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萬隆兩子走上前台引發猜測 民企「創二代」如何順利接班

雙匯萬隆兩子走上前臺引發猜測 民企“創二代”如何順利接班

一則公告,再度引發市場對全球最大肉製品企業接班人的猜測。

在8月6日雙匯發展召開的第六屆董事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經公司控股股東河南省漯河市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推薦,公司提名委員會審議,公司董事會提名,公司第七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為萬隆、焦樹閣、萬宏偉和馬相傑。獨立董事候選人為楊東昇、杜海波、羅新建和劉東曉。

投融研究院梳理公告顯示,萬宏偉為雙匯發展董事長萬隆之子,1973年出生,本科學歷,香港居民。曾任雙彙集團香港分公司主任,雙彙集團進出口公司副經理,雙彙集團董事長秘書,萬洲國際公關關係部經理,現任萬洲國際董事長助理。

而在此之前的今年3月份,萬洲國際(00288.HK)對外公告,隨著公司執行董事輪值告退,公司新一任執行董事萬洪建和馬相傑將在2018年股東大會結束後上任。萬洪建正是萬洲國際現任董事局主席、萬洲國際創始人萬隆的大兒子。

“隨著萬隆年齡的增長,企業接班人的問題一直備受市場關注。”一位接近萬隆的人士表示,看來接班團隊逐漸可以託付了,如今萬隆兩子萬洪建、萬宏偉均已走上前臺,不排除後期逐步接手企業的可能性。

2013年:子女們似乎正在遠離“太子”之爭

2013年,當時73歲的萬隆尚未考慮過退休一事。“責任和競爭讓我停不下來。競爭也推動著我幹好。”萬隆說。他也說一旦決定停下來,就會完全徹底地休息。

在雙匯,這是個被默認為禁止討論和猜忌的話題。接近萬隆的人評價說,近兩年他的用人越發讓人摸不著頭腦了,你很難分辨他會信賴公司高層中那一位。在這場攸關雙匯生死的的大選中,萬隆的子女們似乎正在遠離“太子”之爭。在漯河——這個雙匯的權力中心,你幾乎看不到他們的身影。

在漯河當地流傳著這樣一些傳聞。萬隆的一個兒子在香港,另一個則在美國。萬隆的一個兒子曾在美國留學,並在那裡結婚生下一個女兒。每年暑假,萬隆都要求孫女來漯河學習中文,瞭解中國文化。

2015年:退休需待2017年接班團隊成熟

2015年三月,關於接班的問題,第一財經日報曾對75歲的萬隆進行了如下專訪,萬隆當時表示:退休需待2017年接班團隊成熟

日報:對於企業,有沒有考慮過將來的接班人?

萬隆:對接班人,在十年前就已經考慮了。我先從機制上解決這一問題。一是量化標準,相應層級要達到相應標準,也就是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二是競爭上崗。所有的各級管理者,都是競爭上崗。還有就是專門的考核機制,每月每年都要進行考核。正是因為有這一套辦法,所以接班人也好,管理團隊也好,都要靠這個機制來產生。

日報:既然準備都十年了,那有沒有意向呢?

萬隆:有。這次收購美國企業,管理機制上也是採取同樣的辦法。我們內部的接班人,都會陸續出來。

萬洲國際的首席執行官,本來我是不想再兼任的,但是股東希望我來兼任,那我就繼續兼任。

我們是三年一個任期,這一屆到2017年結束。等到2017年換屆的時候,我看接班團隊,條件成熟了,就會退出。如果還不成熟,股東還要求我繼續擔任,我也會服從股東要求。總體來講,還得維護企業和股東的利益。

日報:退休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萬隆:啥時間退休,還真是沒有詳細的計劃,因為剛收購史密斯菲爾德,下一步就是要將他做好。將它做成名副其實的、非常有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2018年:萬隆兩子萬洪建、萬宏偉走上前臺

其實早在今年3月,一則換將的消息,一度引發市場對全球最大肉製品企業接班人的猜測。

“點將”萬洪建:長子萬洪建升任執行董事

2018年初,雙匯發展的母公司萬洲國際亦有人事變更。2018年3月,萬洲國際(00288.HK)對外公告,隨著公司執行董事輪值告退,公司新一任執行董事萬洪建和馬相傑將在2018年股東大會結束後上任。即此前擔任萬洲國際副總裁的萬隆的另一個兒子萬洪建升任執行董事。

萬洪建正是萬洲國際現任董事局主席、萬洲國際創始人萬隆的大兒子。

雙匯萬隆兩子走上前臺引發猜測 民企“創二代”如何順利接班

被視為萬隆未來接班人的萬洪建(右)

“隨著萬隆年齡的增長,企業接班人的問題一直備受市場關注。”一位接近萬隆的人士對投融研究院表示,如今萬洪建接任執行董事一職,不排除後期逐步接手企業的可能性。對此,萬洲國際並未對外表態。

不過,經歷了中美之間最大併購案的萬洲國際的業績並未出現外界所期待的爆發式增長,包括利潤貢獻最大的肉製品業務並未達到預期效果,這也將是現任和將來企業掌舵人需要面臨的挑戰。

公司公開的資料顯示,今年49歲的萬洪建已在萬洲國際歷練多年,早在1990年初,萬洪建就開始擔任熟食車間工人,後逐步轉崗到銷售部門,自2016年起,擔任公司副總裁,負責萬洲國際的國際貿易業務。

2013年併購美國最大肉製品企業Smithfield後,萬洲國際整合國內和國際市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肉製品生產企業。

投融研究院分析其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度,萬洲國際實現營業收入223.79億美元,同比增加3.9%;經營利潤15.83億美元,同比下降11.5%;公司擁有人應占純利11.33億美元,同比增長9.36%。

“點將”:次子萬宏偉被提名為雙匯發展董事

8月6日,雙匯發展召開的董事會通過了關於公司董事會換屆選舉的議案,其第七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為萬隆、焦樹閣、萬宏偉和馬相傑。

投融研究院發現,在8月6日雙匯發展召開的第六屆董事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經公司控股股東河南省漯河市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推薦,公司提名委員會審議,公司董事會提名,公司第七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為萬隆、焦樹閣、萬宏偉和馬相傑。獨立董事候選人為楊東昇、杜海波、羅新建和劉東曉。

據公告顯示,1973年出生的萬宏偉為香港居民,與萬隆系父子關係。為雙匯發展董事長萬隆之子。本科學歷,曾任雙彙集團香港分公司主任,雙彙集團進出口公司副經理,雙彙集團董事長秘書,萬洲國際公關關係部經理,現任萬洲國際董事長助理。

除董事長萬隆外,此次被提名的三名董事焦樹閣、萬宏偉和馬相傑均未持有雙匯發展股份。其中焦樹閣現任公司副董事長,馬相傑為總裁。

此外,當日會議同時提名了4名獨立董事候選人,審議通過了公司章程修改議案,“董事會由6名董事組成,設董事長1人,副董事長1人”,擬修改為“董事會由8名董事組成,設董事長1人,副董事長1人”。

據悉,雙匯發展將於8月22日召開2018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相關事項。

雙匯萬隆兩子走上前臺引發猜測 民企“創二代”如何順利接班

一代企業家逐漸老去,誰來接班是個大問題

改革開放成就了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如今,出生於上個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功成名就,積累了可觀的財富,他們的的子女,也逐漸成為“創二代”、“富二代”、“新生代”、“少帥掌門”。

老一輩的企業掌門人臨近隱退,新一代企業傳承人開始登上舞臺。這種大規模的傳承能否順暢完成,決定著企業盛衰,也正引起各界關注。針對目前河南民營企業接班人的問題,投融梳理了河南幾個典型的成功案例。

三全食品董事長陳南:

接手公司後,成為國內速凍食品行業的老大

三全食品董事長陳南今年 48 歲,從父親陳澤民手中接過掌門人的位子已經有 8年的時間。陳南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子承父業,他是三全食品的接班人,更是三全鮮食的創業者。

1994 年,由於家族企業事業發展的需要,在河南鄭州華聯商場擔任部門經理的他毅然辭職,進入公司,專職搭建全國經銷商網絡。之後,他一步步由業務員、銷售部經理,做到副總,親歷了公司近 10 年來的重大決策。2004 年,陳南被委任公司總經理。在此之後,三全食品發展迅速,超越龍鳳湯圓成為國內速凍食品行業的老大,佔據了全國近30% 的市場份額。

三全食品創業初期的當家產品是湯圓,企業目標和口號也極為簡單明瞭——“中華湯圓王”。回顧歷史,陳南深刻的認識到,三全做大的核心能力並不完全來自產品本身的風味,更來自標準化、工業化的生產能力。陳南及其所帶領的團隊多年來在-18℃速凍食品方面取得了較大優勢,通過冷凍、冷藏技術,讓湯圓走向了全國。

瑞貝卡80後企業家鄭文清:

企業家精神就是創新精神並自願履行社會責任

在省工商聯舉辦“2017河南民營企業100強”新聞發佈會上,鄭文清提到,我們深知創新是企業制勝的唯一法寶。只有擁抱變化、銳意進取、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才能讓企業永葆活力。如今瑞貝卡已形成包括髮製品主業、資源型、服務業等三大產業集群,經營領域涉及發製品生產銷售、房地產開發、洛陽白雲山旅遊度假、城市公交運營、自來水供應和汙水處理、學校教育、新能源開發、酒店等行業的集團戰略佈局。

據瞭解,2007年畢業於敦攝政商學院國際營銷管理專業後,鄭文清就到瑞貝卡集團體系工作。從基層銷售工作幹起,一步步升到了北京銷售公司的總經理。之後回到了許昌瑞貝卡集團總部負責國際貿易板塊,成為上市公司總經理。

資料顯示,鄭文青,女,漢族,1981年8月出生,河南許昌人,碩士學位,歸國留學人員,第十一屆河南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現任河南瑞貝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裁,河南瑞貝卡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宇華教育CEO李花:

辦學 我們是認真的!

2017年2月,總部位於河南鄭州的民辦教育集團——宇華教育在港上市,其旗下25所學校覆蓋河南九個城市,教育鏈條遍及幼兒園到大學教育集團。隨著宇華教育在港上市,時任CEO年僅29歲的李花作為宇華教育董事會主席李光宇之女也慢慢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之中,從職場新人慢慢成長為學校“掌舵者”。

從學生到老師,再到掌舵人。2001年,她只是學校的一名初三學生;2009年從北大哲學專業畢業,她又回到離開4年的母校,成為一名教職工;2010年,年滿23歲的李花被父親——宇華教育集團董事長李光宇提名擔任副董事長。

李花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宇華選擇上市的想法在上市之前其實很簡單。第一,“宇華”作為辦學品牌一定要上市;第二,上市是一個規範化的過程,宇華希望自己變得更陽光,更透明,希望上市之後更加規範,因為在目前的資本環境中,規範是企業走得長遠的一個基礎。

宇華未來發展戰略包括自建與合作,也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板塊:高等教育和基礎+學前教育。大學靠收購,中小學幼兒園發展靈活許多,收購、自建、合作都可以選擇。對於收購的態度,李花強調,第一肯定要收,第二也絕不能盲目的收。收購的學校要能為投資者增加價值,要有負責任的態度,不能收購一個負資產的“窟窿”。

如何選擇接班人,民營企業家有話說

一二代企業家交接班之痛,一大困局,就在這裡!不是不想交,也不是不想接,學識思想不同步,交接一事終成海市蜃樓。怎麼做才使得兩代人乃至整個家族保持思想同步,又能擁抱彼此差異?

對於一個家族企業“創二代”來說,如何帶領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是最重要的命題。據統計,目前,河南很多知名民營企業家不少已年近花甲,都到了物色接班人的年齡。華蘭生物董事長安康1949年出生,宇通集團董事長湯玉祥1954年出生,建業集團董事長鬍葆森1955年出生;稍微年輕一些的好想你棗業董事長石聚彬1961年出生,林州重機創始人郭現生1962年出生……

子女依舊是接班人最好的人選,不過鍛鍊接班人的方式除了傳統的從基層幹起,“手把手”教,也有一些人選擇放子女去其他行業鍛鍊以積累經驗。

董明珠曾在採訪中說:“接班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用心,第二要忘我,第三個要執著。”

王健林則認為,接班人不一定是選擇最聰明的,選最能服眾的就行,最重要的要有心理承受能力。

柳傳志說:“從眾人裡面選,肯定會從孩子裡選要好得多的,因為選擇範圍寬得多。”

馬雲則表示,選擇接班人不能搞賽馬制,重要的是運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讓團隊選出他們心目中的領袖。

對於企業找接班人,馬雲的核心思想集中於兩點。一是需要非常重視,而且及早考慮,趁著最年輕、最年富力強的時候進行;二是轉變思維,從另一角度去思考接班人問題,而且不能再搞“跑馬選帥”的老路子。

雙匯萬隆兩子走上前臺引發猜測 民企“創二代”如何順利接班

獲取更多投融價值資訊,敬請關注雲投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