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民间故事——猫头开花(外一篇)

泸州民间故事——猫头开花(外一篇)

猫头开花

龙贯山是泸县第二高峰,位于泸县西部,泸州市20强乡镇之一的天兴镇,距县城福集15公里,是泸州市与自贡市的界山,那里松涛阵阵,是避暑的好地方。有泸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口古井,犀牛脚板印,土匪洞,松林及沙洞等景点,泸州电视台曾做过报道。

泸州民间故事——猫头开花(外一篇)

龙贯山是纯天然景区,与周边比起来,有较大容量,也有特色优势,吸引了泸县、隆昌和自贡市场的客人前来休闲度假。

这里也流传着建文皇帝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

话说这个龙贯山上有一尊巨石,形如卧虎,但虎头上开了一条又宽又深的裂缝,当地人都叫它开花猫猫头。你要问这猫猫头的来历,当地人讲起来真是绘声绘色。

过去,很多野生动物活跃在龙贯山上。有一年夏天,不知从哪里窜来一只猛虎,除了树上的雀鸟,地上大小动物都不见了踪影。

山下不断发生畜生失踪的事件,当地的老百姓都惶惶不安。

这一天清早,挂单在这龙贯山寺院的建文帝正在打扫殿堂,一位老汉哭哭啼啼的走进殿堂,扑通一声,跪倒在观音菩萨前哭诉的说着:“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啊,你可要严惩孽畜,为我儿子报仇啊!…”

建文帝听他哭诉,方知事情是这样的:昨天下午,他儿子在山坡放牛,一只白额吊睛大虎咬死了他的儿子,叼去了头小牛。老汉丢了小牛,又失去了儿子,好不伤心,特意来求观音菩萨惩治大虫。

他哭诉了一阵,连磕了三个响头,才含着眼泪离开了寺庙。老汉走后,建文帝义愤填膺,质问观音说:“人们都称您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头两天就有人来求你惩治那残害牲畜的孽虎,你置之不理:如今又伤了牛,害了人,你连一境平安都保不住,还算什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观音半睁着双眼,慢吞吞地回答说:“天上人间各有其责。我只管仙界,哪管得了凡间?你身为天子,怎么等闲视之,反而指责于我呢?”

观音一席话说得建文帝哑口无言,羞愧难当。

他决心亲自入林除害。于是,建文帝只身朝老汉所说恶虎伤人的地方走去。山神土地一见建文皇帝入林除害,慌忙紧跟在建文帝身后暗中保护。建文帝正行于山间密林,身后突然一阵狂风刮来,把树林吹得呼呼直响。他回头一看,见一只头尾丈多长的大虎已经来到眼前,他大吃一惊。那大虫见是天子,就摇头摆尾,一副哈巴狗摸样,温顺地在建文帝脚边吻来吻去,想讨皇帝的封赠。

建文早已按捺不住胸中怒火,喝道:“你以为我是真命天子就讨好卖乖,对天下生灵却那样残忍,你知罪么?”那虎见讨好不了皇帝,便张牙舞爪地向建文帝扑来。建文帝怒不可遏,喝道:“你这该死的孽畜!"山神土地一听皇帝下旨处死孽畜,忙举起手中拐杖,向虎头猛劈过去。一声巨响,那虎狂啸一声跳起一丈余高,又沉重地落在地上动弹不得了,只见虎头上开出一道又宽又长的裂缝,脑浆迸裂,变成一尊巨石。

从此四方安宁,那尊恶虎变成的巨石,却永远留在龙贯山上,人们叫它“开花猫猫头”


贵为天子却差点饿死路旁——泸州玉蟾山金鳌峰石刻的传说

泸州民间故事——猫头开花(外一篇)

泸州玉蟾山,位于泸县县城旁,为国家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海拔505米—548米,森林覆盖面积8000余亩,山下有九曲河、赖溪河和马溪河。主要景区有龙脑桥、古玉蟾关、《流民图》浮雕、弥陀寺、龙盘寺、白云寺、金宝山古墓群等,规划面积为52.8平方公里。玉蟾山山间怪石嶙峋,山和岩石状如蟾蜍,故得名“玉蟾”,享有“遍山皆玉,无石不蟾”的美誉。建文帝在玉蟾山留下了许多传说,其中金鳌峰就是其中之一。

话说金鳌峰石壁上有一幅石刻,上面刻着一个老如手捧一个碗,站立在一个身披袈裟的和尚身边。传说,这和尚便是建文皇帝。原来,建文皇帝从京城逃出以后,流落异乡,身边盘缠殆尽。来到江津来苏,沿途乞讨,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日子。

这一天,行至一座人烟稀少的大山,他好容易爬上了山顶。看见不远处有户人家,但由于饥饿过度支撑不住,终于倒在路旁。这时,建文觉得自己大限将至,堂堂皇帝看眼就要成为饿死鬼了,不觉凄然泪下。正在这危急时刻,来了一位老年妇女端来一碗稀饭,她就象喂自己亲儿子一样,一口口地把稀饭喂到建文嘴里。建文慢慢地吃完稀饭,才有了精神。他在老妇人家住了两天后,告别了老妇人继续赶路,但他终身忘不了这位善良的老人的救命之恩。

来到玉蟾山,他常与寺中和尚谈起这件事。以后,寺里便根据建文的讲述,在金整峰石壁上刻下了这幅石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