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民間故事——貓頭開花(外一篇)

瀘州民間故事——貓頭開花(外一篇)

貓頭開花

龍貫山是瀘縣第二高峰,位於瀘縣西部,瀘州市20強鄉鎮之一的天興鎮,距縣城福集15公里,是瀘州市與自貢市的界山,那裡松濤陣陣,是避暑的好地方。有瀘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口古井,犀牛腳板印,土匪洞,松林及沙洞等景點,瀘州電視臺曾做過報道。

瀘州民間故事——貓頭開花(外一篇)

龍貫山是純天然景區,與周邊比起來,有較大容量,也有特色優勢,吸引了瀘縣、隆昌和自貢市場的客人前來休閒度假。

這裡也流傳著建文皇帝另外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這個龍貫山上有一尊巨石,形如臥虎,但虎頭上開了一條又寬又深的裂縫,當地人都叫它開花貓貓頭。你要問這貓貓頭的來歷,當地人講起來真是繪聲繪色。

過去,很多野生動物活躍在龍貫山上。有一年夏天,不知從哪裡竄來一隻猛虎,除了樹上的雀鳥,地上大小動物都不見了蹤影。

山下不斷髮生畜生失蹤的事件,當地的老百姓都惶惶不安。

這一天清早,掛單在這龍貫山寺院的建文帝正在打掃殿堂,一位老漢哭哭啼啼的走進殿堂,撲通一聲,跪倒在觀音菩薩前哭訴的說著:“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啊,你可要嚴懲孽畜,為我兒子報仇啊!…”

建文帝聽他哭訴,方知事情是這樣的:昨天下午,他兒子在山坡放牛,一隻白額吊睛大虎咬死了他的兒子,叼去了頭小牛。老漢丟了小牛,又失去了兒子,好不傷心,特意來求觀音菩薩懲治大蟲。

他哭訴了一陣,連磕了三個響頭,才含著眼淚離開了寺廟。老漢走後,建文帝義憤填膺,質問觀音說:“人們都稱您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頭兩天就有人來求你懲治那殘害牲畜的孽虎,你置之不理:如今又傷了牛,害了人,你連一境平安都保不住,還算什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觀音半睜著雙眼,慢吞吞地回答說:“天上人間各有其責。我只管仙界,哪管得了凡間?你身為天子,怎麼等閒視之,反而指責於我呢?”

觀音一席話說得建文帝啞口無言,羞愧難當。

他決心親自入林除害。於是,建文帝隻身朝老漢所說惡虎傷人的地方走去。山神土地一見建文皇帝入林除害,慌忙緊跟在建文帝身後暗中保護。建文帝正行於山間密林,身後突然一陣狂風颳來,把樹林吹得呼呼直響。他回頭一看,見一隻頭尾丈多長的大虎已經來到眼前,他大吃一驚。那大蟲見是天子,就搖頭擺尾,一副哈巴狗摸樣,溫順地在建文帝腳邊吻來吻去,想討皇帝的封贈。

建文早已按捺不住胸中怒火,喝道:“你以為我是真命天子就討好賣乖,對天下生靈卻那樣殘忍,你知罪麼?”那虎見討好不了皇帝,便張牙舞爪地向建文帝撲來。建文帝怒不可遏,喝道:“你這該死的孽畜!"山神土地一聽皇帝下旨處死孽畜,忙舉起手中柺杖,向虎頭猛劈過去。一聲巨響,那虎狂嘯一聲跳起一丈餘高,又沉重地落在地上動彈不得了,只見虎頭上開出一道又寬又長的裂縫,腦漿迸裂,變成一尊巨石。

從此四方安寧,那尊惡虎變成的巨石,卻永遠留在龍貫山上,人們叫它“開花貓貓頭”


貴為天子卻差點餓死路旁——瀘州玉蟾山金鰲峰石刻的傳說

瀘州民間故事——貓頭開花(外一篇)

瀘州玉蟾山,位於瀘縣縣城旁,為國家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海拔505米—548米,森林覆蓋面積8000餘畝,山下有九曲河、賴溪河和馬溪河。主要景區有龍腦橋、古玉蟾關、《流民圖》浮雕、彌陀寺、龍盤寺、白雲寺、金寶山古墓群等,規劃面積為52.8平方公里。玉蟾山山間怪石嶙峋,山和岩石狀如蟾蜍,故得名“玉蟾”,享有“遍山皆玉,無石不蟾”的美譽。建文帝在玉蟾山留下了許多傳說,其中金鰲峰就是其中之一。

話說金鰲峰石壁上有一幅石刻,上面刻著一個老如手捧一個碗,站立在一個身披袈裟的和尚身邊。傳說,這和尚便是建文皇帝。原來,建文皇帝從京城逃出以後,流落異鄉,身邊盤纏殆盡。來到江津來蘇,沿途乞討,度過了許多艱難的日子。

這一天,行至一座人煙稀少的大山,他好容易爬上了山頂。看見不遠處有戶人家,但由於飢餓過度支撐不住,終於倒在路旁。這時,建文覺得自己大限將至,堂堂皇帝看眼就要成為餓死鬼了,不覺悽然淚下。正在這危急時刻,來了一位老年婦女端來一碗稀飯,她就象喂自己親兒子一樣,一口口地把稀飯喂到建文嘴裡。建文慢慢地吃完稀飯,才有了精神。他在老婦人家住了兩天後,告別了老婦人繼續趕路,但他終身忘不了這位善良的老人的救命之恩。

來到玉蟾山,他常與寺中和尚談起這件事。以後,寺裡便根據建文的講述,在金整峰石壁上刻下了這幅石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