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金庸先生和他的儿女们”浅谈家庭教育

据明报消息,明报创办人、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享年94岁。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而他本人曾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后来又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

透过“金庸先生和他的儿女们”浅谈家庭教育

金庸是文坛巨匠,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有二子二女,四个孩子的人生经历大相径庭。

金庸先生在鲁豫采访他的一期节目里,谈到他对孩子的教育。他说他是没有完全管的,他不完全干涉子女的爱好,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可见他是一位特别民主的爸爸,他的四个孩子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他也是很支持的。我猜想大儿子的早逝最让金庸痛心疾首吧!

金庸的大儿子叫查传侠,这也是最像金庸的孩子。查传侠遗传了金庸的文学天赋,他对武侠小说也非常感兴趣,金庸曾经多次称赞儿子早慧,谁知道査传侠年纪轻轻便与世长辞。

查传侠从小就展现了惊人的天赋,他四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全本《三字经》,六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增广贤文》,外界都称他为神童。事实上,这个孩子确实是金庸最爱的儿子,也是金庸最看好的孩子。

透过“金庸先生和他的儿女们”浅谈家庭教育

儿子十九岁的离世让金庸心痛不已,三四年才释怀。晚年的金庸回忆起来很心痛的同时也有些许的骄傲,大儿子学习成绩很好,是自己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只是心理素质太差,经不起挫折,跟爱人吵吵架就上吊自杀了,金庸先生谈起时还是很悲痛。后来金庸亲自把儿子的骨灰接回香港,这个唯一继承文学天赋的儿子就这样离开了。

金庸先生在鲁豫访谈录中,谈起他的两个女儿很乖巧听话和两个女婿也很满意,满脸笑容,老人家说他很幸运!

查传诗

金庸的长女叫查传诗,人称“小聋女”。顾名思义,查传师的耳朵失聪。查传诗的长相非常甜美,她却在五岁的时候因为发烧注射庆大霉素,导致双耳失聪。虽然双耳失聪,但是查传诗的事业非常优秀,曾经在香港明报集团工作,现在在内地一家财经电台当总监。丈夫是赵国安。其职业是记者、编辑、电台总监,极少公开露面,在家相夫教子,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

透过“金庸先生和他的儿女们”浅谈家庭教育

查传讷

查传讷,1963年生,金庸最疼爱的小女儿,是金庸与前妻朱玫所生。

查传讷12岁拜水墨画家丁衍庸为师,可惜入门两年后师父便辞世了,从此她开始自学,2007年前学习中国画,以后才开始学油画。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查传讷曾经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四川灾区筹款。潘耀明看过查传讷的画,觉得她的画很有灵气。

2011年5月15日至26日,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查良镛)的女儿查传讷在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为香港贫穷弱听儿童筹钱买助听器。可见很有爱心,将父亲的“侠义”之心贯彻的很好!

金先生谈起自己的二儿子的时候,也是满脸的宠溺溢于言表。

透过“金庸先生和他的儿女们”浅谈家庭教育

查传倜

查传倜,男,祖籍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金庸的二儿子,曾负责父亲金庸书籍的出版工作。同时查传倜对川菜、粤菜、印度菜、法国菜有研究,师承以美食为本的著名美食家蔡澜,现在深圳一家高级酒楼当美食指导。查传倜也曾开过私房菜馆。

查传倜长得酷似金庸,比父亲胖一些,是位美食家。

他作为普通人,投身饮食业,闯出了自己的事业而受人称赞。体态圆浑及光头的查传倜不靠父荫,爱“我行我素”,曾在北角开设食肆。由于一副街坊打扮,外人很难猜到这位我行我素的小老板,就是大名鼎鼎的武侠小说家金庸(查良镛)的儿子。

那他是怎么走上美食之路的呢?

透过“金庸先生和他的儿女们”浅谈家庭教育

查传倜自认不是读书材料的查传倜早就决定要走自己的路,曾坦言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读书成绩平平。他表示:“小时候,我与兄长査传侠同在圣保禄学校读书,兄长成绩优秀,深得师长欢心,我就非常顽皮,要被教务处罚企。”此外,精于管理的查传倜,原来在英国上学时选读会计,曾做了近10年会计工作,后来转到出版社做事,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吃。

他最希望能将嗜好发展成自己的事业,开始时为报章杂志写食评,自号“八袋弟子”,所谓“八袋”是指柴、米、油、盐、酱、醋、茶和酒,以示好的菜色都与它们分不开。

他与朋友合作搞了一个小餐馆,名为“食家菜”。他虽嗜吃,却不会烹调,不懂下厨,于是负责管理和试菜。那些让人会心微笑的菜名,如“八戒相思又一年”、“如花邂逅负心人”等都是他的杰作。他的信条是“搞饮食也要娱人娱己”。

透过“金庸先生和他的儿女们”浅谈家庭教育

对于父亲,查传倜认为:“对我来说,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家,而查良镛是我的父亲。”

金先生已于昨天傍晚去世,但他留给我们的“侠客精神”将永垂不朽。

此时,我不由的想起北宋黄庭坚的诗——《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先生不在,侠气、风骨和精神长存!

透过“金庸先生和他的儿女们”浅谈家庭教育

从金庸先生和他儿女的发展来看,金庸先生对儿女的教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

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和想法,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比如他的第二个儿子。

第二

金庸先生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小女儿喜欢画画。

第三

金先生不以传统的家长权威、独裁,来干涉自己的孩子,可见是一位开明的父亲,给孩子们自由的思想。他友好的和孩子们交流,虽然知道孩子们有些许叛逆,不听话,但还是遵从了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学习、生活、工作,每个孩子都很优秀,也很有“侠客”的风骨和爱心!

第四

金庸先生意识到挫折教育,孩子要有强大的内心,足够面对外界的非议、质疑、斥责等,不要动不动就上吊自杀等。

第五

金庸先生智慧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也就是我们挂在嘴边的:“活到老,学到老。”

所以他对大儿子的早逝痛心疾首,自己学习佛教,从中汲取智慧,大概三四年才慢慢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透过“金庸先生和他的儿女们”浅谈家庭教育

我们现在做父母的是不是从中感悟到了更多,孩子不只是学习好就好,有健康的体魄、“侠义”之心、还要有“强大的内心”和“自强自立”的意识等,我们缅怀“一代宗师”的同时,是不是也该传承他那“侠客”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