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说酒事丨李白斗酒诗百篇

在中国历史上,李白既以诗才如仙著称,又以嗜酒如命传世,人称李谪仙,他自称“酒中仙"。诗与酒在李白身上完全融为一体,难解难分。

有一次,李白在湖州酒楼饮酒,醉后高歌,旁若无人。湖州司马经过酒楼,听见歌声,就派人前去打听究竟,李白以诗作答:“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澄怀说酒事丨李白斗酒诗百篇

后来,李白被唐玄宗赏识而召入京城长安。在那里,李白仍不改嗜酒习气。有一年的春天,玄宗与杨贵妃想边赏牡丹边听音乐,但觉乐词太旧,便令乐师速召翰林学土李白进官,写新歌词再唱。乐师到了翰林院,院内人说学士一早就已出去喝酒。乐师只得到长安市内寻找,忽听一酒楼上传出狂歌声:“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乐师料定是李白,就上楼去请。谁知李白已酩大醉,边说“我醉欲眠君且去”,边伏案睡着了。乐师无奈,只得让人抬着李白下楼,再用马车送至皇宫。玄宗命人用冷水洒李白,又让李白喝下醒酒汤。李白醒后,又要求赐酒。玄宗说:“你刚醒,再喝醉了怎么办?”李白回答:“臣是斗酒诗百篇,醉后诗写得更好。”玄宗听后命人赐酒,李白一饮而尽,提笔赋写三首《清平调》。

玄宗让乐师们就《清平调》即时演唱,自己也吹笛伴奏。唱完,皇帝又让贵妃执七宝杯,赐李白一满杯西域产的葡萄酒。李白又过了一把酒瘾,因为当时的葡萄酒其酒精含量比唐代酸制的一般米酒要高得多,香味也很特殊。

澄怀说酒事丨李白斗酒诗百篇

李白写下的那些浪漫热烈、流光溢彩的著名的诗篇,也是七八不离“酒”"的。他欣喜、惬意时不忘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僎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怀念亲友,与亲友分别、离散时,酒又成了必不可少的寄情物:“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寄社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饯别校书叔云);生活中遇到忧愁、烦网、伤感、彷徨时,函又要借酒消遣与抒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直万钱。停杯投答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即便在怀古的《乌栖曲》中,李白也将历史中的人物与酒相联系:“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酒施。”真正是诗酒不分家。

澄怀九姑娘小结:李白的一生矛盾与浪漫,使李白爱酒成为必然。王安石语“白诗近俗人,易悦故也;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不知其真伪,但对李白诗与酒的关系,讲得颇为中肯。郭沫若生前曾做过统计,李白流传下来的1500首诗作中,有170首写到饮酒。酒是李白心灵的慰藉,李白的诗与酒是密不可分的。

澄怀说酒事丨李白斗酒诗百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