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据香港《明报》2018年10月30日19.25报道,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终年94岁。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金庸在1924年3月10日出生,曾经创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家传户晓的小说。

一 一部百年武侠小说史,自还珠楼主以下,名家辈出,惟金庸名头最盛、享誉最长,横扫华人世界。他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十余年间写下15部作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联中的14个字,正是他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还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剑》。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开始武侠小说的创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

1955年,《大公报》下一个晚报有个武侠小说写得很成功的年轻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即将完结,而他的创作又到了疲惫期,于是,报纸总编辑邀请金庸将武侠小说继续写下去。

虽然此前从未写过小说,但凭借他对武侠小说的了解与喜爱,金庸还是答应接替梁羽生的任务。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拆开,做了一个笔名,《书剑恩仇录》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作品一炮而红。

此书成功之后,金庸又在短短的几年内创作了《碧血剑》《雪山飞狐》和《射雕英雄传》等作品,一时间风靡全港。十余年间,他写下15部洋洋大作。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80年代初,广州一家杂志开始连载《射雕英雄传》,金庸的武侠小说正式进入内地。时至今日,即便你始终不曾看过他的原著,但其作品在两岸三地不断被改编成的影视剧,可能也是陪伴你成长的一个标志。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虽然作家王朔曾批评金庸小说是现代社会四大俗之一(还包括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四大天王),但金庸倒不觉得这是一个坏的批评,他说俗就是接近很多人,或者很多人喜欢它。

确实如此,金庸的武侠小说受到了社会各阶层读者的欢迎,他曾获得了两岸三地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也被普通的男女老少所喜爱。

1972年,《鹿鼎记》连载结束,金庸宣布封笔时,不少读者为之遗憾。

二 金庸出生的浙江海宁查家,康熙曾题词"唐宋以来望族,江南有数人家",在家风的熏陶下,他自幼喜读书,被称为"书痴"。犹段誉被爹娘取乳名"痴儿",段誉痴情王语嫣而无果,他痴情于夏梦而无果;段誉远离荣华到处游逛习得一身绝顶武艺,他自幼离家以一己之力取得诸多成就。

1959年创办《明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武侠,排版工人总是等在桌前催促。苦心经营三十余年,终于把《明报》办成了香港最大的报纸之一。却于1993年主动辞去董事局主席一职,他对一切都若即若离,像段誉一样可不可能都是无所谓。凡做的一切,问心无愧就好。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很早之前有人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

他回答:"人生,就该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他写武侠,开启了一个新的武侠时代,被誉为"一代宗师",功成名就后,金盆洗手;他办报纸,《明报》成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登峰造极后,挂冠而去;他做学问,全院七个系,他能教六个系;一觉自己学问不够,81岁高龄又赴英国学习;他建书社,书舍建成后,退隐江湖,把云松书舍捐出以回报社会。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李白有两句写侠客的诗,说的应该就是金庸吧。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而金庸族谱旁系姻亲关系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比如: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

蒋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钱学森——金庸的表姐夫(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

琼瑶——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鲁豫说:"金庸年纪很轻的时候有两个传奇,一个是15岁就赚到一笔足以支撑他读完大学的钱,另一个是中学、大学期间被学校开除两次。这两个传奇,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金庸一生的性格特点,善于经商、侠义精神。

在完成了一次次谢幕后,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儿女情长今犹在

江湖侠骨已无多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