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部門密集出手 多方「輸血」破解民企融資難

當前,部分民營企業出現經營和融資困難,民營企業債務違約也有所增加,部分市場主體對民營企業風險規避情緒較重,對民企融資存在非理性行為,民企融資環境亟待優化。10月份以來,中央及部委密集表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並出臺一系列措施緩解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債券違約七成來自民企

民企融資情況的嚴峻,從債券違約的情況可見一斑。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止10月23日,今年共有1289只債券發行成功,計劃發行規模為1.16萬億,實際發行達1.26萬億,較計劃發行有所增加,可見今年以來公司債和企業債融資總規模並不小。

從發行債券的企業類型看,地方國企遙遙領先,合計發行750只,融資規模6961.16億元;緊隨其後的央企發行了237只,融資規模達3202.9億元,平均單隻融資額最大。民營企業發行了226只債券,融資1573.5億元,是國企和央企總融資額的15.5%。

儘管民企發行規模較國企要小的多,但債券違約卻頻頻出現。今年前9個月,共發生債券違約93起,創下歷史新高,違約債券餘額866.56億元。這些違約債券裡,有68只來自民營企業,佔比73%,涉及違約餘額650.7億元。央企、地方國企等違約數量相對較少。

西北大學金融系主任王滿倉表示,民企債券融資數量少,違約規模卻相對較大,除了本身的經營風險外,融資環境的影響也不小。在去槓桿的背景下,過去一些依賴“影子銀行來融資的民營企業,必然面臨表外融資轉表內融資的陣痛。

民企融資有困難

全國工商聯對今年民企500強的一項調研顯示,用工成本上升、稅費負擔重、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前三大影響因素。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與國企相比,社保繳費民企壓力相對較大,國企尤其是上市國企在五險的繳納過程中欠繳的情況相對較少。

有分析人士認為,民營企業困境存在三方面的根本原因:第一,民企經營成本上升,而終端需求走弱,導致民企盈利能力走低,相較國企表現出明顯劣勢,這是金融體系對民營企業避之不及的根本原因,需要實質性的減稅降費發力。第二,當前金融體系整體風險偏好下降,不良和浮虧壓力都在加大,在整體風險敞口擴大的情況下,央行提供資金的槓桿效應受限,比如誰願意作為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賣方”就是個問題,銀行理財入市的意願也很難被激活。第三,目前金融市場建設仍相對滯後,譬如在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定價上就面臨著很大困難,因為目前債券違約率和歷史清償率這些定價標準本身就很模糊、且缺乏透明的信息。

根據時代週報的報道,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10月26日,共有24家民營上市企業被國有資本收購,加上上半年去槓桿,民營企業的確面臨不同程度的融資困難。“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全球性難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表示,由於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數據也不出色,因此市場化條件下,相較大型企業來說更難獲得融資。

各方機構密集出手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方紛紛出手支持民企融資。10月20日,國務院金穩委召開第十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會議指出,要在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三者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張永軍指出,正因為中小企業融資相對較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劍指穩民企的金穩委第十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和國常會會議,才會把政策重點放在全面拓寬微觀經濟主體的融資渠道上。

10月23日,央行發佈了《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毫不動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通知。通知表示,在政策層面,一方面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另一方面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此外,證券業協會也在近日發文表示,推動設立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首次由11家券商公司達成意向出資210億元設立母資管計劃,吸引銀行、保險、國有企業和政府平臺等資金投資,形成1000億元總規模的資管計劃,專項用於幫助有發展前景的上市公司紓解股權質押困難。

中信證券認為,在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背景下,可以通過央行擴錶帶動民企融資擴張。具體來說,央行提供初始資金,比如再貸款再貼現,以信用增進的方式來支持民企融資。同時也可以解決貨幣傳導不通暢的問題,類似於信用緩釋。

(綜合自:華爾街見聞 時代週報 華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