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聯合國慢性疾病防控目標,各國任重而道遠|柳葉刀

實現聯合國慢性疾病防控目標,各國任重而道遠|柳葉刀

編譯 | 李娟

製版 | 趙利

2018年9月27日,第三屆聯合國大會非傳染性疾病問題高級別會議即將開幕。9月20日,會議提前在《柳葉刀》上的發表了最新報告。這是《2030年非傳染性疾病倒計時》項目的第一份報告。該項目由柳葉刀、世界衛生組織、倫敦帝國學院和非傳染性疾病聯盟聯合開展,旨在對全世界非傳染性疾病狀況進行年度監測。

該報告比較了2010年至2016年186個國家人群的死亡率的變化,以此衡量各國是否能達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DG)3.4:到2030年,將非傳染性疾病所致的過早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

全球非傳染性疾病的規模

報告稱,每一年全球範圍內都有很多人死於非傳染性疾病,比如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2016年,30-70歲人群中,死於四種非傳染性疾病的有1250萬人;在所有80歲以下的人群中,這一數字為2730萬人。按目前的情況,將有一半以上的國家達不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其中,有1/10的國家的慢病死亡率並無改善,甚至有所增加。例如在美國,女性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仍未降低,將近1/8的30歲女性在70歲前死於四種非傳染性疾病之一,而表現最好的國家韓國這一比例為1/20。

對於男性來說,死於四種非傳染性疾病風險最低的是冰島(10 %),最高的是蒙古(39 %)。英國女性的風險為9 %,男性為13 %,美國男性為18 %。而中國女性和男性的風險分別為14 %和20 %,印度為20 %和27 %。

另外,如果將所有非傳染性疾病(包括肝腎疾病)以及80歲以下的所有年齡人群都考慮在內,進展甚至會更慢,健康問題的影響會更深遠。到2030年,預計只有17個國家(9 %)的女性和5個國家(3 %)的男性的過早死亡率有望達到目標。

論文作者說,如果各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就必須儘快實施相關政策。“儘管國際援助機構和各國政府都有明確承諾,但在減少癌症、心肺疾病和糖尿病死亡方面仍然做得太少。對於可持續發展目標之外的其他疾病來說,相關進展更慢,意味著大多數國家的人的健康狀況實際上更糟。

作者還指出,低中等收入國家(特別是一些非洲和中東國家)的非傳染性疾病負擔更重更廣,更難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現狀

該報告指出,儘管大多數國家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正在下降,但下降速度在不同國家的差別很大,甚至在同一區域的國家也是如此。

報告強調,所評估的186個國家都需要大力加強相關公共衛生政策,即便如此,大多數國家甚至到2040年也無法達到目標。尤其是對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來說,這兩個國家四大非傳染性疾病的過早死亡率已經在下降,但下降速度不足以達到目標。

此外,自2010年以來,包括美國在內的15個國家(佔所有國家的8 %)的女性和24個國家(佔13 %)的男性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並沒有減少,甚至有所增加。具體原因尚不清楚。報告稱這可能是由於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在變糟,比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飲酒和吸菸狀況無改善,或者這些國家的醫療保健系統無法充分預防、治療和管理非傳染性疾病。

作者認為,美國疾病防治工作的停滯不前,是由於未能減少癌症以外的非傳染性疾病的過早死亡率。事實上,美國死於癌症的人數一直在減少,但死於其他非傳染性疾病的人數並未減少或呈上升趨勢,在相對貧困的郊區尤為普遍。

分析發現,2030年,有望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有35個國家(佔所有國家的19 % )的女性人群和30個國家(佔16 % )的男性人群,包括高收入國家比如挪威、丹麥、韓國和新西蘭,以及中等收入國家比如巴西、伊朗、俄羅斯、中歐和東歐的其他國家。這些國家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在持續下降。

此外,如果另外50個國家(佔27 % )的女性和35個國家的男性(佔19 % )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的下降速度再加快些,也有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中低收入國家,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的減少主要在於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減少。為了使這些國家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更快下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下降必須加快,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和其他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防治方法也必須更完善。

在高收入國家,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的減少現在是由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死亡人數的減少所驅動。

防控非傳染性疾病的政策措施

為了推進目標的實現,報告作者呼籲減少菸草和酒精使用,加強政策干預措施,包括財政和監管,比如增加稅收、貼健康警告標籤、限制菸酒供應和銷售、禁止營銷、取締廣告、嚴謹公共場合吸菸喝酒等。

他們還呼籲推進非傳染性疾病的儘早診斷和治療,包括及時診斷和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可治療的癌症以及其他急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英國非傳染性疾病聯盟首席執行官凱蒂·丹說:“隨著即將召開的聯合國非傳染性疾病問題高級別會議的臨近,《2030年非傳染性疾病倒計時》項目的首次分析報告出臺的非常及時。從中,人們已經瞭解到政治領導人在會上所提的願景和承諾以及實施情況。即使是那些有望達成目標的政府也不能自滿,他們必須謹慎行事,並採取有效政策應對下一代所面臨的新的健康威脅,包括兒童肥胖、空氣汙染以及菸酒行業的商業策略。

作者指出了該分析報告的一些侷限性,比如只有四分之一的國家(50個國家)擁有高質量的死亡數據。加強並擴大死亡登記覆蓋範圍,包括錄有死亡原因的醫療證明,是加強非傳染性疾病問責制的一項首要工作。因為有效應對非傳染性疾病需要強有力的問責程序。

《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博士在社論中寫道:“近十年來,人們呼籲加強非傳染性疾病的問責制,期間遇到了許多障礙,阻礙了疾病防治工作的進展。因此,現在是防控非傳染性疾病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國際社會必須兌現所作出的承諾。"

注:非傳染性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內分泌、血液和免疫疾病、非傳染性呼吸道、消化系統(包括肝臟)和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疾病和物質使用障礙、先天性異常、以及感官、皮膚、肌肉骨骼、口腔或牙齒狀況。

參考文獻:

NCD Countdown 2030 collaborators. NCD Countdown 2030: worldwide trends i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mortality and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target 3.4. Lancet 2018; 392: 1072–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