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到底跑多少場馬拉松才算合理?

一年到底跑多少場馬拉松才算合理?

如果你被別人問道:“一年到底跑多少場馬拉松比較合適?”這個問題,你會怎樣回答呢?相信有些跑友會不假思索的回答,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錢,自己能參加多少場就參加多少場。

一年到底跑多少場馬拉松才算合理?

有些跑友會因為看到別人跑全馬,自己也把第一個跑步目標設定成全馬。有的人甚至跑步還不到半年,就開始狂刷全馬,衝擊PB,甚至每隔一兩週就“背靠背”地參加不同的馬拉松比賽。

但事實上,頻繁參賽不僅不利於健康,而且還不利於你跑步水平的提高。想跑出好成績的跑友,還是需要像專業運動員一樣多訓練、少比賽,厚積薄發才可以。


一場馬拉松需要準備多長時間?

人們常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沒有足夠訓練、沒有足夠跑量就不要輕易嘗試馬拉松,那麼,究竟需要經過多長時間的準備才能參加馬拉松呢?

一年到底跑多少場馬拉松才算合理?

1.備賽時間

從科學角度出發,對於初次跑馬者而言,參加全程馬拉松前需要具備8~12個月的持續性系統訓練,對於已經參加過馬拉松且長期堅持跑步的資深跑友,至少也需要6個月的系統訓練,最短備賽時間不得少於3個月。

如果你計劃參加半程馬拉松,對於初次跑馬者而言,需要持續性系統訓練3~6個月,對於資深跑友,至少也需要2個月的系統訓練,最短備賽時間不得少於1個月。

2.備賽跑量

為全馬而備賽,理想月跑量應當達到150-200公里,至少也需要達到100-150公里。

為半馬而備賽,理想月跑量應當達到80-120公里,至少也需要達到60-80公里。

跑全馬前的1-2個月至少應當跑過一次30-35公里

;跑半馬前的1-2個月至少應當跑過一次10-15公里


每天長距離慢跑,不等於高效備賽

有些跑友一直在堅持長距離慢跑,並且認為這就是在為馬拉松比賽做準備。那麼這種觀點到底是否正確呢?如果你的目標是通過跑步健身減肥,你堅持做到了每天跑步或者每週跑步,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做得很棒了。

一年到底跑多少場馬拉松才算合理?

但是,如果你的目標是健康無傷地完成馬拉松比賽,或者是在比賽中實現PB,僅僅只是堅持重複的LSD跑,那麼你做得還遠遠不夠。因為只保持一種速度進行LSD跑效率較低,訓練缺乏變化,枯燥單調。

如果想要更高效的進行馬拉松備戰,除了積累必要的跑量,要把不同配速的訓練進行組合。LSD訓練要結合配速跑、抗乳酸跑、間歇跑和衝刺跑等訓練。不同速度的跑法合理安排,就可以全面發展人的機能能力,從而幫助你真正高效地備賽。


為何不提倡跑友頻繁跑全馬?

1.身體狀況會變差

每次到達30公里的運動量極限點,造成的身體損傷恢復更慢,如果頻繁衝擊這個極限,沒有足夠的餘地來恢復、調整,那麼疲勞就會積累,長期下去就可能引起身體狀況變差、運動能力反而不斷下降。

2.賽前訓練不繫統

全馬的準備和恢復週期很長,如果頻繁參賽,一年整個十幾場全馬,那麼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比賽階段,很難保證一段沒有比賽、能靜下心來訓練的準備階段。而恰恰是這樣的準備階段,才是對水平提高最重要的。

3.容易出現過度疲勞

有些跑友給自己定計劃,每月一場馬拉松,甚至一個月參加四場馬拉松,週週都有比賽,這在專業人士眼裡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如果週週都有比賽,月月都有比賽,極有可能引發疲勞積累或者過度疲勞,導致傷痛、心臟受損等不可逆的問題。

4.引發傷病幾率高

長距離比賽對於心臟、肌肉、關節的消耗是客觀存在的,這也驗證了頻繁參加比賽的跑者出現傷病幾率較高的原因。沒有訓練去跑馬拉松比賽,頻繁參賽就是自己的身體跟過不去,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一年到底跑多少場馬拉松才算合理?

一年參加多少場馬拉松比較合理?

事實上,專業馬拉松運動員為了取得好成績,一般一年內也就參加1-2場比賽,最多也就是3場,因為馬拉松運動對於身體是極大的消耗,對於專業運動員而言,需要較長的時間的準備和賽後很長時間的調整恢復。


也許很多跑友會說,我們又不是運動員,我們也不追求成績,只是體驗和完賽而已,因此,我們可以參加多場比賽。這句話有一定道理的,但這絕不等於頻繁參加比賽。

一年到底跑多少場馬拉松才算合理?

對於初次跑馬者而言,參加全馬前需要具備8~12個月的持續性系統訓練,這就意味著初次跑馬者為自己設定的合理的年度參賽數量也就是1場。對於有跑馬經驗的資深跑友而言,最短備賽時間不得少於3個月,這也就意味著資深跑者的年度參賽數量4場最為合適。


【咕咚互動】#咕咚一下,你一年會參加多少場馬拉松呢?

一年到底跑多少場馬拉松才算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