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重振

主筆/謝九

民企,重振

(插圖 吳怡凡)

2016年,中國的民營經濟發生了兩件重要的事情。

這一年,一直高速增長的民間投資突然出現了斷崖式下滑,以至於國務院不得不派出9個督查組奔赴18個省市考察,以檢查各地是否出現了阻礙民間資本准入的情況。

第二件事情是,民營企業的利潤增速突然被國企反超。這一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企和民企的利潤增速分別是6.7%和4.8%,到了2017年,國企的利潤增速更是達到驚人的45.1%,而民企只有11.7%,國企對民企實現了全面反超。

有了這兩件事情的鋪墊之後,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今天會有大量民營上市公司在股市上面臨爆倉風險,其實問題並非始於今日,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民營經濟高速增長,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早已經超過了半壁江山,最常引用的數據是“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壓力越來越大,和民營經濟的衰敗不無關係。雖然民營經濟的問題早就已經露出端倪,有關方面也給予了很高的重視,但是並沒有真正解決民企長期面臨的難題,比如融資問題,比如市場準入問題。直到這一次民企危機在股市上爆發出來,對資本市場乃至中國經濟都形成了巨大的潛在風險,振興民企的行動才再次升級。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之後,很多改革都已經進入深水區,可能唯有通過這種危機倒逼,才可能推動改革繼續前行,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這一次民企危機爆發可能反而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可能解決民企多年來面臨的融資難和市場準入問題,同時也為中國經濟走出困境提供了更多的動力。

從民企自身面臨的問題來看,這一次民企股權質押風險暴露之後,民企融資難的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各級地方政府、金融系統紛紛慷慨解囊,成立紓困基金,緩解股市的平倉風險,目前的金額已經超過了3000億元。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更是提出了對民營企業貸款的“一二五”目標,即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1/3,中小型銀行不低於2/3,爭取三年以後,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50%。經過此次危機之後,即使民企的融資難問題不會得到徹底解決,但是至少融資環境會比從前改善很多。

而從中國經濟來看,唯有民營經濟從低谷中走出來,才有可能拉動中國經濟擺脫困境,否則僅靠國有企業,中國經濟的下行風險還會越來越大。這幾年民營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國有企業挑起中國經濟的大梁,但從長期來看,這種局面也很難維持。國企這幾年的利潤大增,主要是依靠供給側改革帶來的上游原材料漲價,但是我國對上游原材料沒有太大的定價權,依靠原材料漲價的增長模式很難持續,同時,還會給下游產業帶來損害,甚至誘發通貨膨脹,將中國經濟拖入滯漲的泥潭。唯有民企和國企共同百花齊放,才可能形成拉動中國經濟走出低谷的合力。

改革開放40年已經證明了“民企興則中國經濟興”,隨著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民企對未來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只會有增無減。這一次民企爆發流動性風險,表面上看來是一場危機,但如果能夠因此推動民企的深層次改革,反有可能化危為機,成為中國經濟擺脫困境的重要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