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

路遙《人生》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成名作,影響千萬青年的勵志名篇!《人生》,中篇小說,是著名作家路遙的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

路遙《人生》

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歲時,我是蹬天輪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馬雲

30年閱讀史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路遙的《人生》。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個上中學的孩子。這麼多年我看過很多作品,都對我的電影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我幫助最大的反而是這本《人生》,它讓我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賈樟柯

路遙《人生》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雖然時代不同,但發生在高加林身上的事,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在經歷著呢?每個人的人生總是在經歷著這樣那樣的意外,有喜有悲,不能叫你處處滿意,但我們還是要熱情的活下去。1982年的《人生》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希望它能影響到更多人。

路遙《人生》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1982年,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路遙《人生》

主人公是高加林,他高中畢業回到村裡後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對於高加林來說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終於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路遙《人生》

《人生》以農村題材為主,通過對農村和城市交叉地帶的社會生活作了深刻的反應,對當代青年的人生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這部作品廣為人知,其主人公高加林是大家極其熟悉的一位形象,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青年對人生道路的選擇。

路遙《人生》

高家林是路遙所塑造的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悲劇形象。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出來的孩子,他自小就對古老守舊的鄉村習俗耳濡目染。然而在突飛猛進的現代文明衝擊下,有知識的他在思想上從來沒有當農民的準備,他渴望離開這貧瘠落後的土地,到更廣闊的天地去生活。正是這種渴望讓他不斷的創業,不斷的在希望與絕望之間徘徊。生活中的大起大落和理想的破滅都給他以致命的打擊,無論在命運上還是愛情上他都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可以說,高加林的命運悲劇是造成他愛情悲劇的因素,而愛情悲劇正是他命運悲劇的集中體現。

路遙《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曲的奇妙在於其故事情節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於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些什麼,就像高加林在公社小學當民辦教師並夢想著熬成公辦教師時,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被別人背後陷害,一下子被同村村長的兒子三星所取代;在自己準備在農村紮根,與劉巧珍生活一輩子時,又一下子迎來了自己在縣勞動局當局長的二叔,最後被馬佔勝走後門安排到了縣委當了一名通訊幹事;就在他在縣委宣傳部裡幹得紅紅火火,準備和黃亞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夢想時,又一下子被張克南的母親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老老實實的當一名社員。人生事事都難料,但我們卻要事事努力,以一種積極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未來。

路遙《人生》

不要因一時的飛黃騰達而沾沾自喜、如狂似醉,忘卻了人生旅途中的荊棘。也不要因一時的挫折和失敗,而放棄對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在這個繁雜、浮躁的社會中,我們須與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吳哲一樣,時時懷著一顆平常之心。這樣我們才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浮躁、消沉,迷失自己前進的方向。

路遙《人生》

人生只有一次,正如《童夢奇緣》中馮小剛的那句經典臺詞所說的一樣:生命是一個過程,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所以我們要把握人生,把握人生的未知性,把握人生的抉擇,把握人生美好的愛情、把握人生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懷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揣一顆事事平常心,走好奇妙人生的每一步。

路遙《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