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日記‖有趣的科學課

留美日記‖有趣的科學課

Jonathan , Hannah

在美國上學快三個月了,我感覺美國的很多課都和中國的不同。在這邊,音樂課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選修的,分管樂和絃樂,每天都要上;地理和歷史是融合在一起的,語文課在這裡叫語言藝術,每天只有一節。我最喜歡的是科學課,因為它富有想像力、實踐性強、生動有趣。

1.富有想像力

第一次實驗課之前,老師發給我們一份6頁的實驗報告,題目叫做《尋找水的挑戰》。老師知道我剛來,英文不夠好,還專門給我打印了一份中文的。

實驗報告開頭大致告訴了我們實驗的背景:2068年,地球已經被嚴重汙染,不再適合生存了。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艱難的挑戰:尋找水。我們的飛船發現了四顆溫度適宜人類生存的行星,上面各有一種液體。我們需要通過小組合作,測試出最像水的液體。


留美日記‖有趣的科學課

(谷歌翻譯不夠準確,感激老師的用心)



我們需要測試這些液體的以下屬性:內聚力、沸點、冰點、浮力、PH值和導熱性等。各個小組經過一週的“奮戰”,終於測試完了。實驗過程中大家很興奮,也很專注。在測試沸點的時候,有一組很困惑,因為過了五分鐘了溫度還沒升起來。大家想,是不是這個液體沸點太高了。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電爐的開關都沒打開,全場都笑趴下了,老師也忍不住笑了。

在這過程中,我覺得比較難的是測PH值,因為測出來顏色感覺都差不多。需要非常仔細地辨認,才能對上PH表的數值。最難的是最後寫實驗,因為我們需要給聯合國寫一封信,彙報我們的實驗結果。在報告中,我們需要描述每種液體的特徵,做出總結,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對這個實驗,我的體會就是,它有一種很強的代入感,讓我感覺就像置身在那個場景當中。同時,又負有一種責任感,像是肩負著拯救人類的責任一樣。


留美日記‖有趣的科學課


2、實踐性強

這邊的科學課與國內不同的是,實驗特別多。從開學到現在,我們還做了氣體、固體與液體的異同,物質轉換的實驗,密度測驗,太陽系行星重力測試(電腦上完成)等七八個實驗。

一般,老師會在課前準備好實驗器械,在黑板上寫下一道基礎科學題,來引入今天的實驗。然後會發一張單子,上面寫著實驗的步驟和注意事項。接下來,老師就把大部分的時間都交給我們了。每次課有半個小時左右都是我們自己在做實驗,老師只用在旁邊看著。

實驗做完後,還剩下幾分鐘的時間,老師會發一張練習,上面有實驗以及相關知識點的總結。一般是填關鍵詞。

在國內類似的課,像物理、化學和生物,大部分時間老師都是講課本上的知識點,讓我們抄概念,做實驗只是小概率事件。相比而言,我更喜歡美國科學課的這種學習方式,因為我自己就挺喜歡動手的。通過實驗,學到的東西印象都滿深刻的,而且進一步訓練了我的動手能力,讓我做事更認真。

比如,密度測試的一次實驗要求我們在電腦上,對某種物質的重量與大小進行計算,再把該物質放入液體中(液體密度可調整),看是否會沉下去。當時,我不小心把液體密度調錯了一個小數點,結果只有一樣東西沉了下去。我頭都大了。後來一檢查,發現了原因,趕緊進行修改,實驗得以順利完成。這告訴我,科學需要極其精確和認真。


留美日記‖有趣的科學課

3、生動有趣

我喜歡科學課的一個原因就是老師超有趣,而且脾氣很好,很少責備我們。

在講密度這一章的時候,老師取出兩大袋糖果,一袋是士力架,一袋是奧利奧。我們一看,口水都流出來了。老師讓我們每組各取一顆士力架,一個奧利奧,分別放到天平上稱重。然後,給我們每人發了把尺子,讓我們測量並計算出它們的體積,並推測它們是沉還是浮。然後,老師讓我們把糖果放到水裡,驗證我們的推測是否正確。這時,Max同學問道:“做完實驗後,我們可以吃掉這些糖嗎?”同學們都笑了。老師說:“這個水是很乾淨的,但是紙杯是不是乾淨的,我就不能保證了。你想就吃吧。”Max用手撈了撈糖果,還是沒敢下嘴。

我感覺老師好壞,用糖果來引誘我們,又讓我們不敢吃。

另一次,老師講到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講了一會兒,大家都有點無聊。這時,老師問:“誰有新的HB鉛筆?”Geiger同學立馬舉起了手。老師拿過他的鉛筆,一把掰成了兩段,說:“大家看,這就是物理變化。”Geiger瞪大了眼睛,捂著胸口,心疼他那支新鉛筆,同學們都笑了。老師偏過頭,對他說:“沒事兒,我待會兒幫你粘上。”

老師拿出一盒火柴,點燃了鉛筆,說:“這就是化學變化。”Geiger同學做出了要哭的表情,全班笑得更大聲了。老師把兩段筆拼了一下,發現拼不上了,全班這時更是笑得東倒西歪。這時,真想求Geiger同學的心理陰影面積,但我相信他這輩子都忘不了什麼是物理變化,什麼是化學變化。最後,老師拿了講臺上的一支2B鉛筆還給了他。

總之,科學課是我每天都非常期待的。我希望自己能越學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