为爱留在了非洲。她担任汉语老师,为中国文化在非洲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创办汇才学院,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有规划地学习、生活。她是人类的工程师,更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

如果你来到尼日尔,千万记得去汇才学院看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见一见这位温柔可亲的张老师。

——————————————————————————————————————

驻外之家,海外华人第一平台,温暖驻外人,欢迎你回家!我们讲述中国人在海外最真实的奋斗故事,拥有五十多个驻外国家微信群,用最优质的内容为您奉上独一无二的精神盛宴,更多精彩内容提前了解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驻外之家(ID:zhuwaizhiji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