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股市「春天論」 VS 央行:爲最壞情況做好準備

上來先給大家說個段子,證監會召開股民座談會,劉主席說A股的春天已經不遠了,嚇得我趕緊打開日曆看看,距離立春還有: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證監會:股市“春天論” VS 央行: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


進入10月中國股市猶如歷經了一場倒春寒般蒸發了近萬億市值,而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對於監管層者而言是非常忙碌的,先是有消息稱,深圳已安排數百億的專項資金幫助上市公司化解流動性危機;昨日證監會主席劉士餘更是提出了“春天論”。


證監會:股市“春天論” VS 央行: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



昨日午後三時許,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中信建投北京東直門南大街營業部,與部分私募基金代表和個人投資者座談,就一些具體措施進行了討論,劉士餘認真回應了一系列意見和建議,同時表示,現在股市的感覺像是在冬天,既然冬天已經來了,春天也就不遠了。

今日證監會官網發文稱,與會的私募基金和個人投資者代表共15人。大家從多個角度分析了今年以來A股市場下行幅度與壓力偏大的基本原因,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以深化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為主線來提振市場信心。

建議提升股市戰略地位,深化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包括交易制度在內的基礎性制度,減稅讓利支持私募基金髮展,引導長期投資行為,培育機構投資者,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宏觀管理和監管部門及市場投資者均應強化逆週期意識,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據小編所知,昨日三個券商中信證券、銀河、中建投各找五個客戶,一半私募基金、一半個人大戶。證監會方面發行部、機構部、市場部主任陪同,會議上有投資人建議:

1、首發節奏仍快了,2、放開併購重組審核,鼓勵優質資產注入激活市場,3、平準基金通過ETF,不要只買大盤指數股,過於體現偏向性,4、減少對二級市場的窗口指導和電話勸誡,5、讓優質企業在國內上市,爭取中國資產定價權,6、私募增值稅計徵明顯不合理,為了抵扣年底賣出虧損品種,增加了市場波動性。

就在昨日同時,央行行長易剛在2018年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就中國經濟、貿易摩擦、貨幣政策等發言及答問(全文附在第二篇)。易行長不但把央行後期對經濟形式的判斷說了,也把央行未來的打算說了。


證監會:股市“春天論” VS 央行: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



關於貨幣政策,他表示當前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既未放鬆,也未收緊。貨幣政策工具箱中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可以運用。至於貿易摩擦,將會造成很多問題,導致負面預期和不確定性,使市場產生緊張情緒。而貿易摩擦和徵收關稅又會對中國經濟產生結構性的影響。

最後易綱認為要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目前尚未到最壞的時刻,未來的貿易盈餘會縮減,而且接下來貨幣政策會比較寬鬆,也有實質性的讓利政策。

截止今日收盤三大股指均跌超1%,滬指報收在2568.10點跌1.49%;深成指報7444.48點跌1.51%,創業板指報1250.22點跌1.43%。

資金方面,截至10月15日北向資金淨流出9.82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淨流出13.10億元,當日餘額533.10億元;深股通資金淨流入3.28億元,當日餘額516.72億元。

融資方面,上交所及深交所的融資餘額時隔兩年多再次跌破8000億整數關口。截至10月12日,兩市融資餘額合計報7930.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125.78億元。上一次兩市融餘額跌破8000億元至少要回溯到2016年5月。

在小編看來,在去槓桿、聯儲加息、貿易戰三大鐵拳的重擊下,不同風險資產調整有先後。股市反應最敏銳,是最先調整的,當前上證是前高的1/2,創業板是前高的1/3;信貸資產的問題才剛剛開始暴露,或許最壞的時期還沒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