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長沙會戰

日軍漸漸意識到,要抽調更多兵力發動太平洋戰爭,對付自己即將迎來的強大敵手美國,必須迅速解決中國戰事,徹底解除 第九戰區對武漢地區的軍事威脅。

早在 1931 年,蔣介石就提出了持久戰的概念,但未形成系統的軍事理 論。1937 年初,著名軍事學家蔣百里在自己的軍事著作《國防論》中,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

1938 年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毛澤東發表演 講時提到:日本是退步、寡助的小國,中國是進步、多 助的大國,註定了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敗局。

第二次長沙會戰的結果徹底驗證了他們的觀點。

1941 年 9 月, 日 本 大 本 營 決 定 提 前 實 施 所 謂 的 “南進策略”,而太平洋上的美軍正是這一前進路上的絆腳石。中日戰爭進行多年,日本將大部分兵力放在這一戰場上。這次如果對手再增加一個軍事強國,日軍兵力很快將會捉襟見肘,到時就不得不從中國 戰場上抽調兵力。

第二次長沙會戰

蔣百里

但是如果從中國抽調兵力,日軍大本營不得不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中 國軍隊極有可能會進行的反攻。日本當然不願意看到自己花費極大代價侵佔 得來的城市,再一個個被中國軍隊奪回。但是日本國小地小、人少、兵少的 弊端隨著戰局的不斷深入和擴大,逐漸顯露,日本快到了無力承擔戰爭的階段。

為了抽調更多兵力發動太平洋戰爭,對付自己真正的敵手美國,日軍必 須迅速解決中國戰事,徹底解除第九戰區對武漢地區的軍事威脅。

1941 年 9 月 10 日,日本第 11 軍司令官阿南惟畿中將制訂代號為“加號 作戰”的計劃,命令所部於 18 日正式發起長沙戰役,企圖一舉佔領長沙地區。

日軍具體部署如下:第 3 師團、第 4 師團、第 6 師團主力以及第 18 混成 旅團的三個大隊,第 33 師團和第 401 師團的第 214 聯隊、第 215 聯隊,分 別由鄂中和武漢地區逐漸向岳陽集結;第 14 獨立旅團的三個大隊分別由贛北 和鄂南地區逐漸向臨湘、岳陽集結;第 6 師團的兩個聯隊逐漸向忠防、桃林、西塘一帶進軍。 日軍對此次作戰高度重視,為確保萬無一

失,另派出兩個獨立炮兵聯隊和兩個獨立工兵 聯隊,由武漢向臨湘、岳陽集中。此外,日本 海軍陸戰隊攜軍艦 30 餘艘、汽艇 200 餘隻、飛 機 100 餘架,沿長江向洞庭湖集結,為步兵進攻 作掩護。就這樣,日本陸海空三軍約 12 萬餘人,一路直撲湘北。為了修築通往長沙的簡易公路,保障後勤給養的運輸,日軍還強徵民夫 15 萬人。

第二次長沙會戰

阿南惟畿

面對日軍的囂張氣焰,第九戰區調集 3 個集團軍 12 個軍 33 個師,分別在 贛北、鄂南、湘北設置防線,另派第 99 軍 197 師負責阻擊湘西一帶登陸的日軍。

軍委會直轄歸第九戰區督訓的第 26 軍、第 10 軍,分別集結瀏陽、衡山 附近地區,負責機動作戰。

第九戰區預定的反擊作戰計劃如下:

敵如以主力從楊林街、長樂街、福臨鋪道及粵漢鐵路兩側地區向長 沙進犯時,則誘敵於汨羅江以南、撈刀河兩岸地區反擊而殲滅之。我軍 在關王橋、大荊街及金井、福臨鋪、慄橋、三姐橋一帶,構成縱深強固 陣地,步步為營,抗擊敵人。然後轉用贛北、鄂南兵力,於楊林街、關 王廟、長樂街、平江、沙市街、永安市方面,自東向西側擊,並以有力 兵團緊銜敵尾,打擊敵人。

一場大戰就此爆發。 就在日軍全力進攻時,天空中忽然出現了日全食奇觀。

要知道,天狗食日的傳說不僅流傳於中國,日本不少地方也有這一說法。

看到這一天文現象,日軍官兵大為恐慌,紛紛談論國旗被天狗吃了,可能預 示著這次攻打長沙比上次更加兇險。

剛開始,阿南惟畿對這一天象還不以為然,他甚至還饒有興致地在日記 中記載:“21 日是少見的日全食,由 13 時 15 分(東京時間)開始,太陽形 成下弦的月牙形,周圍一帶有如同黃昏的昏暗,不久,太陽就被黑暗吞噬。” 後來,阿南發現部隊中一片恐慌,已引發士氣下挫,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即下令嚴懲那些動搖軍心的傳謠者。

9 月 18 日拂曉,日軍集結 44 個大隊共 10 萬人馬,對新牆河正面的中國 守軍發起全線攻擊,長沙會戰瞬間進入白熱化狀態。在日軍強大的攻勢面前, 中國守軍處於下風,多處陣地被佔領。

第二次長沙會戰

中國軍隊從長沙天心閣向日軍發起衝擊

9 月 20 日,蔣介石急令加強防禦和反擊,“保持主力於外翼,力求攻擊 敵之側背”。薛嶽接到指示,制訂出在汨羅江兩岸與敵決戰的預定計劃,電令各部堅決阻擊日軍。但日軍情報部門截取並破譯出第九戰區司令部發往各軍的電報, 阿南惟畿立即改變作戰策略,組織部隊包圍了第 27 軍、第 26 軍、第 10 軍。

9 月 22 日,日軍向 37 軍主陣地發起進攻,激戰三天後突破了防線。

24 日上午,日軍在航空兵的協同支援下,向從衡陽北上至高橋、金井、 福臨鋪一線佈防的第 10 軍發動進攻。

25 日,日軍第 4 師團趕到前線,集中火力進攻第 10 軍第 3 師。

26 日,第 10 軍各部陣地先後被攻佔,殘餘兵力被迫向撈刀河南岸轉移。 日軍乘勢一直攻到距長沙不遠的撈刀河北岸。

此前第九戰區將重兵擺放在汨羅江防線,對長沙近郊的作戰準備相對不 足,長沙市區的防禦也出現極為空虛的情況。9 月 25 日,薛嶽電令夏楚中的 第 79 軍、鄒洪的暫編第 2 軍、王耀武的第 74 軍火速趕來支援。

電報再次被日軍破譯。阿南惟畿得知這一消息後欣喜若狂,立即調整戰 鬥部署,企圖一舉殲滅第 74 軍,以報萬家嶺之仇。

第 74 軍遂陷入重圍。雙方在春華山一帶展開激烈的戰鬥。軍長王耀武在 隨身衛士的保護下,率殘部撤離戰鬥,轉移至瀏陽河南岸。

日軍緊追不捨,強渡撈刀河,直逼長沙城。國軍暫編第 2 軍 98 師奉命在 城北阻擊日軍。無奈日軍裝備精良,很快突破第 98 師陣地,進入長沙,與中 國守軍展開激烈的巷戰。

9 月 30 日,日本援軍第 4 師團抵達前線,長沙危在旦夕。

此時“上天的懲罰”終於應驗。就在日軍拼命進攻長沙之時,宜昌在中 國軍隊的攻擊下岌岌可危。

宜昌是距重慶最近的戰略要地,1940 年 6 月被日軍攻陷。駐防此處的日軍第 11 軍 13 師團抽調 30%的兵力支援長沙作戰,僅留下 1 萬多人防守。

9 月 6 日,蔣介石收到宜昌日軍兵力不足的情報,下令第六戰區司令長 官陳誠進攻宜昌,以此策應在長沙會戰中苦苦支撐的第九戰區。

9 月 23 日,陳誠調集 15 個師向宜昌發起猛攻,在 150 門火炮的支援下, 國軍迅速奪取了宜昌日軍設在外圍的據點。

第二次長沙會戰

給宜昌援軍送軍糧


日軍被迫從進攻長沙的日軍中抽調部分兵力增援宜昌,這樣一來給了連

日征戰的國軍喘息的機會。 就這樣,採用圍魏救趙的策略,神奇般地扭轉了第九戰區的被動戰局。

日軍由於戰線延長,補給嚴重不足,於是派出 50 多輛裝甲車、1 000 多 名士兵將糧草運往前線。結果運輸部隊遭遇伏擊,全軍覆沒。

10 月 1 日,阿南惟畿得知後勤運輸線多處被切斷和破壞的消息,只得宣 布此次作戰目的已經實現,命令各部撤出戰場。當天下午,圍攻長沙的日軍

開始撤退。

薛嶽偵知日軍後撤的消息,立即命令第九戰區各部發起追擊。

10 月 6 日,日軍全部退回新牆河北岸,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 這次會戰歷時 33 天,中國軍隊傷亡五萬餘人,斃傷日軍兩萬餘人。其中,宜昌戰役作為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主動發起的攻擊戰,殲滅日軍七千餘人,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士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